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佛陀的证悟》精华解读&听读书笔记(170/FD077)

爱我羊 2019年11月1日21:25:55
评论
408

《正见:佛陀的证悟》精华解读&听读书笔记(170/FD077)

导读

一个基督教徒有着很明确的身份,但一个佛教徒似乎是模糊的。手持念珠,会背诵心经,着急时会喊“阿弥陀佛”算不算佛教徒?只有皈依仪式之后的居士才算佛教徒吗?甚至我们很多人都会问自己究竟算不算佛教徒?其实如果一个人接受下列四项真理,他就是佛教徒:

①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

②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

③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

④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

以上就是佛陀宣说的四法印,其中没有任何道德性或仪式性的内容,也没有提到善恶。它们是根据智慧而来的实际真理。相信和认可四法印,就是佛教徒所谓的“正见”。

 

一、造作与无常(诸行无常)

佛陀不是神,是个凡人,净饭王之子。

占星家预言太子将来会出家,于是净饭王尽量不让他接触不美好的事物。但成年后的悉达多依然看到了生老病死的种种苦态,为了让自己的家人和子民免于生老病死的折磨,悉达多决定去探求离苦得乐的真理。

他悄悄离开皇宫,独自苦修。

而我们作为普通人,看到世间的痛苦,只会用好玩的事情作为转移注意力的拨浪鼓。我们像小孩子一样回避着无常,好像无常并不存在一样。

佛陀的发现

完全不凭借任何科学工具,悉达多太子以吉祥草为垫,坐在菩提树下,探索人类的本性。经过长时间思考,他终于悟到了:一切万有,包括我们的血肉,我们的情绪和感受,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而成。两种或多种元素合在一起,新的现象就会产生。没有一个产物可以独立于其个别元素。相信它真实独立存在,是最大的骗局。整个宇宙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一切事物都会改变。这就是无常。无常并不意味着死亡,而是意味着变化。

通过这个了悟,悉达多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以解除死亡的痛苦。他接受了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而死亡只是这个循环的一部分。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著;如果不攀缘执著,就不会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着。

无常是好东西

当佛陀说一切和合皆无常,他并不认为那是坏消息,而是简单、科学的事实。

我们能认清因缘的不稳定,就会了解自己有力量转化障碍,并且完成不可能的任务。而绝望或者盲目,都是相信恒常的结果。

无常的概念并非预言世界末日或天启,它也不是对人类罪恶的惩罚。它没有本具的正面或负面,只不过是事物和合的过程之一部分而已。

我们通常只想要无常的一部分,而不要全部。真正的解脱来自领受整个循环,而不是紧紧抓住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情绪和痛苦(诸漏皆苦)

问一个佛教徒“什么是人生的目的”是不恰当的。

因为这个问题是假设在亿万年前,有某个人或神设计了一个人生目的。这就是有神论的观点。

佛教徒不相信有一个全能的创造者,也不认为生命的目的已经或需要被决定和定义。更合适的问题是“什么是生命”。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明显: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现象。每个生命都追求快乐,但快乐是完全因人而异的,并且会因为任何因素的变化而变质。即便是看似有益的宗教原则,也可能变成严苛的宗教教条,造成人们不必要的内疚和自卑。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追求快乐、解决痛苦,但办法越多,等量的头痛也就产生了。

佛陀发现,追本溯源,导致痛苦的是人的情绪。事实上,情绪即是痛苦。

一切情绪都生起于自私。也就是说,它们都与执着于自我有关。

情绪虽然看似真实,但不是一个人本具存在的一部分,只是特定的因缘聚合在一起生起的。

基本上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偏见,在每一种情绪之中,都存有分别心的成分。如果你认真地想要根除痛苦,你必须培养觉知,留心你的情绪,并且学习如何避免被情绪鼓动起来。

情绪的根源:(不存在的)自我

所有种种不同的情绪及其结果,都来自于错误的理解,而这个误解来自一个源头,也就是所有无明的根源——执著于自我。当我们看着自己的身体(色)、感受(受)、想法(想)、行为(行)和意识(识)的时候,我们制造出一种自我的概念。人们把这种概念视为恒常而且是真实的。我们全都被自我所迷惑了,执著于谬误的自我,不断地制造更多的无明,导致了各种痛苦和失望。

悉达多发现没有自我,也没有根本存在的邪恶,而只有无明。无明就是不了解事实,或对事实了解不正确,或认识得不完整。我们追求成功,唯一的理由是我们在享受着无明的喜乐。无明的喜乐不过是不断高估对自己有利的可能性,以及低估障碍而已。

习气:自我的盟友

悉达多了悟到自我并非独立存在,自我只不过是一个标签,因而执著于自我就是无明,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发现。但摧毁它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习惯让我们软弱,因而无法对抗自我。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习惯,都十分顽强。傲慢和自怜息息相关。我执纯粹是一种自我纵容,认为自己的生命比其他人的都更艰难、更悲哀。当自我发展出自怜的时候,便让其他人生起悲悯的空间消失了。

关于爱

有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是痛苦的——比如爱、喜悦、创意、虔诚、狂喜、和平、团结、满足、慰藉等等。的确,某些痛苦看起来很明显具有负面性质。但对于悉达多来说,任何具有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质的事物,即是痛苦。比如,爱或许是愉悦而令人满足的,但它不会凭空独立地出现,至少需要一个对象。因此,它就常受束缚了。得不到爱痛苦,看到爱离去痛苦,担心失去爱也是痛苦。

当你开始注意到情绪所能够造成的损害,觉知就会开始发展。当你有了觉知,你就会了解在面前的危险。不知才是恐惧的真正根源。觉知不会妨碍你的生活,反而让生命更加充实。如果你正在享用一杯茶,而且了解短暂事物的甘与苦,你将能够真正地享受那杯茶。

 

三、一切是空(诸法无我)

世间万物,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无常)

悉达多证悟了本具存在的空性。他了解了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知的一切存在,纯粹只是空性,而我们不过将某种“真实性”附加或者标示于其上而已。人们将世界理解为真实,是来自于强烈的个体与集体的习气——所有的人都这样做。这个习气如此地强大,而空性的概念对我们而言又如此地无趣,因此几乎没有人愿意去追求悉达多那样的了悟。

悉达多甚至曾经想不去教育大众,因为教法不易。在这个被贪婪、骄傲和物质主义驱动的世界里,即使只是教导爱、慈悲、利他等基本原则都非常困难了,更不用说空性的究竟实相。

空不是没有

虽然悉达多证悟到了空性,但空性并不是由他或者任何人所制造的,也不是为了让人们快乐所发展出来的理论。空性也不会消除我们日常生活经验,佛陀并没有否定彩虹的显现,也不是说没有那杯茶。我们能享受经验,但仅仅由于能够经验某事,并不代表它就是真实存在的。

悉达多将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经验视如一场梦,我们的习性执著于此梦幻般的世界,认为它是真实存在的,因而落入痛苦和焦虑的无尽循环之中。我们的想象对自己来说是如此真实,因而困在茧中无法脱身。然而,只要了解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想象,就能让自己解脱。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从习气、想象和贪著中觉醒。如同悉达多所说:你是自己的主人。

业没有善恶

业(karma)这个字通常被理解为一种道德系统的报应——恶业与善业。然而,业只是一种因果的法则,不应该与道德或伦理混淆。包括佛陀在内,没有任何人对何为负面的、何为正面的定下基本的标杆。

任何促使我们远离“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这种真理的动机或行为,都可能导致负面的后果,这叫做恶业。任何带领我们趋近“一切情绪皆苦”这种真理的行为,都可能造成正面的结果,这叫善业。

了解空性以后

了悟了空性的悉达多,对菩提树下的忘忧草或宫殿里的丝绸坐垫没有好恶分别。金线坐垫的价值完全是由人类的野心和欲望造作而来的。

一切皆空,你有什么好执着的呢?

我们人类认为心胸宽广是一种美德。要扩展心胸,重要的是不要安于令我们舒适或习惯的东西。如果我们有勇气能超越世俗,不被惯常逻辑的界限所限制,就能得到利益。如果我们能超越界限,就能了解空性是如此可笑地单纯。

 

四、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

悉达多证悟成佛这一世之前,曾有无数世投生为鸟、猴子、大象、国王、王后、菩萨,其唯一目标就是征服无明,因而得以利益一切众生。

而最终,在悉达多这一世,终于在菩提树下击败了魔王摩罗,抵达彼岸,轮回的对岸。

这个状态称作涅槃。经过长期教法,他在拘尸那城圆寂了,此时,他更超越了涅槃,而到达究竟涅槃的境界。

涅槃在哪里

对悉达多而言,究竟的安歇之所,不论是天堂或涅槃,根本就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从无明的困惑中解脱出来。如果你实在要指出一个实质的地点,那可能就是你现在坐着的地方。对悉达多而言,那是在印度比哈尔邦的一棵菩提树下,垫了一些干燥忘忧草的平石板上。

悉达多所说的自由是无条件的、不受限制的。靠着个人的勇气、智慧和精进,可以在此生中证得。没有任何人不具备这种潜能,包括困在地狱道中的众生都一样。

悉达多的目标并不是要快乐,因此涅槃既非快乐也非不快乐——它超越了一切二元的概念。涅槃是寂静。涅槃确实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喜乐的境界,因为没有迷惑、没有无明、没有快乐,也没有不快乐,就是大乐!

穿过黑暗风暴的一束光

佛性就像穿过黑暗风暴的一束光线。起初,佛性只是超越我们见地的一个概念而已,但如果我们生起慈悲心,终将能趋近它。即使在最黑暗而暴力的人心中,还是会有慈悲闪现,虽然那可能极为短暂而黯淡,但只要抓住这乍现的光芒,他们的佛性还是可以被发掘出来的。

佛陀曾经在地狱道,当时他和同伴被迫拉一辆车穿过地狱之火,阎王坐在后方,无情地鞭打他们。悉达多还蛮健壮,见到同伴被打,生起了一股强烈的悲心。他请求阎王放同伴走,自己来背负两人的重量。阎王一怒之下重击悉达多,他头裂而亡,往生善道。正是他在死亡时刻的那一念慈悲心持续地增长,而在后来世中变得越来越灿烂。

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好处

佛不是个人名,而是指心的一种状态。佛这个字,是指一种功德,他具足“成就者”和“觉醒者”,换言之,是指净化一切染污并证得全知者。

佛陀的觉醒,了悟了一切和合事物无法恒常存在;他了悟了只要是源自我执的任何情绪,都无法导致快乐;他了悟了没有真实存在的自我,也没有真实存在的现象能被觉受;他也了悟了证悟是超越概念的。

这些了悟就是我们所称的“佛的智慧”。

爱我羊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