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先生讲孔孟》精华解读&听读书笔记(173/FD081)

爱我羊 2019年11月2日14:49:53
评论
451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精华解读&听读书笔记(173/FD081)

——————————(其一)——————————

梁漱溟先生将儒家的内在精神归纳为十四个态度:

1、仁

1、 仁很简单,“吾欲仁,斯仁至矣。”但是仁又不简单,只有一个学生颜回孔子给予仁的评价:“三月不违乎仁。”

所有的好东西都处在难与不难之间,如人在对着镜头要自然,自然就是人常有的状态,但要做到自然却很难,如佛性,每个人都有佛性,但要把它调动出来却不容易。

2、仁是什么?梁先生说:”仁是一切的对。“ 那什么是对的呢?就是人原有的心。

如何分辨《论语》中是否是孔子及弟子真正的语录呢?那就看是否符合一个人自自然然,真真切切,活活泼泼的样子。

父母死了为什么要守丧三年?“子生三年,三年方可免于父母之 怀。”宰予何为不仁?因为他已经被生活打磨得失了柔嫩的心,变得麻木不仁。

仁就是中庸之道,就是要做到合适的、活泼的、自然的状态。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最讨厌的人是“乡愿”,曾说:“乡愿,德之贼也。”孟子也称这种人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诸如清朝的八王爷号称“八贤王”,内心却善恶不分,是一种伪善。

“求仁而得仁,亦复何怨?” 勿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梁先生提出一个概念就是“找”。活在当下 ,不向外找。

“不仁者,不可以长处约,亦不可以长处乐。”石崇夸富,招来杀身之祸。“君子居安以俟命,小人行险而侥幸。”

2、乐

“子于是日哭而不歌。”除此之外,天天唱歌。子夸颜回就是开心,“居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何为乐?生机畅达,溢洋则乐!乐不在于达到某个目标,达到目标的乐是最低层次的乐。人天生能感到生命存在的快乐。快乐是一种能力,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

活在当下,该做好什么就做什么,不加私意。“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仁者不忧”,在于私意了无。

3、讷言敏行

“巧言令色,鲜于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言之不出,耻工之不逮也。”,人前做不到的事不说,人前说不得的事不做。“力行近乎仁。”努力去做,就可以接近仁。

4、看自己

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是拿学习到的东西做探照灯照别人,那就是痛苦的根源。为自己当下的兴趣而学,为好奇心而学,此则无病也。

禅师对下山的徒弟说:“莫为善。”弟子不解,不是常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金刚经里讲,“莫作相。”禅师说,“善且不为,何况为恶?”自己去做就好,不要想着自己做好事了,我很了不起吧。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何为孔子的”一“?曾子曰:”忠恕而已。“否也。"子曰:”参也鲁。"否认了“忠恕”是子之“一”。

孔子的“一”就是:“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又说:"帮有道则仕,帮无道卷而怀之可也。“”不怨天,不尤人。“孔子说子贡爱方人,夫我则不暇。“不要把时间花在评论别人,要做自己的事。

5、看当下

”出门若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时时刻刻人的心就在当下。与此相反的是,心不在此。一点未滑。此刻我的心在这儿。”思不出其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梁先生说孔子是小孩子与老实人的生活耳。

6、反宗教

孔子反宗教。子路问孔子,如何伺鬼?孔子说,未能伺人,焉能伺鬼?子路问:”何为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梁先生说:”所有的宗教都来自于人的情志不安。“孔子认为人的痛苦是自然的,是人之常情,但无度就是一团私意。近鬼神而远之。

7、四”勿“: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毋)

勿意,别瞎猜。瞎猜,有时是推理,人常有被推理。人也常推理过别人。比如说:颜回偷吃。其实颜回只是捡食掉在地上的米。众筹女王的儿子把玩具王八写上妈妈的名字当作给妈妈的礼物,被妈妈认为是骂人。给人的启示是没有事实时,不要猜测。

勿必;就是没有什么事一定要做。比如人说:”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铿铿然小人也。“人更要学会通权达变。

另一层意思是,人不能强迫别人去做。伟人与独裁者的区别是:伟人是我必须,所以我能;独裁者是我能够,所以我必须。

勿固,就是不要固执己见。

孔子是一个经常调整学习改变自己的人。孔子善于修正自己,比如对老子,称老子是蛟龙也。对某一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孔子都是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一个固执己见的人失去了幸福的能力。哈佛大学研究证明,人的幸福感与好奇心有关。人缺失好奇心,痛苦就在不断累积。

勿我,就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转的方向由于角度不同,你看到的方向就不同。

8、非功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创业时如果本于挣钱,基本就做不大,而且做得不快乐。扎格伯格说:”我不能理解,一个人的创业不是为了解决一个社会问题。“

阳朱认为”拔一毛而得天下而不为。‘而墨子特别强调有用。“兼爱、非攻。”孟子说:“阳朱利已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无君无父是禽兽也?”一切行为都为利的话,就把这世界分割开来。我们不断受苦,只是为了一时的享福。当人们问做这个有什么好处时,这件事本身就没有什么乐趣了。孔子说:“放于利而行而多怨。”比如:“绩效主义害了索尼。”比如:学习本身就是最大的好处,学习不是为了得到奖励。人最大痛苦是算账。比如,教育天天给学生算计,算分,算名次,算时间、算机会而忽视学习本身的快乐。

9、非刑法。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举例:日本乘座出租车,导游告诫我们不要坐那种排队的出租车,因为,考虑走短途的让司机再次排队,以致于司机挣不到钱养活自己。

人类的终极目标不能靠法律来治理国家。但现在我们要以法治国,如果做好,要朝着道德社会进步。

10、礼乐

孔子认为礼是出于真情。孔子说:“其父攘羊,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巧言令色,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11、孝悌

孝悌即色难。至于犬马,皆可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兄友悌恭。人如果对自己身边的人都不好好对待,对别人的好一定是装的,是不善的人。比如,梁启超给孩子的信充满柔和的天性。

如何对身边的人才能看出这个人真正的修养。孝悌不是一个礼制。是出于真性情。有和气者必有婉容,有婉容者必有愉色。

12、13、不迁怒,不贰过

好人与坏人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好人仁的状态更多一些。比如,踢猫效应,最终会回到在自己身上的。迁怒就是懦弱和无能,把痛苦转嫁于人。而梁启超相反,面对医生被割错了肾被人耻笑时,他依然力挺西医。

过即松懈。不过就是不懈,不松懈。

14、天命。

子曰:”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不知命不为君子。“”尽人事而听天命,乐天知命。“

稻盛和夫说:”求菩萨保佑,还要看“菩萨愿不愿意帮你,你可不可以感动菩萨。”

——————————(其二)——————————

听了两个小时樊登老师讲《梁漱溟先生讲孔孟》,又用了两个小时摘抄了四千余字,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纵观《论语》,孔子有十三种态度

1.仁

“仁人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只有颜回能够三月不违仁。

仁是一切的对,只要是对的就是仁,仁就是原来人所有的心。有一天宰予上课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宰予问为什么要守孝三年?粮食都换新的了。子曰:“子生三年,始可免于父母之怀”,如果你觉得能够不伤心,你的心安的话,你就可以去做。宰予说:“我心安啊!”宰予走后,孔子说:“这就是不仁啊,他没有一个普通人应该有的柔嫩的心。”他的心在生活的打磨下,变得麻木了,所以有一个词就叫麻木不仁。中庸的这一头是本能,另一头是纯理性,像曹操一样,视杀人如儿戏。而这中间就是中庸。用良知来判断。

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最讨厌的人就是相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向外找的状态就是脱离了仁,不活在当下,整天毛毛躁躁。

2.乐

乐是孔子最重要的一个态度。《乡党》是孔子日常的生活,体现了孔子怎么自己生活的。“子于是哭则不歌”,那一天孔子哭,久没有唱歌。说明孔子每天都乐乐呵呵。其实孔子当官也不顺,一生困厄,而孔子一边弹琴,一边唱歌,孔子具有快乐的能力。

想着达到某一个目标你才快乐的时候,说明你根本没有快乐的能力。

什么是孔子和颜回的快乐?他们能体会到生命的快乐,活在当下,是有快乐的能力,幸福是一种能力,快乐也是一种能力。

佛家能解决苦乐的问题,因为佛家把苦的问题取消了,但是让一个人放弃自我,太难了。孔子认为这个问题不成问题,你不要人为地给你自己增加妄念,不能加入自己的私欲,比如孩子生病,你忧虑是对的,但是你忧虑过度,就是说明你加入了自己的私欲进去。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讷言敏行

一个人要说正常人能接受的道理,不要说不符合常情的道理,孔子说:“巧言令色,鲜以仁”,君子耻其言过其行。人前做不到的事别说,人前说不得的事别做。轻诺必寡信。力行近乎仁。这个世界一定不会辜负默默努力的人。

4.看自己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人学习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现在人学习是为了要求别人。我们就应该努力看自己,看当下。古之学者为己,是为了兴趣,为了好奇心,为己者就是忘形。不帮你的忙不是为了福报,我帮你是因为我当下就要帮你,就是因为我有这样的心,谁也不欠谁的。你帮别人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这件事的意义就没了。学习本身根本不是高尚的事,就是为了你的好奇心,就是我要学。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没有工夫去评论别人,我们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5.看当下

心就在当下。出门如看大傧,相反的又一个词是心不在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别人的存在。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把你放在外面那颗心找回来。即心即当下。盯住你的心,君子思不出其位。活在当下。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孔子实则过的是小孩子和老实人的生活而已。你做到老实人与小孩子的状态就行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思考未来的事,也是我在当下,只是不分心,专注于当下。

6.反宗教

子曰:未能时视人,焉能视鬼?未知生焉知死?为什么孔子不说生死,梁漱溟说所有的宗教都来自于人的情致不安,比如祥林嫂,一天到晚哭诉,因此很多人心不定的人,去寻求宗教。孔子认为,人有痛苦是自然的。孔子在颜回死的时候,哭的像个孩子,说:“天丧我”,颜回父亲向孔子请求能否把马车买了,把颜回埋了。孔子说:“自从我跟这些大夫们交往,不可以没车啊”,我们发现孔子的分寸是非常明确的,哭归哭,但是问题是我不能做过分的事。他的痛苦不影响生活,他活在当下。

7.毋臆毋必毋固毋我

勿臆。一幅漫画,里面有母亲,有一个正在哭泣的孩子,父亲正在擦地。问金鱼死去,谁把鱼弄死的?正确答案这只是一幅画。你有没有被别人推理过?当一个人被别人推理的时候,很委屈。请问我们在人生中有没有推理过别人?我们有没有因为推理别人给别人造成过伤害?

孔子被困于陈蔡的时候,一徒弟向孔子汇报说颜回偷吃东西,孔子说不可能。过了一会,又有一个徒弟来说颜回偷吃东西,说我看见了。孔子说,不可能。过了一会子路来了,也说看到颜回偷吃东西了,孔子真的有点信了,不会吧?过了一会,颜回来了,孔子说,回啊,今天你偷吃了吗?颜回说没有啊,那怎么大家说你偷吃东西了呢?颜回说,哦,是这样,煮饭的时候,有一些米掉在外面了,我就把掉在地上的米吃掉了,今天的饭我就不吃了。颜回把掉在地上没煮熟的米当作主食吃了,结果被别人看到了,说颜回偷吃。你看臆测是多么可怕,它让颜回变成了一个偷嘴的小男孩,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臆测。

生活中,有一个众筹女王,他儿子当当手工做了一个小王八,她拿起来一看,发现王八上全都写着他妈妈的名字,她就想,这孩子真不像话,这么小就会骂人来了,就把他找过来训斥,你怎么可以在上面写妈妈的名字呢?当当很委屈地说:“我想把它做礼物送给妈妈,我不想送给爸爸,我专门留给妈妈的。”你看,臆测是多么的可怕。

调动情绪就意味着你不在当下了。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伟人和独裁者的区别是什么?为人认为因为我必须,所以我能够。独裁者说我能够,所以我必须。

毋必:不要固执,孔子经常调整自己,开始他看澹台灭明不像个好人,后来他发现这个人特别好,特别能干,他就当着学生的面批评自己说人不可貌相;孔子见老子,老子见了面就骂孔子“去尔之骄气”,把你身上那些傲慢的东西都拿掉,结果孔子出来后,浑身大汗,他没有骂老子,而说:“鱼我可以拿竿去钓,鸟兽可以拿网去捕,但是老子是龙啊!”他对于比他强的人能真心学习。一个固执己见的人就已经失去了幸福的能力,哈佛大学教授做过实验:“人们的幸福感跟好奇心相关,”你对这个世界有好奇心,你就会有幸福,就怕你什么都知道,你感受幸福的能力就越来越低。持续学习和改变就是无固的思想,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8.非功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纯粹奔着挣钱为目的,基本都做不大。而且创业者在这个过程也不快乐。你创业应该为了解决问题,他能看到一个人产生了改变,这才是真快乐。为什么喻于利不快乐?墨子这个人极度理性,他永远看这件事有没有好处,比如墨子问,为什么要为乐?为什么要用礼乐教人?乐对人们有什么好处呢?墨子是实用主义者。孔子之后一百年,墨子和杨朱的思想盛行。杨朱认为拔一毛而利天下,过也!每个人都要管好自己。而墨子呢,兼爱。别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兼爱、非攻。你别打仗,你打仗我守着。整天用自己门人的生命来维护世界和平。天下人没有人信儒家,孟子出来骂他们:“杨朱利己,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很善于炒作,于是儒家开始被人重视。孟子称为亚圣。孟子为什么骂杨朱和墨子?他们都有道理啊!梁先生说,一旦他们只讲利的时候,就有问题了。他把世界分割开来了。你盖房子是为了住,你没住进去的时候,就是累。当你把世界,把美好的人生分割成受苦和享福,他们把人心搞乱了,让人失去了幸福的可能性。当你问这件事有什么好处的时候,这件事本身的乐趣没了,这件事就变成了苦难。生命状态核心就是完整的活泼的当下的,这样就是快乐和幸福的。墨子学说让一个人的内心充满了痛苦。把这个社会变成了靠刑罚来约束。人心不古的标志是人人皆说利。“放于利而行,多怨。”学习本身就是最大的奖励!一个人最怕的就是没有生趣,因为他心里天天都在算账,这样的人迟早都会有大乱子。一个人心里总算计,比如教育,不停算分,所有老师家长算的都是能不能上重点,而不在于孩子的乐趣本身。不要总和别人比较,你的心不在当下,所以你找不到喜悦。

9.非刑罚

你用刑罚来要求百姓,百姓就没有自己的内在要求。用道德来约束,最好。你如果去一些发达国家,他们靠道德来约束自己,比如日本,日本出租车门都打开着,导游说尽量不要坐这样的车,这些人排一次队很难的,需要两个小时,你打一次车,他们只赚几十块,很划不来,你就找路上跑的车就可以了。我夸导游的境界高,导游说这里的人都是如此,这是这里的通则。这是道德,是礼法,想的是自己是不是给别人带来方便

法律不是追求的终极目标,法制应该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应该想的是这件事道德不道德。这才是社会发展的比较高级的阶段。梁先生讲的是未来的理想,我们读书人首先要对自己的要求高一点。

10.礼乐

礼是人情的自然要求,古代劳动人民根本没有什么闲钱,所以遇到婚丧嫁娶街坊四邻都过来凑个份子。到后来,过犹不及,一送送几万,结果把人送进了监狱。叶公问孔子,在我们那里,一个父亲偷了别人的羊,其子证之,这叫做直。孔子说我们那里不一样,其父攘羊,子为父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什么叫直?你明明不想指正你爸爸犯罪,你还站出来证明你爸爸犯罪,这叫不直。所以,现在的新刑法有了一个改动,就是直系亲属没有证明对方犯罪的义务,因为这是违反人性的。巧言令色,左丘明耻之,礼是合乎人性的。我们要培养一个生活有情趣的人。

11.孝悌

色难就是孝顺,原来有一个教授经常打孩子,很残忍,我觉得他肯定不是一个好人,他在外面很和蔼,这是多么变态的一个人啊!孝悌是柔情的一种体现,梁启超给孩子写的信充满柔情,根本不像一个老学究,他培养出的孩子一个比一个更出色,这样生命中的美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怎么对待身边的人决定着我们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人。孝悌是活泼的,是心的柔嫩和乐,有和气者必有婉容。把对待孩子的心来对待老人,不要给自己的父母做父母。

12.不迁怒不贰过

这是孔子夸颜回的话,好人和坏人差别不大,好人是很长时间生活的快乐舒展,一个坏人只是短时间的快乐舒展。但是不要迁怒于人,你把负面情绪给了别人,最后负面情绪还会回到你的身上。迁怒就是懦弱和无能的表现,打孩子也是一种无能的表现。迁怒是这个社会暴力不断的原因。梁启超推崇西医,他得了肾病,去北京协和医院治病,结果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医院把肾割错了,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嘲笑他,后来梁启超写了一封信,说医生难免犯错误,犯错也是医学进步的必须,我们鼓励西医继续发展,我们依然相信西医。

不贰过,做错了一件事,你要知道自己做错了,不贰过是自己觉醒的状态,是不让自己松懈。往往是习惯让我们松懈,怎么让自己不松懈,就是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迁怒,不贰过。让自己处于觉醒的状态。

13.天命

孔子说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圣人之言,畏大人。

孔子说,尽人事而听天命,把自己能做到的都尽力做到了,至于能得到多少,是天命,所以你不要为能得到多少而斤斤计较,生气,纠结、痛苦。我们总希望天命能够照顾我们,错了,你努力做事,但是很多事情是强求不来的。你才能够乐天知命。你就理解了稻盛和夫说的,什么才是向菩萨祈祷,你首先得要感动菩萨,菩萨才会愿意帮你。

——————————(其三)——————————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精华解读&听读书笔记(173/FD081)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精华解读&听读书笔记(173/FD081)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精华解读&听读书笔记(173/FD081)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精华解读&听读书笔记(173/FD081)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精华解读&听读书笔记(173/FD081)

爱我羊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