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语】
现行教育模式已有200余年历史,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对于我们平常遇到的大大小小的考试总会有一个“及格线”几乎决定着每个孩子的命运,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科目的划分限制了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对世间万物运行规律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可汗认为,知识不应该强制性地分出科目和章节,知识似青山连绵不息,思想如河水奔流不止。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社交网络盛况空前的时代,免费、灵活、适合个体、全球共享的教育才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
萨尔曼•可汗阐述属于未来的教育理念——让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在本书中,他以“可汗学院”的成功为证,分析了当前教育各方面的缺陷和落后之处,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与高效的新概念。
当教育没有了贫富之分,课堂没有了年龄之别,实习没有了假期之限,当学生开始为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而学习,教育才能最终达成其目标。
【作者简介】
萨尔曼•可汗
萨尔曼•可汗从小聪明好学,展现了出色的数学天赋。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数学学士、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后,在哈佛商学院获得了MBA。他于2009年辞去金融分析师的工作,专心建设这一旨在为全球学生提供免费在线教育的“可汗学院”。
2014年1月,YouTube上的“可汗学院频道”共吸引了163.3万订阅者,观看次数超过3.55亿次。萨尔曼•可汗已成为教育领域的超级巨星,并吸引了可观的资助,比尔.盖茨基金会先后提供了550万美元支持其事业。
可汗于2010年入选《财富》“全球40大青年才俊榜”,2012年入选《时代周刊》“100位*影响力人物”。
【精华解读】
以下内容为《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
引言
一、可汗及可汗学院
二、可汗学院的教育理念
三、教育史与教育革命
四、可汗学院进校园
五、教育的未来
【正文】
引言
我们已经在很多场合讲过萨尔曼•可汗其人了,这是他亲自撰写的阐释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探索的一本书,非常值得期待。再看看推荐人名单: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比尔•盖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尤努斯,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著名电影导演乔治•卢卡斯,曾经世界首富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卢,TED大会创始人克里斯•安德森,还有我们 国内著名的心理学家彭凯平教授,可以看看大家是怎么评论的:
比尔•盖茨——萨尔曼•可汗和可汗学院提供的工具让我的孩子受益良多,他是把技术和教育有机结合的真正先锋。
尤努斯——我们现行教育制度的缺陷,主要是“教”与“学”的不统一,萨尔曼•可汗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他主张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差异性,鼓励大胆思考和重视培养创造力。
彭凯平——洞见教育的本质,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倡导个性化教育,并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定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他在引领一场真正的教育革命。
我们很少摘录推荐人的语录作为推荐用语,但萨尔曼引领的教育革命和他的思考却让我们钦敬不已!那么这个每天都有数百万学生登录学习的可汗学院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呢?
一、可汗及可汗学院(学院来历)
1.不适的情形及根源
萨尔曼是孟加拉裔的美国人,他的爸爸是儿科医生,妈妈是印度人,但爸爸在他大概13岁时就去世了。萨尔曼自幼聪慧过人,典型的学霸、数学小王子,1994年考入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数学学士、电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2001年到2003年,完成哈佛大学商学院MBA的学习,毕业后他在纽约一家对冲基金公司担任分析师。
2004年,在他结婚时他的亲戚们都来祝贺,包括一个12岁的表妹纳迪娅。这个故事就从这个小姑娘开始。
纳迪娅非常聪明,正在上小学6年级,她的功课都是A,但是数学除外,她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她的数学成绩再无起色的话,可能就得进入慢班学习。曾为数学小王子的萨尔曼责无旁贷,决定帮她远程数学辅导。纳迪娅的难题是单位换算,比如英里换算成英尺,品脱换算成盎司,按理说这是比较简单的问题,但纳迪娅死活就是不会。在萨尔曼看来,她只是在内心否定了自己,好像告诉自己就是不会。她会如同其他那些所谓差等生一样,一碰到单位换算时就胡乱猜答案,萨尔曼告诉她不许猜答案,要么会就直接算答案,要么不会就直接说。终于纳迪娅搞定了单位换算,以后的辅导非常顺利,她变得信心十足,反应机敏,很快纳迪娅的数学成绩就有了焕然一新的变化!
纳迪娅的成功使萨尔曼在他家族中声名远播,很快他就有了近10名亲戚学生,人多了,就不可能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于是他就开始尝试着用skype远程开课,但效果远远不如一对一。于是有朋友建议他,可以录视频放到YouTube上,这样他的学生下载就可以学习了。
因为YouTube时长的限制,萨尔曼的课程只能录制10分钟。而这个时长,恰好与一些教育家研究得出的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长短一致。一般来说,学生需要3—5分钟才能静下心来,在此之后的10—18分钟精力非常集中。要知道这个结论是以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结果,对于小学生来说,精力集 中的时间只会更短,10分钟的视频恰到好处。
另一个巧合是视频的录制,当前名动天下的可汗学院创始地在哪儿呢?在萨尔曼家的一间衣橱里。而且鉴于他是利用业余时间和自己的积蓄在录制,所以他就考虑是不是要买一台摄像机,有了摄像机,就得考虑灯光、服装、形象的问题。所以萨尔曼决定他的视频课程只用屏幕录像,学生们会听到他的声音,而不会看到他本人。而事实上,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他人的面部,这是与生俱来的习惯,在视频课程中,显然老师的出现会导致学生的分神,学生们会把一部分精力投放到关注老师的表情、动作,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切身体验。
录制模式确定以后,一台电脑、一块80美元的手写平板、一个20美元的屏幕录像软件,就成了可汗学院的第一份家当。于是萨尔曼开始录制视频,上传到YouTube,供他的亲戚们下载,然后这帮孩子的成绩都非常好。很快可汗学院声名大振。
萨尔曼的故事暂时就到这儿,我们先来看看他的成功背后有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支持!
二、可汗学院的教育理念
1.精熟教学法(真正的理解每一个知识点)
所谓精熟学习法就是在学生进入更高难度的学习阶段之前,应充分理解以前学习的概念。这个道理简单明了,但事实上当前的教育体制并不支持。在当前以班级为单位的标准化学习体 系中,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一样的聪明和专注,所以授课老师只能照顾到大多数孩子的水平。那些所谓的“差生”就被放弃了,他们在没有掌握前面概念的情况下,就被无情地拖到了下一个环节,以至于听不懂,干脆破罐子破摔,成了真正的差生。
针对这一问题,100年前美国芝加哥市郊的温内特卡镇推出了温内特卡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就是精熟教学法:
首先,它的理念是只要能够投入足够的教育资源,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知识,不会产生掉队或成绩不佳的现象;
其次,教育投入并不按时间(上课)来划分单元,而是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成绩来确定的。该计划就跟当前的教育截然不同,当前教育的常量是教育资源的投入,在对每个不同的学生作用后,变量自然就是学生的理解、掌握水平,自然不一样。而温内特卡计划的常量是学生的理解、掌握水平要达到一致,因此其变量就是教育的投入。所以,在上世纪20年代,该计划风靡一时,其提出者沃什伯恩也被任命为美国进步教育协会会长。但该计划的实施需要充足的财力,对教师的再培训等等,限于财力,慢慢就被遗忘了。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和他的学生对精熟教学法提出了改进建议: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学生之间要积极互动,改进考试模式,重视反馈。这一方法在美国进行了大范围的试点,试点表明,相对传统教育模式,精熟法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它不仅对“差生”是个福音,而且因为提倡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学霸” 们也会在指导他人和同学互动中掌握得更好,教师也因为自己的成就感更喜欢上课。
2.教育的神经学解释
教育对大脑的改变是什么?曾获诺奖的神经系统科学家坎德尔提出学习的神经系统发展理论:当某个细胞参与学习的过程,这个细胞就会生长。这与我们锻炼肌肉的过程大同小异,一般来说,接受教育的神经元会长出新的突触,突触增多,信息传递的效率就更高。如果信息不断地被传递到大脑某片特定的区域,就会在这片区域被存储。这些信息链接与其相关的内容交织,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理解”。
新理解的内容能在大脑中存储多久呢,取决于大脑接受信息时的活跃程度。在学习过程中,大脑中的许多化学物质会进行合成与分解,并产生电信号,这就是大脑在思考时消耗能量的原因。学习过程带动的神经元越多,记忆也就越深刻,时间也就越长。但随着时间推移,学习时建立的链接就会逐渐削弱或消失,如果你再次接触或学习,就会比其他完全没有的人效果要好很多。如同体育锻炼一样,如果你停止锻炼,你锻炼的成果可能丧失一部分,但不会全部丧失,再次锻炼的话,会被别人更容易一点。
可见,被动式的教育模式带动的神经元的效果比主动学习的效果要差很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兴趣所在,喜欢的书,亲历的项目会有如此之深的教育效果。因为是主动学习,不仅很难遗忘,而且兴趣所在,所以会时不时地巩固一下,久而久之这些东西就会成为你的一部分。
坎德尔说:“要想获得长久的记忆,大脑在处理接受到的信息时必须足够透彻、深入,要求大脑集中精力,且将该信息与记忆中已经完善的知识联系起来。”而标准化的课堂教育模式正好违背了这一原理,以非常随机、人为的方式将原本关联的课程进行划分,比如遗传学是生物课程,但它需要概率理论的支持,而很多人在学习概率论时却不知道概率理论的意义;物理学需要代数和微积分,但对不起,这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即使在学习代数时,他们需要记住抛物线顶点公式,还要记住二次方程;另一节课中,或许又要碰到“平方”这一概念,要知道这两个知识点背后的数学逻辑是一样的,本可以放在一起教给学生。
这种割裂概念的状况,不仅在自然科学有,社会科学也有,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历史上:拿破仑战争和路易斯安那购地被分开讲,但其实前者是后者的背景,如果不知道这个背景,你会觉得托马斯•杰斐逊太牛了,非常便宜地就得到了路易斯安那州,但其实是因为拿破仑那会儿打仗急需用钱。
萨尔曼指出,之所以有差等生和优等生,就是因为前者没有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而后者做到了。割裂的知识就是一个个的知识孤岛,了无生趣,如同存在真空一般,只有在考试时才有用处,所以那些考完试后就将书扔掉的人没什么不对,反正他们也会很快忘掉。
萨尔曼在学生增多以后,尝试了一种教学工具,叫知识地图,2006年时,他的学生日渐增多,他已经很难追踪 到每个人的进步,于是便为不同的知识点设置了自动生成问题的程序用来考核。关于知识点体系,他画了一张知识点结构图,就是哪个知识点在前,哪个在后,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这个图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它使得大家的数学知识形成了体系。
3.教与学的统一
任何学生都不可能一次性地掌握学过的内容,越聪明的学生就越喜欢一遍遍地复习那些最基本的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和联系。但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知识的缺口,就如同纳迪娅那样,对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产生了畏惧心理。
这个缺口很难在传统课堂教育模式下进行补偿,老师们一般很难发现单个学生的具体困难,即使发现,因为必须推进课程计划,也没有时间为那些学生专门补上。而学生在被动式的学习循环(听课、做作业、考试)下,也无法跳出课程流程去思考知识缺口的问题。
自主学习是应对该问题的良方。萨尔曼认为在他的互联网视频教育体系中,学生们能够了解知识点的先后和联系,如果他对哪一个知识点感到不解,他可以随时把那个视频打开,看一次不明白,继续看,直到明白为止;或者可以向辅导老师请教。他无需一遍遍地做练习题,只要把做练习题的一部分精力放到知识点的联系上,他就就可以达到精熟教学法的目标,可谓事半功倍。(用10道题检测每一个知识点)
三、教育史与教育革命
当前的教育制度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并没有多少证据表明我们一定得这么做,比如各阶段的学习时长,小学非得要6年级吗,学科非得要那么划分吗?正如我们人类非得要一日三餐吗?有些佛教徒一日只吃一餐,我们在《谷物大脑》中讲过,隔几日禁食一天也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很难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
讨论教育体制改革之前,我们应回顾一下教育史:
1.人类教育史回溯
在原始社会,人类以狩猎为生,所以那时候的教育就如同我们看到的狮子教幼狮学捕获猎物一样,主要是父母为孩子示范,而那些没学会技能的孩子就可能无法存活太久。
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很多领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超出了父母的能力范围,所以出现了学徒制教育,师父/徒弟的形式比较盛行。学徒制是主动学习模式,徒弟需要观察并模仿师父的技巧和策略;学徒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教育,今天的博士生、住院医师在本质上也是学徒制。它的基本理念是师父帮助徒弟/学生掌握技能,获得谋生的资格。
古希腊哲人们的教育则脱离了简单的技能、谋生范畴,包括我国的孔夫子开门收徒,他们的理念是教育应该具有神圣性,是对知识的追求和自我满足的实现。就是人应该为了追求知识而学习,为了探索真理而学习。但希腊教育模式的问题是只有有钱和有闲的人才能走进学校。而且这会引发一个问题,就是那些实践性知识会被人忽略。这两方对立的偏见一直延续到了19世纪。
那么古代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学校呢?是因为大家都需要工作来养家糊口,所以就不去上学了吗?这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缺少读书的“书”,古代的书是一种很稀罕的物品,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都是手抄本,一个人要花上一年的时间来抄一本厚一点的书,所以书的昂贵就可想而知了。在1450年,法国一位52岁的铁匠约翰•古腾堡发明了著名的古腾堡印刷术,这比我们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晚了400年。但直到18世纪,活字印刷术才日趋完美,19世纪,教材才成了主流教育的流行工具。
在书籍广泛流行之前,教育领域没有标准,教师们讲授的都是他们知道的东西,每个老师都是不同的。但书籍的大规模出现彻底改变了这样的情况,老师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也不是绝对的权威。老师虽然能够掌控教室,但教科书却在引领教育的走向,而且其权威性远远超过了教师。这使得教育走进了标准化时代,这便是鼎鼎大名的普鲁士教育模式。
当前全世界通行的K12教育体系是普鲁士人在18世纪率先发明的,他们收取税金,成立学校,按年龄设计教育内容,然后推行标准化教育。这在当时无疑极具革命精神,让很多不可能上学的人实现了自己的求学梦。19世纪上半叶,美国基本照搬了普鲁士教育体系,到了1870年,美国的37个州都建立了公共学校,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国民文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1892年,由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带领的10人委员会研究确定了K12教育的标准化内容,6—18岁的公民应该完成8年初等教育和4年中等教育,他们决定英语、数学、阅读列入常年学习内容,而物理、化学则是在中等教育阶段才加入。自此120年来,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按照这样的模式来推行,内容大同小异。
2.标准化教育模式的弊端
无法让所有学生达到精熟水平。我们在前文讨论过,标准化的课堂教育模式下老师只能照顾到大部分同学的水平,做不到个性化指导,使得许多所谓“差生”在基础知识阶段就达不到精熟水平,因而越来越差,导致最后直接放弃。比如有机化学的基础是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如果没有真正理解,只是及格水平,那么有机化学就很难再混及格了。这种模式如同瑞士奶酪,表面及格通过一片光鲜,但实际上到处都是没有精熟掌握的漏洞。
分割知识间的联系:当前的课程划分,知识点的前后设计看似科学,但存在大量的知识割裂现象。
当前的考试方式存在极大的偏差:学校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是否掌握是通过考试测验来验证的,老师会告诉你,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你对所学知识点的记忆水平和理解程度。但事实上考试的问题多多:它不能反映你在这门功课上的潜力,理解得快也不一定就理解得深入;考试无法反映你学习效果保持的长久度,很可能就是短时记忆;考试也无法告诉你思维过程是不是正确,也许就是蒙的。所以考试很难达到测验学生潜力的目的。典型的例子就是作者表妹纳迪娅,她在原来的考试中表现不佳,事实上她的潜力非常出众。
有一个例子值得我们深思,纽约州政府在近年雇佣了一家公司,专门为3年级到8年级的学生制定考试方案,更新题库。因为原来的题库太过老旧,学生和老师们都很经验丰富,很容易能猜到题。但肯定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就得重新换一家公司来出题了。
这种考试模式还有一个危害就是学生混淆了他们的学习意义,他们很难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各种考试是学习的最大意义,他们不用去了解实际,只要会做题就行了。
扼杀创造力:标准化教育模式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扼杀创造力。采用评估方式对学生进行筛选,我们不否认有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创造力,但大量证据表明,那些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的人并没有被识别出来,他们喜欢标新立异,通常通过直觉来判断,然而他们很可能在标准化考试中表现不佳。事实上10人委员会并不是没有注意到这样的问题:“一旦学生掌握了严谨的逻辑推理方法,老师就应该果断停止被动式的教学过程,学生应该开始尝试自主构建几何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在数学领域,如果仅仅被动学习,长此以往,我们将逐渐丧失兴趣,无法在独立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与神奇。”可惜的是他们制造了问题,预见了问题,却无法解决问题!
繁重的作业降低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你知道一年级的小学生就一个5+6的题目得算多少次吗,数学书,练习册,应用题,考试,各种重复,使得学生们对这类各种重复的体力劳动厌恶至极。作业占用孩子们大量的睡眠时间,12岁以下的孩子需要10-11个小时睡眠时间,13-19岁的孩子需要9个小时。但孩子们普遍的睡眠时间不够。关于作业量,美国本来的作业量比较小,但在与前苏联的竞争中受到刺激,加大了作业量;教育质量整体较佳的日本作业量比较少,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韩国的作业量都比较大,成绩较好;而希腊、泰国、伊朗尽管作业多,但成绩一般。可见作业量与成绩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还有人认为陪孩子做作业是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有效做法。事实上,有研究表明,起决定作用的是家庭聚餐的频率和时长,而不是陪孩子一起做作业。当全家人坐在一起沟通,交流想法,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孩子们就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价值观、驱动力和执行心,这会使他们充满热情,提高专注力。
那么我们在批评之余,普鲁士教育模式的弊端该如何应对呢?答案就是类似可汗学院的翻转式教育。
萨尔曼将他的视频课程发布到YouTube后,除了学生们在看,已经有老师把它作为教辅工具,他们不再给学生们上课,而是让学生自己观看视频学习,学生通过视频学习是一种完全自主式学习,他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地点,遇到听不懂的,他可以按暂停,返回,多次重复观看。老师们在课堂上为大家答疑解惑,这样一部分家庭作业就在课上完成了。一下子就解决了两个问题:学生不会,作业太多。
这就是翻转课堂,随着可汗学院的视频课程风靡世界,翻转课堂也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它实际上是对普鲁士人创造的标准化教育模式的改善。
四、可汗学院进校园
我们回到2004年,那时萨尔曼就发现一个问题,他的学生即便很努力,成绩也不错,却并没有很好地掌握一些基本核心概念,他们只是在生搬硬套定义和公式,却不知道他们之间的联系。这种一知半解,让他和这些孩子都很痛苦。
为此,萨尔曼编写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能自动生成数学题的软件,孩子们可以用这个软件做大量的练习,其后又为该软件增添了数据库,能够实时了解他们的答题情况,集成了包括对错情况、答题时间等信息,这样就能知道大家在学什么,怎么学,是蒙的,还是过程正确。那么萨尔曼是如何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他的做法是要求连续答对10道题,似乎有点严苛,但这可以证明他们已经掌握了概念背后隐藏的知识点。事实上,这是对学生们的激励,当他们答对时,他们能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2007年时,已经有数千名学生在YouTube上观看可汗学院的教学视频,也有数百人使用他的试题生成软件。可汗学院终于要正式进入学校了,有一个“半岛桥”教育项目,专门为落后地方学校那些努力学习的孩子们开设暑期课程。萨尔曼成功地说服了他们正式使用视频授课。
萨尔曼还将学生们在各个知识点的表现做成了一个excel表,列表示意各个知识点,一行则代表一个学生,这样学生们在不同知识点上的表现就一目了然。在项目之初表现较差的三位学生在6周之后判若两人,全部进入中上水平。还有一位表现最差的7年级的女生,她在负数的加减法上陷入了魔怔,怎么也搞不明白,但突然有一天顿悟,最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第二名。
2009年初,可汗学院的运行步入了正轨。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线学习,也有不少的投资人试图说服萨尔曼将可汗学院转变为营利性的企业,但他拒绝了。很多受益的家长都劝说他应该辞去工作,全力投入这项改变全人类的工作,众多的社会赞誉,让他下定决心,辞职专注于可汗学院。但辞职后,压力随之接踵而来,他只有一个人,一个衣帽间,虽然他在YouTube上的视频点击量足够诱人,但许多基金会都不愿意支持他,萨尔曼有点撑不下去了。
好在的是,一位著名风投人的妻子给他捐了10万美金;接下来,真正的大腕出场了,比尔•盖茨公开赞扬了他,并在听完了他的详细介绍后非常赞赏,盖茨基金会给他提供了450万美元的资助。谷歌也伸出了援手,提供了200万美元以帮助他们建立了习题库。他终于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展开拳脚了。
如果说萨尔曼在那个非正式学校的业余投入收到了效果,那只是小试牛刀的开始。来自硅谷洛斯阿尔托斯学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同样也大获成功。这使得可汗学院知名度进一步增大,一位校长这样写道:
我们认为可汗学院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性格,那些原先对自己学业漠不关心的学生突然开始为自己承担责任了,这让曾经懒散的学生变得刻苦努力。我们相信,学生性格的改变是每个班级乃至每名学生获得惊人成绩的主要原因。
五、教育的未来
来自杜克大学的凯西•戴维森教授预言到:“在今年入学的新生中,有65%的人在未来从事现在还不存在的职业。”未来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所以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比教给他们知识更加重要。当然孩子们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比如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语言文化,了解历史和政治,懂一些艺术,但最主要的是要教会他们保持好奇心,独立思考,为他们注入信心。
萨尔曼对未来教育的思考如下:
打破年龄制:以年龄为标准的班级划分法,使得小孩子失去了榜样和偶像,大孩子会失去锻炼领导才能和承担责任的机会。跟同龄孩子门在一起只是竞争,他们只会学会为自己负责。所以,萨尔曼建议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参与到同一个课堂中来,如果学生们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就没必要按年龄或潜力划分班级,大孩子和学习进度快的孩子可以帮助老师指导其他孩子,小孩子能够收获众多榜样,得到哥哥姐姐的帮助和关怀,并将这个作用在将来传承下来,岂不更好。这不是天方夜谭,英国的夏山学校、美国的马克堡学校都在这样做,这对孩子们创造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大课堂组织:对一个融合多年龄层学生的班级,作者建议干脆将小班合成大班,可以组成一个75-100人左右的大班级,由3-4位老师来管理。这样的好处多多,可以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风格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辩论式的学习;有助于老师们有重点的分工,比如有的负责团队引导,有的负责组织项目研究;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为学生们建立关系纽带打下基础;而且也有助于老师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
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呢?(有序的混乱)100名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有的在安静地自习,有的则在热烈地讨论,他们不必在同一时间干同样的事情,他们每天只需要拿出1/5的时间来收看可汗学院录制的课程,在这期间也不是只能盯着屏幕看或者做题,他们可以和同学讨论,或者和老师一对一的交流。剩下的时间他们就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棋类游戏,画画,模具机器人,设计手机应用程序,为什么不把课外班干的事就搬到课堂上呢,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给那些具有无穷求知欲的人以活动的沃土和空间。
取消寒暑假,采用休假模式:寒暑假实则是农耕社会的残留,那时候人们需要忙着收割、种地,他们需要在寒假时让孩子帮忙。长时间的假期从神经学的角度来看,会造成知识的倒退和遗忘,因为学习就是大脑中蛋白质不断合成和神经通路不断构建的过程,必须不间断地刺激才能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到一起,这样神经通路就得到巩固和加强。如果让孩子们离校10周,什么也不做,原来创建的代数知识就会被完全遗忘。
萨尔曼建议取消固定的暑假时间,实行如同公司制的休假模式,允许孩子们在需要时自行申请休假,孩子们是自主式学习,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进度,老师只是对孩子们提供帮助而已,因此不需要担心他跟得上或者跟不上。而且因为拥有定制式的视频课程和练习,学生在放假期间仍然可以继续学习。由于一个班有多位老师,所以老师们可以轮流休假,学校也不必担心调休的问题。
通过大数据来评估:优秀大学如何选拨他们想要的学生,全世界的方法几乎都一样,考试、分数!如果我们采用精熟教学法的话,你会发现学生几乎都是一样的分。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评价呢?每个顶尖的大学、顶尖的公司其实都想要创造型的人才,而通过可汗学院学习的人,他在学习过程中那些学习轨迹的数据就是很好的评估基础,可以评价他的总体学习表现,学习的变化过程,遇到困难有没有坚持;可以让孩子们提交他们有创造力的作品集。也可以改革标准化考试,采用更多的开放式题目来观察。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学和社会用人单位都会要求孩子们具有团队精神,可汗学院的软件也可以反馈他们在帮助其他同学、参与讨论时的表现。
通过网络为贫穷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可汗学院所需的教育成本极低,只需投入一定的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就可以让孩子们得到一个世界级的教育机会。
加大学徒制比重:加拿大有一所大学,叫滑铁卢大学,是加拿大顶尖工程院校,他们的学生在微软和谷歌这样的大公司与麻省、斯坦福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差不多。这是因为滑铁卢大学非常重视实习,在毕业前滑大的学生必须在大公司完成6次,24个月的实习,而美国的大学生大概只有3-6个月。所以到了非暑假的时间,硅谷的大公司充满了来自滑大的实习生,因为美国的大学不允许学生在此时间之外实习。他们的学生因而更能满足公司的要求,与各大公司的高管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如果学生们拥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条件,他们就不必要非得跟着教授一起完成煎熬的课堂学习,一样能拥有达到课程要求的知识水准。
PayPal的创始人彼得•蒂尔就对传统大学的教育模式进行批评,并设立奖学金,鼓励大学生辍学投入到创业中来。
【结语】
柏拉图有句名言:教育的基本原理在于使人们在孩提时就建立起良好的思维体系,教育无需强迫、不能强迫、更无法强迫。任何填鸭式的教育都会使得人们头脑空空,一无所获。只有在早期教育中融入寓教于乐的成分,我们才能更快地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
创造力就是天赋与洞察力,这是孩子们独一无二的特质,这让他们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独创性,这与智力有关,但也不同于智力,有时还会让学生显得举止怪异。创造力也许很难被教导和传授,但却很容易被压制,那些理想的学校是为创造力插上了翅膀,那些固执、传统的教育却会将它们抒发的嫩芽给掐掉。
我们都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创造力的人才,但我们却陷入了一个标准化的教育和考试体系之中,就如同你把一堆钢铁、塑料、橡胶送到了标准化的汽车生产流水线上,却想要得到一个与众不同、酷劲十足的爱车,这叫荒谬!
也许在以前我们知道这是个问题,但也难以改变,因为个性化教育需要极高的成本,但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它让我们的一些想象成为了现实:学生们通过观看可汗学院这样的视频来进行自主学习,精熟掌握;实在不会的自有老师或者家长来辅导;其他的时间就用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创造性项目;想去度假请假就走;班上各样人群都有,你可以请人帮忙,也可以帮助别人……
这样的教育,想想就激动,因为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方向——责任心、好奇心、自信心、自学能力,最后是创造力!
——————————
一、可汗及可汗学院
萨尔曼.可汗是一个数学天才,但是他的表妹纳迪娅数学很差,于是萨尔曼决定辅导她的表妹。通过视频把讲课内容记录下来,放在YouTube上面,每次课程只录制10分钟左右。而这个时长恰好与一些教育家研究得出的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时间长短一致。一般来讲,学生需要3-5分钟才能精下心来,在此之后10-18分钟才能静下心来。
于是萨尔曼开始创业,一台电脑,一块80美元的手写平板,一个20美元的屏幕录像软件等就成了可汗的第一份家当。随着看视频的孩子们成绩不断变好,很快可汗学院名声大振。
二、可汗学院的教育理念
可汗学院之所以能风靡全球,得益于其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那么可汗学院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呢?
1、精熟教学法:就是学生在进入更高难度的学习阶段之前,应该允许理解以前学习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升级之前必须做到充分理解知识,否则就没有办法学习下一个阶段的知识;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实行,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投入充分的财力以及精力对每一个学生都做到精熟教学。
2、教育的神经学解释:曾经获得诺贝尔神经系统科学家坎德尔提出学习的神经系统发展理论:当某个细胞参与学习的过程,这个细胞就会生长。新理解的内容能在大脑中存储多久呢,取决于大脑接受信息的活跃程度。
3、教与学的统一:任何学生都不可能一次性地掌握学过的内容,因此通过老师的教学很难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内容甚至很难了解学生具体的缺口,因此,教与学的统一非常必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会的知识点通过一遍遍的回看视频与想辅导老师请教,从而达到对知识点的精熟。
三、当代教育的弊端
标准化的课堂教育模式只能照顾大部分同学的水平,却做不到个性化指导,使得所谓的差生达不到精熟的状态。其中呈现的主要弊病有:①分割知识间的联系;②当前考试制度的极大偏差;③扼杀了创造力;④繁重的作业降低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四、教育的未来
1、打破年龄制:萨尔曼建议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参与到同一个课堂中来,如果孩子们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就没有必要按照年龄或潜力划分班级,大孩子和学习进度快的孩子可以帮助老师指导其他孩子,小孩子能够获得众多榜样,得到哥哥姐姐的帮助和关怀,并将这个作用传承下来。
2、大课堂组织:作者建议将小班合成打扮,可以组成75-100人左右的大班级,由3-4位老师来管理,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风格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辩论式的学习;有助于老师们有重点的分工。
3、取消寒暑假,采用休假模式:萨尔曼建议取消固定的暑假时间,实行如同公司制的休假模式,允许孩子们在需要时候自行申请休假,孩子们是自主式学习,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进度,老师只是对孩子们提供帮助而已,因此不需要担心他跟得上或者跟不上。
4,、通过大数据来评估:优秀的大学如何选拔他们想要的学生,全世界的方法几乎都一样,考试、分数!如果我们采用精熟教学法的话,你会发现学生几乎都是一样的分。那该如何评价呢?作者给出建议,可以通过大数据来追踪学生的学习轨迹,可以评价出他的总体学习表现,学习的变化过程,遇到困难有没有坚持等等。
以上就是《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的核心内容,关于未来教育的探索从来都没有止步,《大学的终结》、《翻转式学习》、《吾国教育病理》以及这本《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都是对未来教育的探索。我其实相信,未来的教育会有很大的改变,你觉得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