【荐语】
地域攻击、减肥美容、博出名、营建兵马俑,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为,竟然来自同一种驱动力:怕死。
是的,不止这些,我们日常的一举一动,都和怕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清醒地意识到死亡终至,并为之恐惧忐忑,是高智商物种——人类,独有的困境。
如何打破困境,应对死亡恐惧?人类的高智商发明了两面盾牌:文化价值观和自尊。几乎所有的精神痛苦,都源于这两面盾牌不够坚固。
3位作者,30年不懈研究,进行超过500次实验,严谨而精确地为我们揭开一切忧愁、不安和欲望的根源,并据此提供了修补、坚固盾牌之道。
【作者简介】
【美】谢尔登·所罗门等
3位社会心理学家,分别在斯基德莫尔学院、亚利桑那大学、科罗拉多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合作30年,他们将存在主义思想融入现代心理科学当中,使用最尖端的科学研究方法来探索死亡主题这一长期以来被认为超越了科学研究范畴的领域。其研究受到了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斩获众多奖项。
【精华解读】
以下内容为《怕死》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
第一部分:应对恐惧的两块盾牌
一、如何应对对死亡的恐惧
二、文化世界观:击退恐惧
三、自尊:坚毅的基础
第二部分:不同时代应对恐惧的尝试
四、从灵长动物到人类
五、真实的永生
六、象征性永生
第三部分:现代人的抗争与缺陷
七、人类毁灭本性的解析
八、身体与心灵的矛盾
九、抵御死亡恐惧的两种机制
十、当盾牌出现裂纹
十一、生与死
【正文】
第一部分:应对恐惧的两块盾牌
一、如何应对对死亡的恐惧
人类独有的困境
死亡临近,所有生命体都会恐惧,但只有人类,在危险消失后或还未出现时,也会感到恐惧。
这是因为高度的自我意识和跨时空思考的能力,让人类既能意识到自己当下的存在,也能意识到自己将来的死亡宿命。
因此,对于死亡的恐惧,始终潜伏在人类心理暗影之中。清醒地意识到终将死亡,并始终为之恐惧,是人类独有的困境。
作者说,这是人类高智商的一大缺点。
人类的应对之道
高智商虽然有缺点,但更是人类得以将死亡恐惧有效禁锢的根本武器。人类运用自身的智商,演化出了两种心理途径,解决“意识到无法永生”的难题。
一是共享的文化世界观,让人类整个族群获得了意义感,感受到了对永恒世界的贡献。
二是自尊,让每一个具体的人,感受到了个体自身的意义所在,相信自己的存在持久、有价值。
坚信世界观的正确性,证明个人的价值所在,是使我们远离死亡恐惧的两面盾牌。
二、文化世界观:击退恐惧
学习事物的秩序
人从呱呱坠地的婴儿,慢慢成长,每次游戏、上学、看电影、去教堂、听成人对话,看电影里的英雄、新闻报道的事迹、广场上的国旗、大楼上的横幅,都在感受着事物的秩序,学习、接受在自己生活中,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这个过程中,人类逐渐发现自己生活在充满意义和符号的世界,是更大世界的个体,从而建立起文化价值观。
在成长过程中,人也慢慢发现死亡的真相。可是,从小养成的文化价值观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存稳定的秩序、目的和意义,从而克服死亡的恐惧。
团结在国旗周围
22位法官参与了一项审判妓女的心理实验。其中一组在审案前,被要求填写一份关于死亡的问卷。一组则直接开始审案。结果,填写了问卷的法官判处的罚金,是没填问卷的法官的9倍。
另一个实验中,两组来自加拿大的学生,完成一种拼词游戏。开始前,其中一组阅读 “打倒加拿大”的文章。结果,这组人拼出大量关于死亡的词。
当人们感受到死亡恐惧时,会更加强烈地表现出对所属文化价值观的心理忠诚,团结在旗帜等象征事物周围,以期击退恐惧。而当核心观念受到挑战时,死亡恐惧也同样会被唤醒。
三、自尊:坚毅的基础
自尊是什么
自尊就是感觉自己在一个有意义的领域,是一个有价值的参与者。它意味着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自尊的源头并非完全形成并来源于内在自我,相反,它只是文化价值观提供给你的角色和价值的反映。你对于“好事”的理解,对于有价值的社会角色的理解,都取决于你的世界观。文化不同,所珍视和宣扬的内容就不同。印第安人把彩色羽毛视为权力象征,唐朝女子以丰腴为美。只有当我们信奉的文化世界观认为某些行为和成就有价值时,它才会让我们获得自尊感。
自尊如何缓解焦虑
自尊是我们所有人心理坚毅的基础,它可以提供心理安全,保护我们不受恐惧的影响,缓解我们的焦虑。
自尊增强时,人即使被提醒死亡将至,焦虑程度也会大大下降。
有一个实验,学生们先被要求参与一个组字测验,其中前一组被告知测试结果智商偏高,后一组未告知测试结果。然后,让他们接受电击实验,观测他们在接受电击时焦虑出汗的程度。结果,后一组出汗严重,但被告知智商偏高的前一组则出汗很少。可实际上,所谓的智商测试是假的,电击也不存在。
被毁掉的自尊
人们的自尊通常被这样毁掉:一,让个体或群体对其文化世界观失去信仰。比如近代以来传统文化被全面否定,中国人陷入持久而顽固的自卑。二,主流文化否定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以《推销员之死》主人公为代表的,没钱、没特长,被判定失败的人群,艰难地寻求自尊而不得。
人对生活中一切事物的渴望,背后都是对自尊的追逐。但不幸的是,各种各样的失败、批评、排斥,把我们的自尊戳得千疮百孔。人们为了维护自尊,不惜为成功设置障碍,以便失败时当作现成的借口。
缺乏自尊的代价
不管自尊通过哪一种途径被毁,都可能引发:健康欠佳、抑郁、暴躁、自杀、酗酒、自残、上瘾、行骗等结果。
缺乏自尊的人,有些会接受全新的世界观,比如,崇洋媚外,作为弥补。有些会采取反叛行为,求助于帮派、邪教、边缘团体,疏远主流社会。
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枪杀事件的主谋赵承熙,就是缺乏自尊的典型案例。他来自韩国,在美国长期被欺负、嘲笑,因而独来独往,最终在校园枪杀30人后自杀。虽然,大多缺乏自尊的人都不会成为屠夫,但很多暴力行为背后的确都有着缺乏自尊的影子。
真自尊和假自尊
人们经常把较高的自尊水平,和自恋型人格混为一谈。虽然两者在自尊量表中的某些数据相似,但自恋型人格由于童年缺少自我价值的安全感,只能靠吹嘘和极端的扭曲性防御行为抵制恐惧感。他们自我认可的程度,会呈现剧烈的起伏,需要不断得到慰藉和确认。一旦遭到威胁,就会呈现暴力攻击倾向以及强烈的嫉妒心。
而真正的自尊,是持久而稳定的。这样的人看上去平静、满足、自信但又谦卑,他们坦率、会自嘲、享受当下。他们知道自己犯过不少错误,会承认,但不会因此郁郁寡欢。他们像孔子说的那样,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
如何才能获得自尊
一个方法是鼓励个人形成多样化的自我观念。每一个人,都有很多方面,同样一个人,可以是中国人、律师、父亲、乒乓球爱好者、读书会会员。身份的不同方面,和不同的标准对应,我们总有某些方面比别人更有价值。把心理的“蛋”,放在很多不同的“篮子”里,我们就更有可能更持久地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选好最合适的“篮子”。
另一种方法就是帮助那些被边缘化和遭受排斥的人培养其社会角色,获得发展的机会。帮助残疾人找到兴趣爱好,给老人成为某方面导师的机会。
第二部分:不同时代应对恐惧的尝试
四、从灵长动物到人类
开发超自然观念
从灵长动物到人类,跨越了以语言和符号为代表的认知鸿沟。
语言和符号产生以后,人类可以想象并不存在的事物,大约4万年前,随着“旧石器时代晚期革命”的到来,超自然世界的概念开始出现,人死后要厚葬。一旦相信超自然世界的存在,也就设定死亡可以超越。
文化产生的原动力
远古的人类,通过各种仪式,表现美好梦想。仪式可以修复人们的焦虑或悲伤,也可以通过把希望的事情演出来,以改变悲惨的境况。祭祀和死亡仪式,就是人类和超自然力量的交易,希望通过履行和诸神交易中自己的承诺,来换取对方的承诺,从而获得对生死的控制感。
艺术也是通过向人们展示超自然世界的具体符号,使不可信的,变成可信的。而为仪式提供叙述性正当理由的神话,经艺术装饰之后,就成了宗教,它产生和发展的唯一原因,就是促进社会的凝聚和协调。
五、真实的永生
文化产生的原动力
从旧石器时代起,就有一些墓葬设计精巧,伴有奢侈的陪葬品。这表明,我们古老的先祖,满怀着死而复生的愿望。而直至如今,这一愿望都没有很大的改变。
人们追求真实的永生,希望可以在生理上或灵魂上,可以永存。这些愿望,既体现在“事死如事生”的秦始皇兵马俑、埃及法老金字塔,也体现在神学家和哲学家对灵魂概念的孜孜探求,还体现在古代炼丹术、今日人体冷冻等科学途径的尝试。
六、象征性永生
除了真实性永生之外,另一种实现永生的途径强调,人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生命是不可延续的,但是在人死之后,他的身份和名誉,或者生命中留下的精神和物质财富,都将继续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就是象征性永生。比如,诗歌之于济慈,《红楼梦》之于曹雪芹。
象征性永生 ,具备现实的可实现性,因而吸引芸芸众生为此前仆后继。
它可以通过家族实现。既然对先祖的纪念和了解,能使他们逝后仍然在时间中留存,那么我们当然也可以通过家族子孙的纪念、传承而永生。所以中国有祖先崇拜,有多子多孙传统。
它也可以通过才能、贡献,声名远播,名留青史。我们通过史书熟识的各种人物,就是明证。
它也可以通过金钱和财富,让人感到与众不同,获得尊重和赞美,摆脱常人的束缚,从而达到永恒。
最后,当人们觉得自己是某项英雄使命或不败民族的一员时,也会产生集体永生的认同感。
第三部分:现代人的抗争与缺陷
七、人类毁灭本性的解析
争端因何而生
人类凭借着文化世界观和自尊才得以抵御死亡恐惧。所以,人们无不力求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稳定的自尊水平。但总有人和我们持不同文化信仰,究竟是谁错了呢?
如果我们承认与对方信仰的体系具有合理性,自身的文化价值观自信和自尊水平无疑就会降低,那么自身被压制的死亡恐惧就会释放出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贬低异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样,争端、邪恶与阴谋,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烧死异端
欧洲移民与美洲土著的初遇,和谐而充满爱心。但越到后来土著独特的宗教信仰、母系社会形态,越让移民不安。他们对土著评价越来越差,最终发起了消灭“野蛮人” 的屠杀。
当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和自尊受到挑战时,我们的第一道心理防线是贬低或污蔑他们,指责他们野蛮、落后、垃圾。其次,我们可能会试图给这些“无知有罪”的人指出一条“明路”,吸纳他们进入我们的世界观体系内。如果以上皆不足以让我们获得心理上的宁静与安全,不安就会变成行动,扛起正义的大旗,用行动毁灭对方。但是悲哀的是,攻击总会导致反击。
八、身体与心灵的矛盾
天使的心灵,动物的身体
人类自从有意识以来,就重视装饰自己、锻炼自己,理想化自己的行动。这是因为,人类要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而肉体的生理需求,常常会提醒人类自身的动物本性。
为了防止肉体本能危害到虚构的意义和价值观体系,人类蔑视动物,产生“恶心”的感觉,一切透露动物本性的排泄物、内脏、骨头、血腥,都会让人恶心。人类苦修、鞭打自己,为了美化装饰肉体,不惜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和金钱代价。
同时,为否认动物本能,人类赋予性爱种种理想化定义、说辞,用“荡妇羞辱”贬低引起人欲望的女性。
卫生巾实验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实验,二人搭档进入实验室,开始所谓的“团队生产力”实验。一个实验中,女生从手包里掏唇膏时,一片卫生巾掉落在地。另一个实验中,女生掉落在地的则是发卡,然后,双方填写对彼此的评价。
实验发现,当女生掉落卫生巾后,无论搭档的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倾向于给她较低评价。但是,掉落发卡之类的物品,评价则高很多。
关于女性的月经、哺乳、生育的禁忌,表达了人类深刻的欲望,即避免某些过于肉体性或生理性的内容,因为那让人想起动物。
九、抵御死亡恐惧的两种机制
近端防御和远端防御
人类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关于死亡的信息,意外、新闻、动物尸体、殡葬用品,但大多时候都能免受恐惧侵袭。这是因为人类会利用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防御机制去应对关于死亡的想法。
一种是近端防御,即心理上理性或理性化的防御机制,抑制关于死亡的想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暂时把死亡念头推后。
一种是远端防御机制,无意识的死亡暗示,可以激发这种机制。它和死亡看似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但通过贬低否认我们文化的人,毁灭对我们造成威胁的人,让人们减少对死亡的恐惧,相信死亡之后还会以真实或象征性的形式继续下去。
十、当盾牌出现裂纹
未展开的防御盾牌
有一个叫派特的学生,认为自己像很多伟人一样肩负伟大使命。他说,李小龙通过微波炉向他传递信息。每一份工作,他都为同事和领导看不出自己的雄才伟略而焦虑。医生诊断,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在被最后一家公司辞退后,他自杀了。
人一般都有预防死亡焦虑和恐惧的“双层防御盾牌”,即文化价值观和自尊。只要盾牌完整,人们就可以比较平静地度过一生,不受精神疾病袭扰。然而,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展开盾牌,只好试着自己构建盾牌。这样的努力,往往是徒劳的,恐惧仍会透过缝隙,纠缠、折磨他们。
种种裂纹
精神分裂症,是对死亡的挑战。患者常常会产生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但他们又没有参与人类共同的社会文化信仰体系,所以,只好构建出一个幻想的世界,来抵御内心深处的恐惧。
恐惧症和强迫症,是死亡的转移。针对具体事物的恐惧症和强迫症,可以为患者抵挡他们想象中的灾难,它把死亡转移到了可控的细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防御盾牌被粉碎,直面最直接的死亡恐惧的后果。
抑郁症源于对死亡的沉思,自杀是死亡的实现,而酒精、毒品和麻醉药成瘾,则是希望和缓地逃离死亡。
修理裂纹
对于精神疾病,我们除了针对复杂成因,采取生物化学的、行为主义的以及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进行治疗之外,也要意识到对死亡恐惧管理不当的因素,并进行对应的处理。
一,解决丧失人生意义的问题。患者认为世间一切都失去意义,往往因为他们采用了过于宏大的宇宙视角看世界。医生可以帮助患者培养不那么宏大的视角,把精力集中到具体真切的日常事物上。
二,消除生存孤独感。如果患者感觉非常孤独,那么不与之争辩。因为,人类确实只能间接地通过语言、符号交流。没有任何人能完全了解你。
十一、生与死
如何更好地应对死亡
人类自从被逐出伊甸园,就意识到死亡终至。对此,伊壁鸠鲁说:死亡来临时,我就不在。加缪说:与死亡达成妥协,接受不可避免的死亡现实。
读了这本书,我们好像从梦境中醒来,开始睁开眼直面死亡,那么我们到底能做点什么?
我们希望超越死亡,然而这些可能深深植根于各种文化价值观之中。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呢?是非黑即白的“岩石型世界观”,还是承认模糊与含混的灵活“硬地型世界观”呢?其实,我们必须采纳一种文化价值观,既有明确道路,又可以容忍不确定性和差异。
【结语】
认识到人无法永生,固然让人恐惧,却也令生命更加庄严。
我们无法返回伊甸园,实际上人类从未到过那里。
我们只能高举盾牌,更好地过完有限的一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