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荐语】
本书选取亲子关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告诉父母“尊重感受、寻求合作、代替惩罚、如何赞赏、应对愤怒”的珍贵方法和技巧,使父母在最短时间内得心应手,学会沟通,把和孩子的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书中又汇集了父母们最常问到的问题和作者给出的答案,既是应用实例,也是父母随时应用的绝佳参考。
【作者简介】
[美]阿黛尔•法伯
Adele Faber
[美]伊莱恩•玛兹丽施
Elaine Mazlish
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作者。
她们是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研究所的创建者。本书是她们在创办的学校和研究所长期与父母们一起进行实验的研究总结。如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非常有效。她们除了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频繁演讲外,还经常出现在《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和《欧普拉》(Oprah)等热门电视节目里。
法伯与玛兹丽施都是三位孩子的母亲,她们已被收录于美国名人录。
【精华解读】
以下内容为《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
一、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二、鼓励孩子和我们合作
三、代替惩罚的方法
四、鼓励孩子自立
五、学会赞赏孩子
六、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正文】
这本书出版已经30多年了,是美国家庭教育类图书累计销量的冠军,售出300多万册,被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在中国也有07年和12年两个版本。
本书的作者是两位美国妈妈——阿黛尔•法伯 (Adele Faber) ,伊莱恩•玛兹丽施 (Elaine Mazlish),她们都有三个孩子,育儿的压力也比我们大的多,幸运的是她们遇到了一位名师——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著名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作者,在吉诺特的指导下,两位妈妈“育儿优则专”,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传播她们的教育理念——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这个书名一听就非常吸引人,我们大人的理想不就是想让孩子听话,呵呵,这当然是个玩笑。虽然书名听起来好像是两部分,但说与听是天然一体的,对家长来说,不会倾听就说不到点子,说不到位也孩子们也不会配合。本书的核心是后文的六大部分,全是作者在育儿和咨询经历中得来的“干货”——非常的接地气,而且书中配有简明的漫画和用于巩固的练习题,实在是贴心至极。
一、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案例1:我就要
孩子:妈妈,我想吃蛋糕
妈妈:家里正好没有了,吃点饼干吧
孩子:不,饼干太硬,我就要吃蛋糕
妈妈:不是和你说没有吗,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赶紧吃,要不你就饿着
孩子:哇,你根本不爱我……,我要找姥姥
结局:姥姥带着孩子买了蛋糕,孩子当着你的面一边吃蛋糕一边向你示威
你的心里话:这孩子就是不听话,为难大人,没有蛋糕换饼干还不行吗,唉,姥姥还老姑息纵容。
案例2:有一种冷叫妈妈冷
妈妈:宝宝,今天降温,套件毛衣再走
孩子:我不冷,我不穿
妈妈:不行,你感冒刚好了,必须得穿
孩子:你都烦死了,我们班上同学没人穿
妈妈:他们是她们你是你,你是我孩子你就得听我的
结局:孩子无奈地穿上,走路上,头一回,发现你不看着,脱了毛衣,卷吧卷吧塞到书包里,嘟嘟囔囔,飞一般离去。
你的心里话:青春期就是不听话,让你穿毛衣不是为你好吗,你再感冒了是你难受还是我难受
问题的根本——大人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
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用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
家长们也许会有疑问:孩子的感受是错的怎么办?家长不就是要教育孩子吗?那这样还要不要树立规矩了?我们要告诉大家,感受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每个人都有感受,包括孩子;每个人也都需要大家去理解和尊重他的感受,包括孩子。这是做为“人”的一般规律!孩子需要爸爸妈妈给予生存条件和安全感的“爱”,也需要来自尊重、关心、理解的“爱”!
你认为孩子的选择是错的,可是有时候孩子并不知道这么做是有问题的,他们还不理解你的逻辑;有时候他即使知道有问题,也因为你的态度而选择对抗。家长需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能开心地知晓一个道理,并接受你的建议。
对于处理孩子无理要求的建议(四条建议)
孩子经常会提出一些看似无理的要求,我们建议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处理。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用“哦……”、“恩……”、“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不是逻辑上的解释
“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案例1:我就要
孩子:妈妈,我想吃蛋糕。
妈妈:宝宝想吃蛋糕呀,不过家里好像正好没有了。(妈妈应该蹲下身,用温柔的眼神直视孩子)
孩子:不,我就要吃蛋糕!
妈妈:蛋糕软软甜甜的,宝宝喜欢吃蛋糕,家里现在没蛋糕是不是让你不开心了?
孩子:嗯,我就是想吃蛋糕。(态度软化了)
妈妈:嗯,妈妈真希望马上能给变出一个像屋子一样大的水果蛋糕来,好香好甜呀!(闭上眼睛,做享受状)
孩子:嗯,那样就太好了,对了,能不能让姥姥陪我去买蛋糕吃?(是商量而不是命令)
妈妈:宝宝,现在是吃饭时间,姥姥也要吃饭,要买了蛋糕回来你两都饿坏了,……,这样好不好,妈妈这有好吃的曲奇饼干,都是你喜欢的小熊、小狗……
孩子:那就吃饼干吧。
如何才能自觉地理解孩子的感受
理解孩子的感受是沟通的关键环节,要说出孩子的感受、感觉、Feeling,而不是给建议,更不是评价,甚至指责,家长要熟悉以下一些句型:
要从建议、评价、指责的角色转到理解孩子的感受、说出孩子的感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有一个较好的办法是跟孩子做一个角色互换,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来扮演孩子,在扮演过程中体会孩子的需要。
二、鼓励孩子和我们合作
在孩子没有做到我们期望时,下列10种反应你干过哪些呢?
你想知道孩子对你的反应吗?
让孩子与你合作的5个技巧
既然哪些做法会给孩子们带来这么多的负面感受,可见,要想让不受伤害,让孩子与你合作,家长们需要更新自己的思路。书中给出了5个建议,这与我们读书会以前推荐的《非暴力沟通》几乎完全一致,这些技巧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你可以做做如下的练习题
1、让孩子穿毛衣:
你一贯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
本书的建议做法:_______________
2、用手弄脏了门:
你一贯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
本书的建议做法:_______________
3、老想去摸灯泡:
你一贯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
本书的建议做法:_______________
三、代替惩罚的方法
惩罚并不全是体罚,也包括语言暴力、关黑屋子、面壁反思等。惩罚似乎能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孩子可能因害怕而变得配合起来,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惩罚实际上不仅给孩子带来了许多负面情绪,而且最主要的是两个反应,一是他们在受惩罚时仇恨家长,一心想着如何报复;二是他们觉得自己做得很差劲,充满罪恶感和自怜,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无论如何,惩罚都剥夺了孩子们在犯错后反省自己错误行为的机会,而这才是教育意义所在。以下是7个代替惩罚的技巧。
解决这类问题的5个核心步骤
1、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倾听,并且回应。(孩子分享时,我们不评论)
2、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3、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4、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5、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四、鼓励孩子自立
我们的目标是想让孩子成长,可是在遇到孩子不会的时候,大部分人家长却既管不住的嘴,也管不住自己的手:“来,妈妈帮你倒水”,“来,爸爸帮你系鞋带”,这种事情简直数不胜数。可是在孩子有能力学习时候,他们除了有点感谢外,更多感觉的是自己没能力、没有价值,非常怨恨、挫败和生气。事实上,话太多、手太长也剥夺了孩子的自立和成长。以下是6个鼓励孩子自立的技巧。
鼓励孩子自立的一些建议
1、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身体
避免经常性地帮孩子捋头发、板直肩膀、摘掉线头、卷起裙边、整理衣领等动作,孩子们会觉得这些动作是对他们身体的侵犯。
2、不要在细节上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
家长干涉太多、太细,孩子往往会不耐烦,如“妈——”、“爸——”,这意思是:“别烦我了,这是我的事”
3、不管孩子多小,要尽量避免当面议论他们
经常有家长当着别人面议论自己的孩子:“我们家宝宝有点害羞”、“我们家宝宝老不喜欢吃青菜”。孩子们会觉得自己简直就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4、让别人去问有关孩子的问题
在有人当面问孩子的事,如“你家嘟嘟很愿意去上学吗?”家长不应直接回答,而是告诉对方,“这个问题我们请嘟嘟自己来回答!”
5、尊重孩子偶尔出现的“没准备好”
孩子有时很想去做某件事,但是还没做好思想准备,或者身体还没准备好。如她想学游泳,但有点害怕水,“不用担心,当你准备好了,就可以下水玩了”。
6、谨防说太多的“不”
很多时候父母用生硬的“不”挫伤了孩子的热情,孩子会感觉这是对自己的攻击,他们会尽可能来反抗,他们会尖叫、发怒、骂人、不开心,他们质问父母:“为什么不能?……你真讨厌……我恨你”
五、学会赞赏孩子
赞赏的技巧
《自尊心理学》提到:“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自我评价还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本书的所有理念和技巧都是在帮助我们的孩子把自己看做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对他们的感受表示尊重,给他们机会做选择,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都是在加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而赞赏他们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赞赏不是等于:你真棒,你做得太好了,太美了……
1.描述你所看见的。
“地板很干净,床很平整,书都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
2.描述你的感受
“走进这间屋子,感觉很舒服。”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你把笔都分类,彩笔、钢笔都放在不同的盒子里。这叫做‘有条理’。”
关于赞赏的注意事项
1、要让你的赞赏符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
“我看到你每天都刷牙”会让小小孩很开心,但是对12岁的孩子会觉得你是在嘲讽他。
2、避免触及他过去的弱点或失误
“我没想到你考试能过80分,你这次做得还真不错”——虽然你是真心的,但会让孩子觉得尴尬或是嘲讽
3、过度的赞美会扰乱孩子的积极性
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得太过热情和满意,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你演奏得真不错,你能到国家大剧院去演出了”……
4、当用“描述”表达你对孩子的赞赏时,孩子可能会重复不停地去做这件事
“你已经知道怎么能用口哨发出声音了”——这会促进孩子不停地吹口哨。
六、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所谓孩子的角色,就是家长一贯对孩子的评价,你老说孩子笨,孩子就真的很笨,你老说孩子调皮,孩子就会一直调皮给你看,你老说孩子乖,孩子就会像小猫一样讨你喜欢。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不仅影响到孩子如何看待自己,而且他们会把这些做出来……
如下是让孩子从原来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
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对倔强的孩子:你虽然想和自己的朋友玩,但还是同意和我们一起去奶奶家,你很体贴别人,谢谢你。
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自己。
对笨手笨脚的孩子:“麦克,你能用改锥把抽屉的把手弄紧吗?”,完后好好赞赏孩子
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的正面评价。
对敏感的孩子:妈妈和爸爸聊:“虽然打针的时候很疼,但他还是一直举着胳膊。”
4.以身作则。
对不守信的孩子:“我虽然很想看电影,但已经答应了和爸爸一起去爬山,电影还是以后再看吧”
5.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
对胆小的孩子:“你当时学骑车的时候,特别怕摔,后来自己克服了,学会骑车时你特别的开心”
6.当孩子又按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受和期望。
对小气的孩子:“我不喜欢你这样。输了虽然很难过,我们努力还能赢回来,我希望你能大度些。”
【结语】
这本书并不厚,我所摘出的要点也不多。如果你能够把这几页ppt学会练熟,提问和辅导将成为你生活的习惯。
但我要强调难点:
控制住你的情绪和替人解决问题的惯性。相信孩子,他们具备着解决问题的潜力。
看起来很简单不是吗?
——————————(其二)——————————
一、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1.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
2.换位理解孩子的感受;
3.对孩子无理要求的建议:倾听、简单的回应孩子的感受、说出孩子的感受、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不是解释。
二、鼓励大人和孩子合作
描述事实、给提示、说出自己的感受、提要求或帮助、写便条。
三、代替惩罚的方法
1.请孩子帮助(帮忙);
2.明确表达强烈的不同意的立场;
3.表明你的期望;
4.告诉孩子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
5.提供选择;
6.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后果。
四、鼓励孩子自立
1.让孩子自己选择;
2.尊重孩子的努力;
3.不问太多的问题;
4.别急着告诉答案;
5.鼓励孩子善于利用外部资源;
6.别毁掉孩子的希望。
五、学会赞赏孩子
1.描述你所看见的;
2.描述你的感受;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六、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自己;
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大人对自己的正面评价;
4.以身作则;
5.记住孩子特别的时刻;
6.表达大人的感受。
体会: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亲子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如何培养孩子是人们谈论的话题、焦点,当下的孩子接受信息多渠道,有正面的,负面的,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作为父母,要掌握和使用亲子教育的技巧方法,会收获惊喜的。本书给出了答案,值得借鉴学习。
——————————(其三)——————————
一、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误区:
案例一:
孩子:爸爸,我的小兔子(玩具)的耳朵折了。
爸爸:哦,没事,爸爸给你重买一个新的。
案例二:
场景:孩子摔倒了。
妈妈:不疼,不疼,我们是男子汉,不哭,这点小伤没什么的。
上面两个案例,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的。那么我们这么说,会怎么样呢?
首先,我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会觉得反正无论我怎么样父母都无所谓,沟通是没有用的。慢慢地孩子就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同时,孩子也学会了忽略别人的感受。
比如,上面的案例一,孩子更希望的是,爸爸能够看到她的伤心。
我们可以这样和宝贝说说:“爸爸知道兔子的耳朵折了,你一定很难过吧。”先关注孩子的感受,再来和孩子讨论怎么办的事情。
再比如案例二,假设是我们自己摔倒了,旁边的人说没事,没事,没什么的,我们会怎么想?明明摔的很疼,怎么会没事呢?孩子和我们是一样的,只是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或者不敢和我们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来察觉自己的言行了。
第二,我们总是忍不住会提建议。
其实很多时候,对孩子来说,我们的建议是不需要的。
最近参加了一个“五防安全教育”的课程,其中讲到校园暴力,我的感触特别的深。
很多时候,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以后回家不敢告诉家长。为什么呢?想想我们自己的做法。
许多家长,在孩子告诉自己被欺负的时候,往往会说,你怎么不打回去呢?他打你,你为什么不还手呢?更有甚者,会说孩子没本事,窝囊之类的话。
老师说了一段话,我印象特别深刻:
孩子告诉你他被打的时候,不用告诉他打回去。既然他被打了,说明他是没有能力或者力量打回去的,如何可以打回去,也没必要回来和你说。
许多家长会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关心孩子,照顾到孩子的身体和情绪。
同时告诉孩子你是值得信任的,可以依赖的。
再然后才是和孩子一起去讨论解决的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因为孩子被打了,让你觉得很丢脸,没面子。
课堂上,老师讲到,也是我比较赞同的观点就是,在家庭生活中,和孩子一起锻炼身体;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交际能力等等才是解决孩子免于遭受校园暴力的根本途径。
PS:篇幅所限,关于防校园暴力先说这么多,以后会有专门的文章来写这一方面的内容。敬请期待哦。
误区分析完,当然我们更需要的是正确的做法
1、倾听
倾听时的注意事项:
(1)家长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插话,给孩子足够的时间。
(2)全神贯注。离开手机、电脑......,四目相望,全心关注,做到人在心在。
(3)倾听的过程中,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4)适时地用“哦......”,“嗯......”,“这样啊 ......” 等简单的词语来回应孩子的感受。
倾听,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要真正做到,却真的很难。我们一起加油哦!
2、说出孩子的感受。
就像我们在上面案例分析中所说的,先告诉孩子,你知道,兔子耳朵折了,她心里一定很难过;摔倒了,会很疼的;被同学打了,心里一定不好受。
这时候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行为或感受来替代孩子的行为或感受。
我们家孩子经常在餐桌上说的一句话就是:妈妈,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你觉得不烫了,可是我真的觉得还是很烫的。
有时候孩子可以平静地说出来,有时候就会有些歇斯底里了。但是不论怎么样,孩子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是值得肯定的。如果孩子不能准确表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地帮孩子说出来。
3、用幻想的方式来实现孩子的愿望。
我们试着用这个方法说说案例一的情况:
孩子:爸爸,这只兔子(玩具)的耳朵折了。
爸爸:要是你是一个魔术师的话,小兔子的耳朵噌地就可以长出来了。
其实孩子是很喜欢这样的小幻想,小游戏的。
二、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误区:
在孩子没有做到我们期望的时候,下面这些反应你做过什么呢?
你想知道孩子对你的反应吗?
我们通常会用到的的指责、辱骂、威胁、命令等等,只能是获得孩子当下的配合,其实孩子从内心是抗拒的;甚至有时候,孩子在当下都不会配合我们。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正确的做法:
1、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比如,我们想要孩子收拾掉他扔下的香蕉皮,就简单告诉孩子:“香蕉皮!”
这个方法我经常使用,希望孩子安静下来的时候,会用手势告诉孩子,“嘘!”
2、描述你所看到的东西。
“我看到地上有块香蕉皮。”
3、给提示。
“香蕉皮在地上很容易让人滑到。” 从正面的角度告诉孩子。
4、提供选择。
“你想把香蕉皮扔到厨房的垃圾桶,还是卫生间的?或者你也可以下楼扔到小区的垃圾桶里。你来决定。”
5、描述自己的感受
“我看到客厅的地上有块香蕉皮,我很不舒服。”
6、写便条。
孩子很愿意看到父母给他们留言。或者我们可以用物品的口吻给孩子留言。
三、代替惩罚的方法
惩罚不仅仅是我们通常以为的体罚,也包括语言暴力、关小黑屋、面壁思过等等。惩罚的时候,因为我们家长的身份,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而配合起来,可是,孩子的真正想法我们作为家长真的了解吗?
惩罚甚至是体罚后孩子的想法:
1、爸爸、妈妈真讨厌,我要找机会报复。
比如,孩子吃饭的时候剩饭了。家长往往会用“今天不许看电视”,“今天不许出门和小朋友玩”,这样的方法来惩罚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学习到的是:好吧,这件事我没办法,我在其他事情上和你“算账”。
其实,真正有效的是,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吃饭的时候剩饭了,可以告诉孩子,在下顿饭之前,不许吃任何食物。而不是用其他禁令来限制孩子。
2、好吧,这次算我倒霉,我认了,希望下次不要被抓到。
这种心态,估计我们大家都有过吧。明着被发现了,我就暗着来。
3、我活该......
第三种孩子的想法往往伤害是最大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差劲,充满罪恶感和自怜,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
正确的做法:
1、倾听孩子的感受,并且回应
比如,老师告诉你,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了。我们通常都会着急地去批评孩子,“你怎么可以打架呢?不好好学习,就知道和同学闹别扭。”
简单两句话,就把孩子推开了,孩子可能本来准备好和你倾诉的话,也都被我们怼回去了。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呢?
我们首先要倾听并且回应孩子。告诉孩子,“我听说你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了,我很担心是什么情况都让你动手了。”
“我快被他气死了。”
“哦,我知道你一定很生气吧,看样子他确实把你气的够呛。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只有我们这样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孩子才会愿意和我们分享。在孩子分享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不评论。我们的任何评论都可以让孩子打住,不愿意和我们分享。但是,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有回应的,这也是我们接下来第二步要做到的,总结。
2、帮助孩子总结出他的感受
接上面的例子,“哦,他乱翻你的东西,这确实挺让你生气的。”
总结出来之后,孩子的心情就会好了很多,他会觉得,妈妈懂我。
3、说出你自己的感受。
那么,接下来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
“我听说你和同学打架了之后,非常担心,我生怕你们做出互相伤害的事情。”
告诉孩子我们的担心,我经常会说,担心里面会有许多的关心。所以,我们的讲述自己的担心的时候,孩子也能体会到我们对他的关心。
4、一起商量解决方案,并且写下来
彼此的感受都已经清晰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和孩子商量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我们来商量一下解决方案吧。”
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方案。这个时候我们要记得,可以讨论,但不要评论。 在讨论之后,可以把我们想到的方案都写下来。写下来代表了一种对孩子的尊重。
写下来之后,我们再来从中挑选一些可以用到的方法。
四、如何赞赏孩子
无效的夸奖方式:
宝贝,你真棒!你太了不起了!
这种评价式的赞赏,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孩子会想,我真的有那么棒吗?
正确的做法:
对孩子做的好的事情,表扬他,谢谢他,并告诉他为什么,简单说就是让孩子知道自己好在哪里。
1、描述你所看到的。
“沙发很平整,茶几前的垫子上很干净,书也都整齐地放在了书架上。”
2、描述你的感受。
“一进入客厅,我就觉得很舒服。”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你和姐姐约定帮她在奶奶面前保守秘密,你一直都没有告诉奶奶,这就叫做‘守信用’。”
上面这三句都是我和我家宝贝的对话,当然在第三件事情上,我告诉她,“如果你觉得这个事情对你和姐姐来说是不安全的,或者你自己不会判断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妈妈。”
关于赞赏的注意事项:
1、要让你的赞赏符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
2、避免触及他过去的弱点和失误。
3、过度的赞美可能会扰乱孩子自己完成事情的积极性。
4、当用“描述”表达你对孩子的赞赏时,孩子可能会重复不停地去做这件事。
五、如何面对自己的愤怒
我们也知道平和式教育的好处,可是有时候,我们真的会很生气,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1、应急方法:快去逃命。
如果我们真的很生气的时候,告诉孩子。
我就经常会和孩子说,妈妈现在很生气,想打人了,你快点逃!当然过后要告诉孩子原因。
2、用一个词表达:注意、小心。
3、说出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妈妈真的不喜欢你把脚伸到餐桌上,那样真的很不礼貌。”
4、如果真的发怒了,怎么弥补?
事情过去了,不要让它就那样过去了。过几天,等自己情绪好转以后,再和孩子谈一谈当时的情况,具体地来讨论、分析,和孩子一起商量具体的解决办法。
六、家长问答
1、孩子总说“不”, 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配合,我们也不能强硬。我们和孩子是没法拼出胜负的。所以,我们改变不了孩子的思维,就设法去改变他的情绪,设法用有趣的情形来解决问题。
比如说,上面的情况,孩子总喜欢把脚伸到餐桌上。我就假装自己是餐桌,捏着鼻子和她说,“哎呦,这是谁的臭脚啊,一直放在我的肚子上,臭死我了。”孩子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着一边把脚放下来。
2、孩子处在暴力期,总喜欢动手打人怎么办?
不厌其烦地重复,告诉孩子不要打人,我不喜欢你这样,你这样打我,我真的很痛。
3、孩子总是哼哼唧唧不说话,怎么办?
无效的方法是,制止。越制止,也许哼的会越起劲。因为这个时候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
我们要做的是确认,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可能是不舒服或是怎么了?可以告诉妈妈吗?”鼓励孩子说出来。
4、孩子老说谎怎么办?
理解孩子说谎的背后的原因。谎言通常代表了“愿望”或者“恐惧”。所以,我们最好针对孩子的“愿望”或者是“恐惧”来处理,而不是单单关注“说谎”。
——————————(其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