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语】
看过的东西总是转头就忘?这不是你一个人的烦恼,人脑天然偏向于遗忘。
但我们可以训练大脑,比如:“欺骗”海马体,将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调整时间安排,不在饭后学习;巧妙利用好奇心、情绪和睡眠,使之成为记忆的助力。
本书结合脑科学前沿研究,通俗讲解“牢记与忘记”的原理,也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记忆提升法。
【你将获得】
• 了解记忆力发挥作用的原理
• 掌握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 学会高效使用大脑
【作者简介】
[日]池谷裕二
脑科学研究者
日本东京大学药学系研究科教授
【精彩选段】
1.如果经常把“好无聊啊”这句话挂在嘴边,就相当于向世人宣告自己是一个无知的人。P.59
2.最重要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目标,而是要做手边最具体的事情。设置一些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慢慢进步,对于人脑来说,这才是高效的学习方法。P.123
3.我很喜欢考试,因为它可以清楚地证明我曾经努力过。P.197
【思维导图】
【演讲实录】
读完本文约需28分钟
各位好,今天给大家讲一本非常有用的书,叫作《考试脑科学》。这本书是新疆一所著名高中的校长经过层层传递交给我的。他希望我们能够讲讲这本书,说如果我讲了,可能能帮到特别多的中学生朋友,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
虽然我不觉得考试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但把考试这件事做好,对我们的幸福是非常重要的。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有一个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它终于能够让我跟大家有理有据地解释为什么有人读书能记住,有人就是记不住。原因其实都在《考试脑科学》当中,这本书已经做了非常透彻的研究。
作者是一个脑科学的博士,他被称作“海马体博士”,因为他专门以海马体为研究对象。他在这本书里非常轻松、幽默地给我们讲解了大脑的结构。
我们学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理解了究竟应该怎么样使用我们的大脑。乱来是不行的,一定有它的规律。符合这个规律,才能够找到相应有效的学习方法。那最核心的一点是什么呢?
什么是记忆?记忆就是新神经回路的形成。从物理上来说,我们甚至已经能够用现在的技术,在大脑当中看到记忆的痕迹。
这个神经回路是什么呢?假如你把整个大脑想象成一个城市的话,住宅就是神经元;住宅和住宅之间的道路叫作神经纤维;最后它们所形成的社区叫作神经回路。你的大脑当中形成了多少个有效的神经回路,也就好比形成了多少个有效的“住宅区”,你记忆的东西就有多少。
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了解我们的大脑和计算机之间的关系。计算机里边有处理器,也有内存。如果想把一个东西长期地存在我们的计算机里,那就得让它存在硬盘里,也就是存在内存里;如果我们想临时处理它,就拿到中央处理器里来处理。所以中央处理器负责的是临时处理,硬盘负责的是长期存储。
我们的大脑也有这样两个部分,我们从外界摄入的这些信息,比如说今天看到的东西、说的话、摸到了什么东西、有什么感受,这都在临时处理器里。最后我们需要把它存在长期记忆的地方,这个地方就相当于我们计算机里硬盘的部分,就是大脑皮质。
但是在这个短期的处理区域和大脑皮质之间,有一个把关的人,就是海马体。海马体负责筛选,这个信息如果值得放在长期记忆的地方,就存下来;如果不值得放,搁在一边,忘了就行了。
那么大脑会把什么东西放在长期记忆的部分呢?原则其实很简单,只有一个:这件事是不是对生存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原始的大脑判断一个东西要不要被长期记住,就是看它跟我的生老病死有没有关系,它跟生活的危险有没有关系,它能不能让我更好地活下去。
所以一个孩子小时候不小心摸了一下暖气片,这件事你不用再教他,这一辈子他永远都记得,凡是长成暖气片那个样子的东西,都要小心一点。因为它跟你的疼痛有关,跟你的生老病死有关。这样对比起来,汉代建立于哪一年、李世民是哪一年当上皇帝的、一个英文单词怎么拼,这样的信息就显得特别无聊,就完全不能够过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不容易记住那些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海马体非常严格,就是这样不断地筛选:这个事能记住,那个事不能记住。所以这个博士就讲:怎么才能够让那些跟生老病死无关的知识进入到我们的“硬盘”、进入到大脑皮质里,成为长期记忆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欺骗”海马体。你得把考试要用的这些对生老病死无用的信息伪装成跟我们的生死存亡有关的信息,然后去试探海马体。直到它有一天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说好吧,这个事看样子很重要,就放进来吧。
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怎么来“欺骗”海马体了。“欺骗”海马体的第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次一次地重复。
想象一下,这儿站着一个很严格的海马体,在这儿把关。第一次来了一个信息说不是,第二次来说不是,这个不行,来了好多次都不行。然后来着来着这个海马体突然说,这个东西天天来,那是不是跟我们的生死存亡有关呢?它就会产生这样的含糊。它一含糊,就认为老来的这个信息说不定是一个有效的信息,就有可能会让它过关。
这里有一个需要学习的知识,叫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大家可以看这个曲线。
这不是一个一次函数。如果这条线是斜着直接下来的话,那就是一次函数。这条线是先陡降,然后慢慢变缓——说明人脑不是匀速忘记信息的。
另外由图可知:最容易忘记的时间,恰巧是刚刚记住的时候。在记住信息的4个小时以内,我们会一口气忘记大约一半的内容。 本来记了大概10组,结果唰直着下来,4个小时之内只剩下5组。在此之后,剩余的记忆却能维持较长的时间,24小时还记得3组,48小时还记得2组,它就有可能慢慢地形成长期记忆。它们是逐渐被遗忘的。
当一次记忆会逐渐地这样慢慢被遗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那就多来几次呗。当你能够找到合理的节奏,让它多来几次的时候,你就发现这个图发生了改变,这就是我们说多来几次的效果。
第一次只记了5组;第二次在4个小时的时候就记住了7组;在24小时的时候就记住了更多;在48小时的时候,大概就记住了5组左右。
再来一次,4个小时以后就记住了8组;然后24小时以后也多了一点,就可能到了7组左右;到48小时的时候,就可能到了6组左右。
三次的记忆之后,你记住的东西就变得越来越多了,这就是我们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所设计的重复记忆的节奏。
大家可以试一试:在确定自己完全想不起任何音节后,再次记忆同样的10组音节并进行测试,你会发现和第一次测试相比,这次能记住的音节更多了。也就是说,通过第二次记忆,这些音节变得不容易被忘记了。
如果用平均成绩来说明的话,大概就是4个小时后仍能记得6到7组的水平。接着重复同样的步骤,即在完全忘记第二次记住的音节后,再次记忆同样的10组音节,这一次记忆的效果更加明显了,音节更不容易被忘记了。4个小时后的测试中,能想起来的音节大概有8组。虽然第一次背完了以后,觉得好像都忘了,但实际上那些印记都还在你的脑海当中存着,通过第二次的记忆就能够加深它。
我每次准备一本书的时候,就有这个特点。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有可能过了很长时间我才想起来再来组织这本书,再来写笔记,准备给大家讲。我就感觉完了,这书看过时间太长了,已经忘了。但是当我真的翻起这本书,再重新做笔记的时候,就发现比理解一本新书要快得多。原因就是我读过一遍,头脑当中那些不能被我马上回忆起来的东西,依然存在记忆的痕迹。所以从这里能够看出反复地学习——也就是复习——有多重要了。
复习可以降低我们忘记知识的速度,真的是有效的。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复习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因为没有复习就没有记忆。所以结合海马体的性质,作者给大家整理出来一个复习的节奏,我认为这个节奏对于每个人来讲,都非常重要。
第一次复习应该是在学习后的第二天,这时候你已经忘记了一半多了,再看一遍,这是第一次复习。
第二次复习在第一次复习一周以后,不是在两天以后,而是拉长了,变成一周以后。第二天复习一次,第二天之后过一周再复习一次。
第三次复习在第二次复习以后两周,第四次复习在第三次复习后一个月。差不多快考试了,一个学期就快到了,经过四次复习以后,这张图就已经上升到这个地方。
你几乎记住了全部,这就是所谓学霸的复习节奏。如果一个人懂得复习,他会知道在什么时候去加强和巩固一下。
我上了大学以后很多课学得很渣,我的特点就是一学期都不学,然后一直到考试前剩两天或者三天,猛地复习一下,结果就是非常糟糕,经常就考60分或者70分,而且考完以后很快就忘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考试的时候你都会的那些题,后来就忘了。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比对,到底是临时突击更好,还是分散开来学习更好?我们刚才讲的第二天,然后一周、两周这样的节奏,这叫分散开。作者做了这样的测试,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
在考试成绩方面,短期突击可能跟分散学习差不多。为了通过考试短期突击一下,有的人是能够考得还不错。但是过一个礼拜或者过两个礼拜,再测试一次,短期突击的人差不多忘光了,长期记忆的人就能够记得很牢。原因是经过了四次重复的复习以后,形成了长期记忆,它通过了海马体的考验,被认为是跟生死存亡有关的信息,然后记录在了“硬盘”里。
对于各位同学来讲,我们去考一场试,只是为了通过这次的期末考试,还是为了以后我们能够用得上?尤其是高中阶段你所学的东西,到最后都要经过高考的检验,所以一定是分散学习的效果更好。即便是大学里的突击学习,实际上我们也希望它能够被长期记住,能够陪伴我们很长时间,成为我们的知识。但是很遗憾,对于很多人来讲,这些事都成了过眼云烟,学完之后就忘了。
这一段让我们知道了复习的重要性,这里要提醒大家,潜在记忆的保存时间大概是一个月。复习什么时候效果好?作者说一个月之内是一定要复习的。最好能够按照我刚刚讲的的节奏来复习:第二天、一周以后、两周以后。最次也得在一个月之内有一次复习,这时才会调动头脑当中的潜在记忆保存下来。
作者一再强调说学习不能乱来,有很多孩子觉得我明天要考试,我今天拼了,晚上不睡觉,头悬梁锥刺股。他说乱来是没有用的,这种乱来只会使得你的大脑变得越来越混乱。如果大量信息突然之间涌入,会使得我们的遗忘变得更加快。所以千万不要试图猛地突击一下,而是应该尽量把这些知识分散在不同的时间里边。
作者建议选参考书的时候,选定一本,然后根据这本参考书好好地复习,把它一遍一遍地经过这么四五次的复习之后彻底掌握。如果你总是跳着同时看几本参考书,那么你每次学的东西很有可能都是新的,这会使得你难以形成长期记忆。所以不用去羡慕别人用了多少种完全不同的参考书,用自己那本就好了。
还有一个重点:我们的大脑更重视输出,胜过重视输入。他们做了一个测试,让很多学生背单词,背的是斯瓦西里语。斯瓦西里语是特别生僻的一种语言。四组学生,一组学生是每次考完了以后,我要求你只去背错了的部分,然后下一次考,只考错的部分;另外一组每次考完以后再重新全背一次,考的时候只考错的部分;第三组是只背错的部分,但是要考全部的单词;第四组是全部的单词都要背,考也考全部的单词。
你们觉得哪一组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好?最后发现,最重要的区别并不在于复习什么这件事上。无论是复习全部,还是只复习错的部分,那些孩子后来考试的成绩都差不多。但是对于考试不同的维度,只考错的部分和考全部知识的那两组孩子,最后所背的单词数量的差别,是35:80。考全部的那一组的表现要远远好过只考纠错部分的孩子。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说把错题都改喽,就相当于只纠错的这部分。但是真正的考试不只考你上次错的那部分,考试要考全部。考试是什么呢?考试就是输出。你每天背诵,这个叫输入;你拿笔去写字、答题,这个叫作输出。
人的大脑更重视输出,在输出的方面考什么,才是你的大脑真的会记住的核心要素。一个人如果在考场上想不起来一个知识,他的海马体就会有一种感觉,觉得这件事就是生死存亡的,因为它很重要,但是我记不住,这有可能能够帮你记得更牢。
这部分让我们知道重复学习的方法,把节奏记住,“第二天、一周以后、两周以后”的这个节奏。
接下来我们说,当一个人的大脑当中形成了长期记忆以后,会产生一个东西,叫作LTP。
什么叫LTP呢?就是长时程增强作用。当你的海马体的神经元出现了LTP这种现象的时候,就代表这个地方产生了长期记忆。这是通过大脑的观测能够看得到的,作者把LTP叫作记忆之源。
让你的头脑中产生大量的LTP,就能够有效地让我们更多地记住东西。人的大脑,容量其实都差不多。我们经常说谁也不比谁笨多少,那是指大脑容量都差不多。但是有人记东西就是比一些人记得快,这个事我过去没法解释。很多人问我说:樊老师,为什么你读书能记住,我读书怎么就记不住呢?我答不上来。我就说那你就多读几遍不就行了吗?我只学会了前一章,就是反复、重复,但实际上秘密在这儿,我的大脑可能更容易产生很多的LTP。
产生LTP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说,我们只知道大脑会有α波和β波,我们不知道还有一种θ波。θ波是什么呢?就是当你的好奇心出现的时候,即使刺激海马体的次数很少,也能产生LTP。
过去心理学家怎么了解LTP?用一个微小的电极去刺激人们头脑当中的海马体,电信号只要一出来,就能看到LTP在增加。如果我们头脑当中没有这样的电信号刺激,没有反复地不断地输入的话,为什么有人的LTP出现得比别人快?原因是他的头脑当中的θ波出现的次数多。能有多大差别呢?这个人学一次,他记住了,而学十次的这个人没记住,有10:1这么大的差别。
最核心的地方就在于,感兴趣的话你会记得更牢。如果你的童心泛滥,就像达·芬奇那样,咱们讲《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就知道,达·芬奇到六七十岁的时候,还在研究啄木鸟的舌头到底是什么形状,还一天到晚沉浸在对自然的探索当中,这种人的记性就会特别好。原因是什么?他不是被逼的,不是痛苦的,他是非常好奇地在了解这个世界。
我们在孩子三岁以前,教他认知这个世界时,基本上都是一遍过。根本不需要跟一个孩子重复说,记住这叫什么,那叫什么,他记得那个东西,过两天突然就冒出来。为什么?因为在孩子的大脑当中,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完全新鲜的。
现在大家理解,为什么我看书容易记得住了,因为我好奇,我觉得太有意思了。虽然我现在不需要考试,但是我觉得能够理解大脑记东西的过程,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我就更容易记住这本书里的东西。但很多人说记不住,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记忆是为了必须记住,要不然太丢脸了,凭什么别人能记住,我就记不住,我跟他们赌一口气。用这样的思想去学东西,你没有好奇心,只有痛苦,只有自己给自己不断地施压,没有好奇心,学不会。
所以这个作者跟日本的高中生讲:千万不要随便说“好无聊啊”。漫画里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画面,日本高中生会说“好无聊啊”。如果一个孩子学习的时候整天说“好无聊,好没意思”,不行,这样你就真的记不住。对于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
我高中时最差的就是政治这一科,我高考政治不及格,只考了52分。我心中有一种排斥心理,觉得没意思,记不住。我老告诉自己记不住,老觉得这个东西没兴趣,就会真的记不住。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正确地看待这门课程,能够正确地看待历史政治,你会觉得有意思。你去研究这个事背后的原理,你产生了好奇心。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好老师能够调动孩子的好奇心,让他能够学得很好的原因。好奇心一旦调动,刺激的次数只需要正常的十分之一,你就能够记住这个东西,这一点很重要。
达·芬奇讲过一句话,他说:正如明明没有食欲却去吃东西,会对健康不利,如果没有兴趣还去学习,则有损记忆。这是达·芬奇的名言。卢梭讲过一句话:人受到的教育越多,好奇心就越强。好奇心和记忆这件事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好奇心增加,记忆会变得更多;另一方面,脑海当中记忆的知识越多,所产生的好奇心也会越多。
我觉得我受益最大的就是讲书这几年。连着讲了六七年的书以后,我脑海当中的神经元连接显然是增加了,“城市”“组块”“小区”变得越来越多,我这里是一个“大房地产开发商”,里边很多“小区”。这个东西多了以后,我感兴趣的事都变多了,以前我从来不会对物理学感兴趣,我不会对宇宙是怎么来的感兴趣,我觉得这些事跟我似乎没什么关系。我过去也对历史不是很感兴趣,但是现在读的历史的书越来越多,对哲学越来越感兴趣,甚至我对生物学感兴趣。脑子里的东西越多,兴趣也会变得越多。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θ波。我们的头脑当中产生好奇心,才能够使得我们更容易地记住很多事情。
接下来,第二个骗过海马体的窍门很有意思。就是如果你能够激活杏仁核,你就更容易记住。杏仁核就是让你情绪很激动的一个部分。只要跟生老病死有关的东西,一定会引起我们的情绪激动。我们的大脑有时候分不清这件事到底是跟生老病死有关,还是它只是单纯地引起了我们的情绪激动。
人生当中情绪激动的时刻,你很难忘记。你好好回忆一下初恋,好好回忆一下第一次分手的状况;第一次离开家,爸妈送你上站台的样子;上小学跟同学打架气哭了的样子。只要有剧烈的情绪起伏,记忆往往都很深刻,能够进入你的长期记忆。原因就在于海马体周围的神经元聚集组织活跃,情绪产生。
这和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作者说,如果你不带任何情感地去记一些东西,你很有可能记不住。但是如果你给要记的东西加入一些情绪,加入一些想象,你立刻就记住了。
作者说,一般人很难记住1815年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这个戳中我的痛点了,《拿破仑传》我都讲过了,但是你要问我拿破仑是哪一年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的,答不上来,1815这么平淡无奇的一个数字。
但是作者说,你这样想象:拿破仑一代枭雄,被人赶下了舞台,他是一个革命者,他认为他对法国负有很大的责任,他的帽子歪在一边,非常落魄,在凄风苦雨当中,一行人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带着这种情绪,去感受拿破仑当时的遭遇,那种委屈,那种愤怒。然后记住那是1815年,他被流放到了圣赫勒拿岛。
神奇的是我就看书中这么一小段,一个月以前准备的这本书,我一直没有忘记1815这个数字,非常清晰地刻在我脑海当中。那天跟我儿子试验,我说嘟嘟,我教你一招,你想象一下拿破仑流放圣赫勒拿岛,多惨。就把这个事跟他讲了,讲完了以后,嘟嘟说:怪了,1815我记住了。他脑子里忘不了1815那个数字了,这就是情绪的好处。
因为情绪会给你带来节点性的感觉。为什么我们能记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就是因为那件事让你产生了情绪的起伏,中国终于形成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始皇站在那儿,千古一帝的感觉,这种情绪上的东西能够让你记住。
作者讲得特别有意思,他说,如果背历史的时候背到流眼泪,也会显得像个傻瓜吧。你不需要非得流眼泪,但可以去想象那个场景,可以有一点代入感。然后你杏仁核周边的神经元得到了刺激,产生了情绪,杏仁核很容易把它判断为跟生死存亡有关的东西,留在长期记忆当中。这是非常有用的一招。
LTP的产生怕什么?前面我们讲了两个能够帮助LTP出现的东西,它怕什么呢?这一点要跟所有的家长讲一句,LTP怕压力,当外在的压力极大的时候,LTP就会被抑制,孩子的记忆力就会下降。为什么一个孩子在家里看到父母天天大声吵架,成绩就会大幅下滑,原因就是父母吵架会导致孩子的压力增高,记不住东西。还有的父母,会给孩子施加特别大的压力,不断地威胁他,告诉他考试考不好就没用了,没办法了,怎么怎么样,这时候孩子的成绩反而会受到抑制。
我们家有一位长辈,一辈子参加了四次高考,因为他们那时候考试都很难,刚刚恢复高考。他四次都没有考过,最后没有上大学,这事成为了我们家的一个伤痛。我有一次跟这位长辈聊天,我说为什么老考不上,他说压力太大了,每次去考试的时候紧张得要死。他模拟考试总是成绩很好,但是一上考场头脑一懵,完全忘光,所以四次都没考过。晕考场实际上就是因为外在压力过大,会抑制LTP的产生,就会记不住。
第三个能够帮助增强记忆的方法,作者讲叫“狮子记忆法”。什么叫狮子记忆法?人跟狮子都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在什么时候会调动记忆、什么时候学习能力最强?一定是跟吃东西有关的时候。所以想想狮子怎么捕猎,对于你增强记忆能有很大的帮助。
狮子记忆法主要有三个有效的因素,第一个因素叫饥饿。狮子在饿的时候,大脑马上就变得特别活跃,因为它要识别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人也是一样,人在饥饿的时候,因为饥饿产生的激素会刺激海马体,从而产生LTP,跟我们用电极去刺激海马体是一样的。
所以一个孩子背东西最有效的时间是在饭前。我们很多人都用反了,一般孩子回到家里以后会说,先休息一下吧,先玩。晚饭前最饿的时候,孩子在看电视,在玩游戏,因为我们觉得好不容易回来嘛,总得让他玩一下。实际上最饿的时间是他记忆力最强的时间,应该在开饭前背古诗、背英语单词。
什么时候玩呢?吃饱了饭玩。吃饱了饭以后,你的血液都流到胃里去了,你需要去做大量的消化,如果让他去学习、背单词,他是记不住的,而且又很累,搞不好还胃疼。这时候让他休息一会儿,看看电视,打打游戏,看看书,都行。所以第一个,狮子在饥饿的时候记忆力更好,饭前有饥饿激素刺激时,更适宜学习。
第二个就是走动的时候,狮子捕食的时候要来回走。所以学霸们早上起来,喜欢在小树林里背单词。
作者说哪怕你不走,你在公交车上坐着晃,都有助于记忆。坐公交车、坐地铁,放学、上学的路上,背单词效果很好。坐在那儿晃动的过程,你像狮子一样在“觅食”。
第三个像狮子一样的因素就是寒冷,冷的时候会有生存危机,更容易记忆。所以不要把孩子的房间搞得特别暖和,暖气烧上,暖宝宝贴着,脚底下再泡盆热水,孩子坐那儿一会儿就睡着了。要让他稍微有点寒冷的感觉,哪怕你给他披上一件棉衣,但是那种稍微有点冷的感觉,是能够刺激大脑更强地记忆的。这个叫作狮子记忆法,饥饿、走动和寒冷。
这一章主要是让我们学会刺激LTP的出现。要保持好奇心,如果你没有好奇心,请你持续地学习来调动好奇心,持续地学习之后会产生更多的知识,更多的知识也会帮助你产生更多的好奇心;第二个就是情绪;第三个叫狮子记忆法。
接下来这一章关于睡眠,睡眠是记忆当中非常重要的东西。梦是什么?梦就是记忆的回放。有人说梦是乱来的,梦怎么会是记忆的回放呢?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说梦不是乱来的,你想想看,你为啥不做梦说希腊语呢?有没有人做梦突然说希腊语?不可能,因为你没学过希腊语,你根本不知道希腊语是怎么回事。有人说我怎么梦到会飞呢?那是因为你看过人飞呀,你看过“超人”在天上飞,所以你才会有这种飞的梦。
梦是记忆的回放,睡着的时候海马体在工作。千万不要觉得我们的大脑需要休息,人的大脑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就是大脑不需要休息。你睡觉的时候大脑很活跃,大脑一直在动,你没法让你的大脑放松、休息、放空。我们平常学习学累了休息,都是休息眼睛、休息背、休息胳膊,休息这些肌肉的成分。但是人的大脑很奇怪,大脑的能量是持续的。哪怕你睡着了,大脑也在运转。睡着的时候海马体在工作,它会整理这一天当中所学到的东西。如果海马体来不及整理,它就会把那些东西抛掉不要了。
这一点大家能够体会到的是什么呢?如果昨天晚上通宵没睡觉,你今天早上起来经常会觉得记性不好,有个事忘了,想不起来了。为什么连着两天没睡觉,你就会忘记很多东西呢?因为海马体来不及整理,它就判定为不重要,扔掉。这就是睡眠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犹太人讲过一句话,说学习就是好好睡觉。犹太人特别重视孩子睡觉的时间。作者的原话说:在你好好睡觉的时候,期待你的海马体大显身手,这个过程叫作记忆恢复。
这里有一张图让我们知道睡眠的重要性。
这三个柱状图显示:学了一个知识以后,在学习前考它,它大概只有30%的正答率;学完以后立刻考它,有40%多的正答率;第二天早上再考它,有超过50%的正答率。
跟我们想象得不一样,我们以为学完了立刻考正答率更高,实际上是学完了以后睡一觉再考正答率更高。因为在你睡觉的时候,你的海马体在工作,这个过程能够使得你的记忆得到整理。
有人压力大了以后,会失眠,很多人一失眠就焦虑。失眠怎么办?明天又要学习,压力很大。作者说不要害怕失眠,失眠的时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闭上眼睛躺在那儿,这时你的大脑依然在整理,海马体依然在工作,只要你不给它新的输入就行了。很多失眠所造成的痛苦,是来自于对于失眠的焦虑,这种焦虑会导致你第二天萎靡不振。
还有错误的方法是:失眠了听个歌,或者打开樊登读书,让樊老师讲两本书听一听。你半夜4点钟醒来发现我还在说话,这就会影响到你的睡眠。
人在真正睡不着觉的时候,你只要闭上眼睛,安安静静地躺着,跟睡眠的效果差不多。不要担心,不要再给大脑输入更多的信息,输入更多的信息会使得大脑的负担加重。这是睡眠对人的帮助。
综上所述,给大家整理一下整个学习的节律,大家就知道怎么样安排时间是对我们的大脑最友善、最科学的方法。
第一,饭前处于饥饿状态正适合学习。
第二,睡觉前也是学习的黄金期。
第三,早饭或晚饭后处于饱腹状态时,不学习也不要紧,可以读课外书、看电视,或者玩游戏,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四,午后如果实在困得坚持不住,不妨睡个午觉,不要有什么顾虑。
第五,如果早就决定要睡午觉,那么应该在午睡前的这段时间内抓紧学习,午睡的整理时间也不要错过。
睡觉前非常适合学习那些需要记忆的科目,比如地理、历史、生物,或者背诵英语单词。上午可以说是人一天之中最清醒的时间,用来学习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科目比较好,比如数学、语文、物理、化学。
作者给大家列出了一张表:早上7点钟起床以后做计算题,学语文、物理、化学、数学;中午记忆的黄金时间,然后午睡;下午学物理、化学,写点小论文;晚饭 19点到21点是自由的时间,其实留下来的自由时间蛮多的。晚上睡觉前,记忆的黄金时间,11点前一定要睡觉。
关于睡多长时间,过去有一种说法是青少年至少睡8个小时,作者说因人而异,有的人睡五六个小时就够了,有的人睡得时间长一点。我们建议大家,还是睡够8个小时会比较好。
这是关于睡眠时间的节律,有人问学霸的作息时间表值不值得抄,其实如果这个学霸真的有巧劲,了解脑科学的方法的话,他的表格是有道理的。这就是关于工作的节奏。
人类的大脑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模糊性,和计算机完全不一样。计算机最让我们羡慕的地方就在于,它记住了不会忘,也不会错。人脸识别只要准确地套住了你就不会错,但人不一样,人经常认错人,甚至经常会做很多迷迷糊糊的事。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设计得这么模糊呢?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就是大脑采用的是排除法,是通过自我纠正,一步一步地越做越好的过程,这对我们的生命是有帮助的。
假如你的大脑和计算机一样,输入了就不会变,而且很精确的话,那么你今天被一只狮子咬了一口,狮口逃生,你脑子里记住了狮子很危险。第二天见到老虎,跟狮子不一样,觉得这个应该没事,然后你又被老虎咬了——因为你没有模糊的记忆,只有精确的记忆。人的特点是今天被狮子咬了,下次见到一个布娃娃的狮子我都害怕,这样你更能够保护自己。
吃东西也是一样,遇到饥荒的时候,你可以找所有跟食物比较像的东西,都来吃一下,这样我们才能够度过人类历史上那么多残酷的饥馑。所以人的大脑的特点更有利于生存,它没有计算机那么精确是有好处的。
排除法学习最重要的两个要素,第一善于反省,第二保持乐观。为什么善于反省和保持乐观很重要?当你模糊地学到了一个东西,我大概知道这个事了,然后你要经常反思,这件事跟那件事有什么不同,我又学到了什么东西。你为什么要保持这样的反思呢?因为你乐观,你相信自己能够越学越好。
有个实验特别有意思。教一只小狗,看到电视上只要出现一个图像,就摁一下开关,就会掉出一个骨头来。这只小狗一开始不会,它看到那个电视上有图像、没图像,都偶尔摁一下。后来发现有图像就会出骨头,很高兴,就不停地等着,只要出图像就摁一下,骨头就出来了。这就是小狗的学习模式,它经过排除法,经过不断地反思,慢慢地学会了出骨头。
但实际上我们要教它的是,出现一个圆形的图案摁下去,才会出骨头。但是不能直接上来就用圆形、菱形、方形来考核它,这样小狗懵了,就学不会了。第一步是只要有图案,摁了都出骨头,小狗慢慢学会了,很高兴,这跟我们人类学习东西的过程是一模一样的,就是先学一个大概。接下来,第二步训练的时候小狗发现,为什么今天有图案,摁了还没出骨头呢?然后又摁,又有的出了。它慢慢地观察,发现出圆形图案的时候,摁了才会出骨头。就是用这种方法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训练,最后甚至训练到这个小狗能够区分椭圆和圆形。
如果让这只小狗一上来,要分得清椭圆和圆形的区别才能得到骨头的话,它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这件事了。但是因为哺乳动物的大脑有这样的功能,模糊性地学习,然后一点点地排除,找到更有利于生存的方法,最后连小狗都能够学会分辨圆形和椭圆形。
作者为什么要跟大家讲大脑的学习机制呢?我给大家念一大段,这段很重要,说:“人脑不仅健忘,而且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经常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与计算机相同,在人脑的神经回路中传递的也是电信号,只不过计算机通过电流传递信号,而人脑神经则是通过钠离子来传递信号。由于二者都传递数字信号,所以在传递过程中,从信号源发出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同的。
“接下来要讲的是二者的不同之处了。人类的神经元通过神经纤维形成回路,但各个神经纤维之间并没有物理性的接触。与电路不同,神经回路并不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纤维与纤维之间存在着微小的间隙,因此在纤维上传递电信号必须通过‘换乘’,才能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就像我们乘坐电车从扎幌到博多,但是由于没有直达列车,所以必须在中途换乘一样。
“在神经回路中,这个换乘站就叫作‘突触’。虽然突触与突触间的间隙很小,只有头发丝的五千分之一,但这样微小的间隙,还是会导致电信号无法传递下去。
“电信号在这个间隙中通过乙酰胆碱或谷氨酸等化学物质进行传递,从而完成信息的交接。交接之后,如果电信号比较弱,那么就意味着电信号的‘翻译’转换过程中,化学物质的释放量很少。也就是说突触传递模拟信号而非数字信号。
“实际上,人脑之所以与计算机不同,正在于它能够对传递信号的强度进行微妙调整。人脑神经回路中的信息传递,不会像接力跑运动员那样,在接到接力棒以后,只是单纯地把接力棒传递下去,而是可以自由地调整所传递的信息量,这就是‘思考’的源泉。”
我们的大脑记一个数字,有时候会根据我们的回忆把它夸张,或者减少。你印象中觉得那个数字好大,但其实那是80年代的数字,80年代觉得几十块钱好多,今天回忆起来可能就像几千块钱,这就是头脑当中思考会给它带来的变化。
“但另一方面,使用模拟信号意味着信息可能发生变化,也就是会变得模糊。
“正因为人脑具有这样的性质,所以要想得到正确答案,我们就必须反复摸索尝试。失败之后思考失败的原因,并思考下一次的应对策略,然后再次失败……要如此循环往复多次。
“人脑更擅长使用‘排除法’……在自然环境下动物永远无法预测接下来等待它们的是什么。面对未知复杂的环境,动物采用模拟式的排除法再合理不过了。”
所以哺乳动物的大脑和计算机原理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模糊,我们不断地犯错,但是我们通过不断地犯错,可以逐渐地变得精确。
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人的学习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要素,这和我们的大脑思维方式有关:一、不畏失败的毅力;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乐观的性格。
我们以前说这些话都像心灵鸡汤,但是读完了这本书以后,你知道它有科学依据。为什么不畏艰难的毅力很重要?因为人脑记不住东西是常态,人脑记错了、模糊了、夸张了,这是常态。这是我们的祖先在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当中学会的,它能够救命。我们通过学习,一步一步让这个东西变得精确。
比如说一个完全没有打过乒乓球的人,他甚至连这个球谁赢了他都不知道,那你首先要教会他的,不是怎么欣赏高水平的乒乓球比赛,而是首先教会他什么叫赢,规则是什么;接下来教会他什么叫发球、发球分哪几种、接球分哪几种;为什么这个球漂亮。这是一步一步来的。
如果我们一上来就要求一个人必须成为一个专家,他学不会,那是计算机干的事。计算机可以唰一下成为一个专家,但人不行,人需要一点一点地逐渐聚焦。所以分布式学习是人类的一个特点,先确定一个小目标,然后循序渐进,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慢慢地从模糊到精确、从新手到大师,学所有东西都是这样的过程。
所以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不要着急,有什么东西学不会不要觉得心烦。不要着急,先从简单的学起,然后一步一步地、慢慢地就会变得越来越难,到最后你做的题你的爸妈都读不懂,这就是你高三的境界。我现在回头看高中的那些题,一个都不会做,觉得太难了。
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知识点,有的孩子会说我提不起干劲,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劲儿,不想干。像我有时候要写作,就懒得动笔。怎么办呢?这个作者告诉我们人的干劲来自一个叫作伏隔核的地方。伏隔核并不大,小小的一点点,但是伏隔核掌管着我们干活的干劲。一个人有干劲,就是他的伏隔核兴奋。
那么怎么才能让你的伏隔核兴奋呢?只要你开始干,就能够刺激伏隔核。这个心理学现象叫作行动兴奋。你今天不想学习,怎么办呢?开始学,学着学着就想学习,就这么简单。不想做作业,只要你动笔开始慢慢做,就会越做越快,这就是伏隔核在起作用。
行动兴奋这个词,我希望大家能够记得住。当你不兴奋的时候,不要企图等待兴奋的到来,而应该通过你的行动去获得兴奋。
能力是可以互相迁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奇怪,说樊老师你怎么什么书都敢讲,一会儿讲心理学,一会儿讲历史,一会儿讲物理学,你胆子真够大的。其实脑科学里面解释了,当你先扩大了某一方面的优势以后,学这个学科的优势能够被有效地迁移到下一个学科,这就叫作能力的互相迁移。
我有一个朋友是我们学校的乒乓球冠军,打得特别好。毕业了20年以后我见他,我说你现在打什么?他说现在打网球。网球打到全市冠军,羽毛球也全市冠军。我就很奇怪,我说你不是打乒乓球的吗?他说都一样。这就在于能力是可以迁移的。
很多孩子说我偏科,我就喜欢学语文,我不喜欢学数学。你不要老责怪自己不喜欢学数学,你可以先把喜欢学语文这件事搞扎实,然后用学语文的方法调过头来认真地学数学。这时你的能力就会得到迁移,你会一通百通,然后逐渐地各个学科都变得越来越好。
最后一章我们要讲高级记忆法。什么叫高级记忆法呢?就是一个人怎么样能够通过记忆成为一个大师。真正的大师是不需要记忆的。下国际象棋的人,或者下围棋的人,你们有没有见过,有的大师可以一个人跟一百个人下,就是那种快棋赛,对面站一百个新手,这个大师一个人走来走去,啪这儿下一步,那儿下一步,一直下下去。我们当时看了觉得惊为天人,他脑子里怎么可能能记住这么多棋盘呢?但实际上那个秘密是什么呢?他根本就没有记,他已经在头脑当中形成了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什么?我们在《刻意练习》里讲过这个概念,就是你不用记忆,你一下子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就好像我们天然反应的感觉一样。比如开车这件事,到最后你根本不用记,上车,脑子里想别的事都能开走,因为已经形成了心理表征,他记住的全是符合规则的形象。
高级的记忆是怎么锻炼出来的呢?我们得知道记忆分三种,一种叫经验记忆,比如失恋、初次离家。一种叫知识记忆,你背下了3.1415926这样的数字,记住了化学方程式,记住了S=1/2gt2这样的公式,这叫作知识记忆。第三类叫方法记忆,我刚刚所讲的这种完全不用思考就能做的事就是方法记忆。这是人类记忆的三兄弟。
这三兄弟之间有一个关系,这个关系图从低到高,能够看到人类的记忆是怎样分布的。
最底层的是方法记忆,中间是知识记忆,上面是经验记忆,从原始到高等。动物基本上不具备经验记忆,除了大象、海豚,那是极例外,而且现在还都没有证明。一般的动物不会有经验记忆,它不会记得那些事,那些事慢慢就遗忘了。动物很容易产生的是方法记忆,比如说,你教会这只小狗去那儿找东西,它很快就学会,可能这辈子都忘不了。
人类也是一样。为什么我们没有三岁以前的记忆?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解释。你在三岁以前学会了那么多的东西,学会了吃饭、学会了说话、学会了拿东西,也学会了跟人互动、学会了笑,学会的那些东西一辈子都忘不了,因为那些东西都是方法记忆。
但是你为什么记不住三岁以前发生过的事呢?因为那些事属于更高等的经验记忆。所以在你的大脑还没有发展出经验记忆的能力的时候,三岁以前,有的甚至四岁以前,你对你的人生是没有印象的。但是你肯定经历过三岁以前,因为你在那个时期学会了方法记忆,甚至学会了知识记忆。你学会了很多字、很多词,学会了说英语,但是没有经验记忆。
这就是我们人类记忆的三个层次:最难以忘记的是方法记忆;经验记忆一旦形成也很难忘记,因为它会产生一个经验;最容易忘记的是知识记忆,它可有可无,有时候记住了有用,有时候记不住就没用了,没关系。
知道了记忆分三种类型,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有的孩子小学时学习很好,到了中学就学不好了,原因是什么呢?小时候死记硬背是很管用的,因为小学阶段,人的大脑死记硬背的能力很强,你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形成知识记忆,每天狂背了以后考试就能够通过,所以小学很多学得很好的孩子。
到了中学,知识记忆能力已经开始下降了,你要记的东西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这个时候,假如你没有改变自己的记忆方法,你还在用知识记忆的方法,对付这些更复杂的课程,你发现力不从心,记不住了。这就是很多小学的学霸到后来出现“伤仲永”现象的原因,其实不是笨,而是他没有转换记忆的方法。
那么长大以后应该怎么转变记忆的方法呢?我们应该更多地去调动我们的方法记忆和经验记忆。经验记忆是什么?比如联想、谐音这样的方法,向别人讲述的方法可以调动你的听力,用笔写的方法能够调动你的触觉,这一些感觉都能够给你带来经验,这些经验有助于你记住一个东西。不要过度地依赖过去的知识记忆,而是要去调动一些经验记忆。3.1415926叫作“山巅一寺一壶酒”,讲一个这样的故事,然后把它记下来,这种方法真的能够帮你记住很多东西。
我曾经采访过王峰,《最强大脑》的冠军,他也在樊登读书开过一门关于记忆的课。他是一个很普通的大学生,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所以决定去学一下记忆,结果没想到真的找到了很多方法,后来成为了最强大脑。他说记忆是有方法的,比如说,你要记住很长很长的一串数字,你可以把这一串数字想象成一个房间,进到这个房间里边以后,门上贴着一个3 ,书架上贴着一个5,然后这边贴着一个6……把这些数字,和你脑子里想象出来的房间的格局结合在一起,画面感一呈现,很长一串数字就能够记住。
这就是把知识记忆变成经验记忆的过程。那怎么才能够形成方法记忆呢?
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之后,逐渐形成心理表征。心理表征带来的结果就是,根本不用思考就能够给出答案。一个警察抓小偷,抓的时间长了,一看就知道那个人是小偷,这和我们一般人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这种能力,如果想要通过知识记忆来完成,是基本不可能的,这一定是通过形成心理表征,不知不觉形成了方法记忆。
方法记忆有三个特点:不知不觉,非常牢固,它是身体记忆、很难忘记。一旦你学会骑自行车,这辈子你都很难不会骑,想忘记怎么骑自行车都做不到。郭靖练成了绝世武功以后,就很痛苦,说我怎么才能忘记这些武功呢,忘不了,因为那属于方法记忆,已经进入到他的灵魂,进入到身体当中去了。
所以一定要学会根据阶段来改变学习方法,到了初中高中以后,要搞清楚原理和逻辑。比如说背单词,过去我们背单词常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s-e-p-t-e-m-b-e-r ,九月。这是我过去下过的功夫。但是长大了以后,要想记住更多的单词,应该用分析词源的方法,你应该知道这几个字母来自希腊文,这几个字母来自拉丁文,它是什么意思,这样的后缀的代表什么,这时候你发现你能够记住特别多的单词,就是因为你掌握了词源,这就是改变方法。
作者讲真正的魔法记忆就是形成了方法记忆。所谓形成了方法记忆,就是经过刻意练习以后,掌握了原理并且把它牢记在心。
作者记不住九九乘法表,但他也会做所有的题,他的办法是什么呢?比如说6乘以8等于几,咱们的孩子记得六八四十八,如果你不记得怎么办呢?作者说记忆是可以膨胀的,你知道了方法以后就可以膨胀。他看到6乘以8,他就会想到6乘以10减2,把8直接拆成10减2,60减12,就出来了。这就是方法记忆。
所以记公式很重要,记住公式以后,你不需要记那么多的结论。人要想把所有的结论都记住,那全是知识记忆。你如果知道了知识,知道了方法,你可以推演得出很多的结论。这就是我们说的魔法记忆的办法,就是方法记忆。
一共三种,知识记忆、经验记忆和方法记忆。知识记忆是容易忘记的,而经验记忆和方法记忆更容易被我们牢牢地记住。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学会善用记忆的方法,长大了以后换一些不死记硬背的方法。我们通过刻意练习学会方法记忆以后,我们才能够成为所谓的天才。
真正的天才是什么呢?请注意看这张图:天才诞生的过程中成绩会在某个时间突飞猛进。
在你刚刚开始努力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没什么效果,但是过了某一个点以后开始快速地上升。我们学东西的特点就是这样,你学了A,然后通过A又学了B,这时候请问你学会的只是A加B吗?不是,你学会了A学会了B、学会了A和B之间的关系、学会了B和A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四样东西。然后再学会了C,C又和A和B发生关系,所以它是一个幂次的指数。
你学的东西越多,它们之间发生互动、发生关系的可能性变得越大。所以在知识很少的时候看不出来差别,知识变多了以后,它会快速地上升。
要想成为一个天才,你需要有耐心,需要把眼下能够学到的东西慢慢地学好,然后等待着它们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最后突然爆发的那一刻,你自己都会吃惊,怎么自己突然变得这么厉害,这就是规律。所以不要着急,不要老觉得为什么我改变了、为什么我努力了还是没有效果。一努力就要看到效果,这是小孩子才会做的事,作为一个成年人,你要知道耐心是非常重要的,要等待它逐渐酝酿,最后产生一个爆炸式的变化。这就是幂次法则。
最后有一些小窍门。这本书每一章背后都会写一些关于记忆的小窍门,也跟大家普及一下。
首先,学习的房间不要布置成红色,因为颜色会影响到人的记忆。当一个人受到红色的刺激多的时候,他的记忆力会下降。有人做过这样的测试:做智商考试时,一组考生的答题卷是用蓝笔写的,一组考试的答题卷是用红笔写的。一模一样的卷子,红笔考试的成绩要比蓝笔考试的成绩低很多。
篮球队打球的时候,穿红衣服的球队比穿蓝衣服、白衣服的球队赢率大得多。不是说红色影响发挥吗?你想想看,当你穿红色时,对方看的是红色,所以会影响到对方的发挥,导致成绩会出现偏差。
那到底房间应该涂成什么颜色?作者说科学没有研究出来结论,但是他本人比较推荐淡绿色这种让人放松的颜色,可能更有利于记忆。
红色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知识点,就是吃饱了以后看红色会恶心。你吃完饭以后再看一块生肉,肯定受不了,所以吃饱饭以后看红色就觉得不舒服。很多快餐店都用红色来装修,在你饿的时候看到红色你想吃,进去以后一吃饱,不会坐在红色的汉堡店里面不走,这是一个能够提高翻台率的小技巧。
莫扎特效应是不是真的?一个人听莫扎特的音乐,就能够更好地学习,是不是真的?作者说是真的,而且很奇怪,只有莫扎特的音乐有这个作用。听贝多芬、听巴赫,不行。因为贝多芬和巴赫的音乐,一个太激昂,一个太沉重。莫扎特的音乐为什么容易帮助人们记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你们记不记得我讲《遇见莫扎特》的时候,我们请来田艺苗老师讲,她说莫扎特最大的特点就是快乐。莫扎特的所有音乐,都让你听了以后快乐、开心,这种快乐和开心的感觉,有助于你更好地学习。
有的家长特别讨厌孩子学习的时候开背景音乐,如果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周围安安静静,什么声音都没有,这个人会经常走神,学不进去。考试的时候太过安静反而不好,适当的噪音更有助于记忆。别用电锯,电锯太大声,就有点吓人,但是适当的噪音——有辆车跑过去、有点音乐声会使得你的记忆变得更好,这是反脆弱。有点干扰因素会使你更容易记忆,所以学习的时候可以有背景音乐。但是建议你不要听带歌词的音乐,你在背古诗,这边听着周杰伦的歌词,容易背差。最好听那些没有歌词的轻音乐,舒缓的,像莫扎特其实就很好。
然后有一个最有意思的话题,谈恋爱到底是有利于学习还是不利于学习?我相信这个话题肯定会有很多孩子很关心。作者说谈恋爱这件事会产生恋爱脑,什么叫恋爱脑?
一个人跟一个人谈恋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异性,但是你只跟这一个人好。这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很多人没法做到这件事。但是如果你决定要跟他在一起,你必须在大脑中给自己一个结论,就是其他人我不考虑了,我只考虑这一个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谈起恋爱来像傻子一样的原因。在谈恋爱的过程当中,人的注意力会集中在谈恋爱的对象身上,其他的事一概不关心,这个世界变成什么样都不关心,我只关心我们俩的小世界,所以谈恋爱一定会影响学习成绩。
但是一个父母或者老师是不是看到孩子谈恋爱就要如临大敌呢?你要反过来想,假如他初中时谈恋爱,你管他;然后到了高一谈恋爱,你管他;什么时候都不让谈。结果到了高三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了恋爱脑怎么办?到了高三、高考之前他突然之间爱上了一个人无法自拔,结果岂不是更糟。所以你过度地抑制他谈恋爱,会使得他永远过不去这个坎,一旦爆发造成的伤害更大。
所以我们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应该帮助孩子正确地看待谈恋爱这件事,然后帮他分析,可以陪他聊聊天,倾听一下。其实往往只是一时的友情,让他们在一起上自习、上学、放学,都没什么问题。告诉他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够做,慢慢适应了这个良好的过程,更有助于帮助他度过恋爱脑的危险。而且如果两个孩子,能够互相给予正能量的激发,这个说我想考清华大学,那个说那我就在北大陪你吧,说不定能够激发两个人都学得更好的结果。
这是关于恋爱的一个辩证的关系,如果真的在谈恋爱,有可能会降低成绩,但是如果过度地打压,会使得这个恋爱谈的时间更长,更难度过。外在的压力越大,他们俩就会结合得越紧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考试的时候怯场怎么办?一考试就紧张害怕怎么办?这里的办法没别的,用暴露法,多考几次。别人只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你没事多报几个别的考试,你去报个程序员考试,报一个厨师考试,报一个外头的英语分级考试,多往考场里钻几次。考的次数越多,你就会越来越习惯,这就叫作暴露法。
还有一个办法是把你的紧张写下来:我很紧张,我感到压力很大,我身上在冒汗。观察自己的感受并且写下来,有助于你的紧张情绪放缓。
第三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坐直,如果你考试紧张,千万别趴在桌子上,你趴的时间长,说不定心绞痛都发作。我们讲《高能量姿势》时提到,坐直了以后,体内分泌的神经递质会发生改变,你一坐直,自信心也开始上升了。多考、写下来、坐直这三招,能够帮我们减少怯场。
考试的时候,我们需要的营养素是葡萄糖,所以在考前应该更多地吃面条。有的人会觉得考试前吃点好的吧,吃很多肉。肉转化成葡萄糖的速度慢,但是面转化成葡萄糖的速度快。我们虽然讲过很多书让大家少吃面,但是考试前吃一些面条这样的东西,在考场上能够更快地获取葡萄糖,葡萄糖有助于大脑变得更加活跃和兴奋。
还有一个考试技巧叫作避免中途松懈。比如说一场考试一个半小时,往往一个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是刚开始的20分钟和快交卷的15分钟。这个时候你注意力最集中,效率最高,中间就容易松懈,这个是很常见的现象。那怎么办呢?
作者说,你可以把一场考试分成三个30分钟来看待。第一个30分钟现在开始,15分钟快结束了,又来一个15分钟。当你把它分成三个30分钟以后,每一个30分钟都有开始和结束,就减少了特别多中间松懈的过程,这有助于我们考试考得更好。
作者说我们很多人都不喜欢考试,觉得考试是很糟糕的事,但是你也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是很热爱考试的。为什么有人喜欢考试?考试这件事情本身并不构成折磨,是我们对考试的看法带给我们折磨。实际上考试是帮助我们学习的过程,因为考试就是输出,就是检验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大脑一次一次地去回忆那些东西,最后当这些东西被遗忘了以后,还能够在你身上沉淀下来的东西,就叫作教育。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和一个没受过教育的人,是能够看得出来差别的。
并不是说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够受教育,现在我们社会变得越来越开放,通过自己读书学习也能够获得教育,所以我始终觉得《考试脑科学》这本书,绝不仅仅是讲给考生听的,也不仅仅是讲给考生家长听的,它是讲给我们每一个人听的。我学完了这本书以后,觉得以后在学习方法上有了很多可以长足进步的空间,也更有信心了。因为知道大脑的结构,知道大脑是这样运作的,我们就能够更善于利用我们的大脑。
所以在今天的互动话题中,我希望大家可以留言:讲讲你最难忘的考试经历,讲讲你考试的诀窍和方法。我觉得一定是非常美好的回忆。
好的,谢谢大家,我们下周再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