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精华解读&听读书笔记(334/FD247)

爱我羊 2020年6月30日12:52:35
评论
505

《空谷幽兰》精华解读&听读书笔记(334/FD247)

樊登:

各位好,欢迎收看樊登读书。今天我特别兴奋,因为我的偶像来到了我的身边,我们掌声欢迎比尔·波特先生。波特先生,我们讲过您一本书叫《寻人不遇》,很多人说,一边哭、一边听这个书。您为什么这么喜欢中国文化?

比尔·波特:

其实,我开始的时候,对中国文化没有什么兴趣。我在大学的时候 ,得到一个奖学金来学中文,我就发现中国文化有那么久、有那么了不起的东西,我们外国人都不知道。比方说,孔子、老子、孟子这样的,还有苏东坡、陶渊明,我非常喜欢读他们的诗。

樊登:

我听说您最喜欢的中国古人,就是苏东坡、陶渊明和韦应物,是这三个人吗?

比尔·波特:

差不多。还有寒山。我开始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意向来写书。我住在一个佛庙,在台湾。有一段时间,那个老和尚出版了寒山诗,他给了我一本。我说,确实是很好,非常简单,很像是用白话文,所以我从那时候开始翻译。然后,我翻译完了以后,过了三年,我离开这个庙。

我不要当和尚,我不要出家,可是我喜欢这个修行的环境。然后,我发现这个诗歌那么好,可是这是不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有这样的人吗?所以我也有意向来中国大陆看有没有隐士。

然后,我去了北京的时候,我认识了净慧法师,于是就问他,中国有没有隐士。他说,不知道,可是我听说在终南山还是有。所以我去西安,有一天我跑到终南山里面,然后,突然找到了很多隐士。那个时候,我没有什么意向来写一本书,我就看到底有没有寒山这样的人物而已。

樊登:

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空谷幽兰》,这书是比尔·波特先生的成名作。您是因为这本书才成为一个专业作家的,是吗?

比尔·波特:

我不是一个作家,我只是爱写而已,我所有出版的书都是为了自己写的,写书的时候会多了解一些东西。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有时候我觉得我是一个修行的人,可是我修得不好,所以我不是一个修行人。我写书,不会赚钱,突然中国人开始喜欢我的书,那可以说,我在中国也是一个作家。

樊登:

这是您跟中国的缘分。您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掌握了中国的古文?因为古文是很难掌握的东西。

比尔·波特:

这个都是因为我上辈子是中国人,一定是,因为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白话文,觉得很麻烦。我读了文言文,我觉得,比较简单、比较清楚,因为那个用的字比较少,所以我比较喜欢文言文。然后,我离开哥伦比亚大学,我去台湾住在庙里面很少讲话,所以我的白话文没有什么改进了。我开始的时候就看寒山,寒山很简单,不需要注解。

有时候,我在美国,有一些大学会请我演讲。我告诉他们,你随便跑到山里面,你没有办法,你可能过不了第一个冬天,那个生活是很美,可是即使你住在山里面很辛苦,非常辛苦,你住在山里面真的就是一个修行人。所以,大部分中国隐士的传统是这个样子,跟在大学读博士一样,当中国的隐士也是这样子,一段时间,不是一辈子当隐士。他们不一定是闭关,只是住在茅篷里。

在中国,不是每个山都有修行的人,可能只有1%的山里面有修行的人。那如果有一个山修行人不少,所以,他们都会相互知道彼此的存在,他们会相互帮忙。

樊登:

您是怎么去终南山,然后看到了些什么,还能记得当时的画面吗?

比尔·波特:

还记得。因为我很想去山里面,所以找了一个当地的女人,我跟另外一个会照相的外国朋友。我们对那个女人说,我们两个人要去山脚,你把我们放在山脚,然后过两天回来接我们。

顺着一个小路,我们开始爬到山里面,那个路很滑、很窄。大概爬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以后,有一个小庙,然后我去这个小庙里面问他们这里有没有隐士。他们说,隐士很多,他们告诉我们,所有的隐士他们都认识。

这是30年以前的旅程,第一天已经发现在终南山有很多隐士。当然现在的隐士比那个时候更多,有的人会失败了,很可惜,我觉得,一个人随便跑到山里面来修行,没有好好的准备太可惜了!因为他们失败了以后,再也不会去山里面修行了。

樊登:

那在别人告诉您这儿有隐士之后,您是朝哪儿去找的呢?

比尔·波特:

他们很清楚山里面的路,他们说,你走这条路,大概半个小时就可以了。

樊登:您见到的第一个隐士是谁?

比尔·波特:

第一个隐士就是圆晓法师,她是一个88岁的女人,很有名。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她那么有名。她当时在茅篷的外面弄白菜,看我们来,她欢迎我们。然后,她去里面把那个火弄好了,然后给我们做面条。然后她给我们讲了佛法。我问她,你为什么当一个隐士,生活是怎么样的?然后,第二天,我也去看另外一个隐士。

当时我就觉得,那我也应该写一本关于这个事情的书。因为我想外国人也有修行人,可是他们美国的修行人很有钱,而且你看这些修行人没有什么,他们也很快乐。

樊登:

这些隐士们日常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他们基本上怎么度过一天的生活?

比尔·波特:

他们差不多四点到五点钟起床,点一个煤油灯,现在他们用太阳能,然后他们念经、打坐到差不多六点,然后做吃的。太阳出来的时候,他们开始去外面办事。他们日常的工作就是把木材运上来,还需要挑水,还有要种菜,也要去浇野生的菜,还有野生的中药。因为山里面的隐士没有钱,他们每个月差不多需要一百块人民币。那如果他们找到一些野生的东西,他们可以卖给别人,有一些人会到山里面去给他们钱,所以他们会每天去外面找找。

所以,一个刚当隐士的人不知道野生的东西在哪里,可是因为有别的隐士在附近,他们会告诉那个新来的。所以,隐士的生活就是这样子,不是一个隐士,而是在一个隐士系统里面。他们之间也会保持一段距离,差不多15分钟的路程,每15分钟左右有一家。这就跟野生动物的领地一样。

如果有一个人需要木材,他们不会砍树,他们就是捡那些树枝。他们没有什么平地,所以这里种一些东西,那边种一些东西。如果有平地的话,下面的农夫会把这个地收起来。所以,隐士需要住在山上,山下坡的地方。

他们中也有很多假的隐士,特别在终南山,盖一个很漂亮的别墅。修行人都不管外在的条件,当一个修行人需要受一些苦。

樊登:您在那个山里边整个住了几天?

比尔·波特:

每次去大概住两三天,然后回西安休息一两天,然后再去。因为终南山很大,从东到西差不多有200公里左右。我来中国的时候都准备了地图,每一个峪我都知道。所以,我去山里面两三天,然后回西安洗澡、洗衣服,吃好一点的东西,然后再跑到里面去。

樊登:

那冬天怎么生活呢?我觉得那里边最难熬的是冬天吧?

比尔·波特:

对,所以他们很多人去终南山,受不了冬天,所以很快就下来了。但是,冬天是最好的修行时间,4月份到10月份左右,他们还有为生活必需品操劳,但是冬天他们都是打坐,每天可能打坐8个小时。当然,不是全部时间都打坐,他们打坐2个小时,吃一点东西,然后再打坐2个小时。他们每个茅篷都需要一个炕,天气那么冷,他们就把那个炕弄热一点。他们在炕上吃饭、睡觉 、打坐,基本生活起居都是在炕上的。

樊登:华山顶上也有隐士吗?

比尔·波特:

没有,华山没有。以前当然有,但是我当初找到的隐士已经下来了。后来我在山脚碰到他们,他们告诉我,因为华山变成一个游览地区,他们没办法在那里修行了。

樊登:

在山上遇到的这些隐士,您觉得,他们有什么共通之处吗?

比尔·波特:

差不多都很快乐,每次我爬山到一个茅篷,他们一看到我就会笑。因为他们可能是中国最穷的人,可是他们也是最美丽、最快乐的人,因为他们已经把很多东西放下了,他们什么都不管。

樊登:

完全不思考钱的问题吗?就是采点野菜去卖一下?

比尔·波特:

如果确实没有东西吃,过了几天,可能就会有人过来帮忙。山里面的隐士都会相互帮忙。他们都有一些认识的人,可能每个月会来一次,带一些米或是面粉。

樊登:

您采访过很多人,一般来讲,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突然做出决定要到山里去住?

比尔·波特:

他们觉得,如果一个人要修行到不一样的程度,就要一个人住在山里面。如果你不住在山里面,别人问你学什么东西,你会说老师教你的东西,你的话就是老师的话。如果你住在山里面,你的话变成你自己的话。你下山以后,别人会听得出来,他们知道你的话就是你的话,从你自己的经验而来。

樊登:

比如说您见过的这些人,他们会些什么呢?您有印象的,他们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

比尔·波特:快乐。怎么样变快乐……

樊登:

那会不会有人,比如,像我想象的那样,觉得生活的负担太重,压力好大、好烦,不想在这个城里边待,所以去山上住着,可能是因为看了你的书,受到了影响就跑去住,他没有经过前面的训练,有这种人吗?您知道中国唐代的时候,有一个说法叫终南捷径,有没有人是出于这种心态,躲在那个山里边沽名钓誉的?

比尔·波特:

三四千年以前的时候,中国最喜欢的就是一个老实的人。在唐代的时候,有的人不可以做官,考不上,就去盖个茅篷,然后那个皇帝不知道,以为我是比较好的人,所以请我下来。

樊登:

那您没有想过,在里边多住一些时间,比如说您也住上一年半载的,有这个冲动吗?

比尔·波特:

没有。我已经住过了。在台湾佛庙里,我住了差不多10年,我喜欢这样的修行环境,可是我受不了山里面的的辛苦。我觉得,真的太辛苦。我很钦佩他们,可是我是不一样的人。

樊登:

您最受不了的是什么呢,是没有洗澡的机会吗?

比尔·波特:

我喜欢洗热水。我住在台湾的佛庙里,我们一个礼拜有一次热水,就一天,每个人有一个桶子的热水。所以我不需要一个浴缸,我也可以习惯,但是,山里边真的是太苦了。反正我有太太,有两个孩子,有家。

樊登:您还不能够做到放下?

比尔·波特:

其实我可以,我两个孩子都三十几岁,我太太也比较讨厌我。

樊登:

您这样在中国一跑就要跑很长时间的,像您做那个《黄河之旅》,要从黄河的入海口一直走到头,这个对您的家庭来讲也是一个挑战吧?

比尔·波特:

是,可是我的婚姻状况不一样,因为我要和台湾女人结婚,她的父母亲有三个女儿,我要结婚的对象是最小的,她的工作是一个金饭碗,所以他们七年来一直不同意。最后,他们说,好,你可以结婚,可是你们只有周末可以在一起,星期一到星期六她要养我们。我也觉得,她那么孝顺,我很钦佩她。

樊登:中国没有这个风俗。

比尔·波特:

我知道,我岳母也知道,所以其实我的优点是,一个中国男生受不了这样的条件,可是我觉得很好,星期一到星期五,我一个人可以修行、可以看书、打坐,星期六我太太来了,很好,两天在一块儿,然后,星期天晚上走了。所以,到现在我们常常不在一块儿也没关系。我们习惯了,所以我们比较不一样。

樊登:

我觉得,您特别有写作的天分,虽然您说您不是一个专业的作家,但是《空谷幽兰》这本书第一句话就抓住了人。您第一句话写的是,孤独总是对我产生吸引力,真的吗?您从小就喜欢孤独,就喜欢一个人?

比尔·波特:

对。因为我家里的情况不好,比方说,我还是记得,在我们的客厅有一个沙发,我小时候常常在那个沙发的后面玩一玩,不让我的父母亲知道我在哪里,因为他们常常吵架。我父亲会打我母亲,他是个酒鬼,常常喝醉,所以我觉得孤独对我来讲是比较好的,我习惯了。

樊登:

后来您和您的父亲算是和解了吗?尽管他去世的时候,你也没回到美国。你们俩的内心和解了没有?

比尔·波特:

其实,我也是一个小孩子,我很爱我父亲,虽然他做了很多不好的事,可是我还是一个孩子,我爱我的父母亲,我也觉得我父母亲缺点很多,可是还是爱他们。

可是我住在庙里面的时候,有一天,那个老和尚说,刚刚有个电话说,你父亲死了。然后,一个礼拜以后,我觉得,我真的应该做点好事,所以,过几个礼拜我离开那个庙,就在台湾的一个山上14年,在一个农夫住的地方,然后我开始翻译寒山的诗,然后写《空谷幽兰》这样的书。

樊登:

中国文化在您的内心当中产生了哪些影响,您觉得,影响最大的方面是哪儿?

比尔·波特:

诗。我在外国的时候,不知道诗是什么东西,我们说诗就是poetry。可是中国的诗是很特别的,汉代的郑玄注解《诗经》,他说诗是什么意思,他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所以,中国的诗的特点是从心出来的,必须靠心。在国外,我们没有这个思想,没有把诗跟心连起来,有的人以为诗是用头脑作的,可是中国的诗就是从心出来的。我们为什么喜欢李白、杜甫,因为我们念他们的诗,我们看人的心,我们知道人的心。

樊登:

您经常给大家唱诗是吗,就是把诗歌用曲调唱出来,叫作吟诗?

比尔·波特:

对,我在台湾的时候,我的书法老师庄严,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管理书法跟画的人,他在台湾是很有名的书法老师,每星期六我都会去他家。

然后有一天,我问他,我听说中国人不是念诗,他们是吟诗,唱的。可是,我看这个诗没有什么音调,我说,怎么唱,怎么吟?他说,等一下,然后他去另外一个房间,回来后,他把一瓶酒放在桌子上说,这个样子吟。所以,他意思是,你需要把心打开,酒可以帮助你。当然,不一定需要酒,可是他觉得,最好听的就是你不管声音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喝酒,你会听取那个声音,如果你喝酒你不会管你唱得好的或者不好的。

如果没有碰到他,我不愿意唱,因为我不会唱诗,我不会唱音乐。可是喝一点酒,看中国的诗歌,那么美丽的。

樊登:

您会不会短短的一首,让大家听一下吟诗的状态,只要找到那个状态就好。我觉得,这首就很好,《寻王维不遇》里边这首。

比尔·波特: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很可惜我没有喝酒,如果喝酒的话,那个更漂亮。这样子随便,唱得不好,可是如果你这个样子,你会觉得你跟诗人的关系比较密切,你会感觉到他的心。因为中国的诗,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心,那个音乐其实不重要,你摸到那个心比音乐重要。

樊登:

您让我一下子明白,为什么古人吟诗了,那个声音、曲调跟词不一样,它不是按照规格来的。我们经常问,比如说,我们看《李白》那个话剧,然后李白在那儿吟诗,大家就喜欢问:准吗,古代有曲子吗?谁谱的呢?我们老想追求准不准。其实不需要,其实只需要追求,他借由这首诗,找到了李白当时写这首诗的感觉,两个人的心连在了一块儿就行了。

比尔·波特:

我是一个翻译家,就是必须找到那个人的心,如果找不到他的心就没有办法翻译好。

樊登:

所以,只翻译表面上的语言和找到那个诗带来的内心的感觉,这是不同的翻译层次。所以因为这件事,你在中国到处旅行。

比尔·波特:

有这个机会,很幸福,因为中国的历史那么长,文化那么丰富,所以我觉得很幸福。我还是记得,第一次去李白的坟墓,在马鞍山的那个当涂县,这是在1991年的时候,我跟两个外国朋友去这个地方。然后,突然我们坐在那个墓的前面,突然有一个游览队来了,大概20多个日本人,他们排队在那个墓的前面,然后突然他们唱李白的诗,用唐代的音调。这个让我很感动!

樊登:你还记得是哪首诗吗?

比尔·波特:

我写在书里面,可是我忘记了,《江南之旅》里面有这个故事。

樊登:

您为什么那么喜欢韦应物呢,因为在中国,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韦应物,为什么您特别喜欢他呢?野渡无人舟自横,那就是他的诗。

比尔·波特:

对,因为我喜欢那个人,他是皇帝身边的带刀侍卫,然后那个时候他做了很多比较乱七八糟的事情。可是,安史之乱的时候,他跑到一个庙里面,认识了一个女人,然后结婚了。然后,安史之乱结束了,他改变了所有的生活,他变成一个很好的人。所以我很喜欢这个人物。

樊登:

这是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所以,您的生活基本上就是一个在路上的状态,也可以这样子说,您更像是一个中国人,更像是一个中国的行脚僧。

比尔·波特:

对。我这一辈子都有这个闲,我喜欢在家里,过一个很朴素的、简单的生活,晚上喝一点酒,朋友来我也很高兴,可是我不会去外面交朋友。

樊登:

那现在有没有计划,下一个旅游的路线?

比尔·波特:

有一个计划,可是不知道会不会成功,这个计划来自于《穆天子传》。周代的时候,有一个周穆王,他去阿富汗(Afghanistan)找西王母,他留下一本书叫《穆天子传》。他把走什么路的路线全都写下来了。可是,我已经75岁,我觉得我走的路,可能已经差不多了。

樊登:

您现在有点走不动的感觉了吗?

比尔·波特:

已经开始了,我觉得今年开始,以前我都不管,什么事我都愿意做。今年75岁就有一点开始走不动了。真的,大家都要老了,也包括我。

樊登:

中国还有什么地方,是您特别想去的,但是一直还没去过的地方。

比尔·波特:东北。

樊登:

东北您一直没去过,如果您现在再旅行的话,您愿意带着其他人一起吗?多带一些。

比尔·波特:

对。有时候我带一些朋友,带一个团去寺庙或者去找文化方面的一些东西。明天我要跟一个中国朋友,我们要去邯郸,还有另外一些地方研究商代的一些地方。我很喜欢在中国旅游,看以前人住的地方,还有他们的坟墓,多了解他们的情况。

樊登:

您可能没想到,您影响了很多人对于生活的看法。好多人向您学的不光是文化,他们学的是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就觉得能够一个人走在路上,然后沉浸在生活里边,去体会。尤其是您在旅途上,遇到很多挫折的时候,您依然内心是非常开心的。

比尔·波特:

这是最好的。所以有人问我,你还要不要去中国旅游,以前去中国旅游是个冒险。现在没有什么冒险,那个宾馆太舒服,有热水,而且是24个小时有热水,还有高铁,那个车子不再是破的。

樊登:

我记得您去五台山的时候,您还记得去五台山吗,车子底下的那个路都露在脚底下,冷风钻进来的那种感觉。

比尔·波特:

对作家来说,这是最好的,如果路很顺,那要写什么东西呢?

樊登:

我再向您求证一件事,就是您在书里边写到,您有一天在美国的公园里边,突然遇到一个流浪汉跟您讲了猴人的故事,那是真的吗?

比尔·波特:

真的。现在还有人这样子住在树里面,其实他们是人,可是住在树上。在美国,我有个邻居从菲律宾来的,他太太也从菲律宾来,他说,真的,他小的时候也听说在菲律宾还有那样的地方。

樊登:

我总觉得您的书里边充满了隐喻,就是比喻的这些东西,像猴人就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可能是我们的一段归宿、一段缘分,然后,包括您和您父亲的这种关系等等。

咱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咱们不能无休止地谈下去,在最后,我觉得您能不能,给中国的观众一些建议。在您的角度看来,一个中国人想要获得中国文化当中最有滋养的内容或者最起码应该了解的部分,您推荐他们读哪些书?

比尔·波特:

我不会告诉他们读特别的书,因为中国文化是那么深,一定可以碰到一个东西,可以给你一个很好的帮助,在读中国文化上面的一些东西。可是,每个人会选择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的口味肯定跟别人的口味不一样。

樊登:

如果读诗的话呢,您推荐他们读谁的诗会比较好?

比尔·波特:

我很喜欢韦应物、柳宗元,我最近把柳宗元的诗翻成英文,秋天要在美国出版。

樊登:

我能够在您身上感觉到,您所学的这些禅、佛、诗对您性格的影响,因为您活得就很淡然。您想的就是自己想写什么,愿意写什么,然后觉得哪个人跟您产生了共鸣。特别令人钦佩!

比尔·波特:

谢谢。但是如果没有中国文化,那我不知道这一辈子会做什么。可是,一碰到中国文化,然后去台湾住了20年,我开始研究这些东西,我觉得,太好了,觉得很丰富,跟一个小孩子在糖果店里面一样。

樊登:

中国文化应该就是您父亲说的您要做的那一件好事吧?

比尔·波特:对。所以我终于找到一个好事。

樊登:谢谢,谢谢您,谢谢大家。樊登:

各位好,欢迎收看樊登读书。今天我特别兴奋,因为我的偶像来到了我的身边,我们掌声欢迎比尔·波特先生。波特先生,我们讲过您一本书叫《寻人不遇》,很多人说,一边哭、一边听这个书。您为什么这么喜欢中国文化?

比尔·波特:

其实,我开始的时候,对中国文化没有什么兴趣。我在大学的时候 ,得到一个奖学金来学中文,我就发现中国文化有那么久、有那么了不起的东西,我们外国人都不知道。比方说,孔子、老子、孟子这样的,还有苏东坡、陶渊明,我非常喜欢读他们的诗。

樊登:

我听说您最喜欢的中国古人,就是苏东坡、陶渊明和韦应物,是这三个人吗?

比尔·波特:

差不多。还有寒山。我开始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意向来写书。我住在一个佛庙,在台湾。有一段时间,那个老和尚出版了寒山诗,他给了我一本。我说,确实是很好,非常简单,很像是用白话文,所以我从那时候开始翻译。然后,我翻译完了以后,过了三年,我离开这个庙。

我不要当和尚,我不要出家,可是我喜欢这个修行的环境。然后,我发现这个诗歌那么好,可是这是不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有这样的人吗?所以我也有意向来中国大陆看有没有隐士。

然后,我去了北京的时候,我认识了净慧法师,于是就问他,中国有没有隐士。他说,不知道,可是我听说在终南山还是有。所以我去西安,有一天我跑到终南山里面,然后,突然找到了很多隐士。那个时候,我没有什么意向来写一本书,我就看到底有没有寒山这样的人物而已。

樊登:

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空谷幽兰》,这书是比尔·波特先生的成名作。您是因为这本书才成为一个专业作家的,是吗?

比尔·波特:

我不是一个作家,我只是爱写而已,我所有出版的书都是为了自己写的,写书的时候会多了解一些东西。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有时候我觉得我是一个修行的人,可是我修得不好,所以我不是一个修行人。我写书,不会赚钱,突然中国人开始喜欢我的书,那可以说,我在中国也是一个作家。

樊登:

这是您跟中国的缘分。您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掌握了中国的古文?因为古文是很难掌握的东西。

比尔·波特:

这个都是因为我上辈子是中国人,一定是,因为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白话文,觉得很麻烦。我读了文言文,我觉得,比较简单、比较清楚,因为那个用的字比较少,所以我比较喜欢文言文。然后,我离开哥伦比亚大学,我去台湾住在庙里面很少讲话,所以我的白话文没有什么改进了。我开始的时候就看寒山,寒山很简单,不需要注解。

有时候,我在美国,有一些大学会请我演讲。我告诉他们,你随便跑到山里面,你没有办法,你可能过不了第一个冬天,那个生活是很美,可是即使你住在山里面很辛苦,非常辛苦,你住在山里面真的就是一个修行人。所以,大部分中国隐士的传统是这个样子,跟在大学读博士一样,当中国的隐士也是这样子,一段时间,不是一辈子当隐士。他们不一定是闭关,只是住在茅篷里。

在中国,不是每个山都有修行的人,可能只有1%的山里面有修行的人。那如果有一个山修行人不少,所以,他们都会相互知道彼此的存在,他们会相互帮忙。

樊登:

您是怎么去终南山,然后看到了些什么,还能记得当时的画面吗?

比尔·波特:

还记得。因为我很想去山里面,所以找了一个当地的女人,我跟另外一个会照相的外国朋友。我们对那个女人说,我们两个人要去山脚,你把我们放在山脚,然后过两天回来接我们。

顺着一个小路,我们开始爬到山里面,那个路很滑、很窄。大概爬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以后,有一个小庙,然后我去这个小庙里面问他们这里有没有隐士。他们说,隐士很多,他们告诉我们,所有的隐士他们都认识。

这是30年以前的旅程,第一天已经发现在终南山有很多隐士。当然现在的隐士比那个时候更多,有的人会失败了,很可惜,我觉得,一个人随便跑到山里面来修行,没有好好的准备太可惜了!因为他们失败了以后,再也不会去山里面修行了。

樊登:

那在别人告诉您这儿有隐士之后,您是朝哪儿去找的呢?

比尔·波特:

他们很清楚山里面的路,他们说,你走这条路,大概半个小时就可以了。

樊登:您见到的第一个隐士是谁?

比尔·波特:

第一个隐士就是圆晓法师,她是一个88岁的女人,很有名。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她那么有名。她当时在茅篷的外面弄白菜,看我们来,她欢迎我们。然后,她去里面把那个火弄好了,然后给我们做面条。然后她给我们讲了佛法。我问她,你为什么当一个隐士,生活是怎么样的?然后,第二天,我也去看另外一个隐士。

当时我就觉得,那我也应该写一本关于这个事情的书。因为我想外国人也有修行人,可是他们美国的修行人很有钱,而且你看这些修行人没有什么,他们也很快乐。

樊登:

这些隐士们日常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他们基本上怎么度过一天的生活?

比尔·波特:

他们差不多四点到五点钟起床,点一个煤油灯,现在他们用太阳能,然后他们念经、打坐到差不多六点,然后做吃的。太阳出来的时候,他们开始去外面办事。他们日常的工作就是把木材运上来,还需要挑水,还有要种菜,也要去浇野生的菜,还有野生的中药。因为山里面的隐士没有钱,他们每个月差不多需要一百块人民币。那如果他们找到一些野生的东西,他们可以卖给别人,有一些人会到山里面去给他们钱,所以他们会每天去外面找找。

所以,一个刚当隐士的人不知道野生的东西在哪里,可是因为有别的隐士在附近,他们会告诉那个新来的。所以,隐士的生活就是这样子,不是一个隐士,而是在一个隐士系统里面。他们之间也会保持一段距离,差不多15分钟的路程,每15分钟左右有一家。这就跟野生动物的领地一样。

如果有一个人需要木材,他们不会砍树,他们就是捡那些树枝。他们没有什么平地,所以这里种一些东西,那边种一些东西。如果有平地的话,下面的农夫会把这个地收起来。所以,隐士需要住在山上,山下坡的地方。

他们中也有很多假的隐士,特别在终南山,盖一个很漂亮的别墅。修行人都不管外在的条件,当一个修行人需要受一些苦。

樊登:您在那个山里边整个住了几天?

比尔·波特:

每次去大概住两三天,然后回西安休息一两天,然后再去。因为终南山很大,从东到西差不多有200公里左右。我来中国的时候都准备了地图,每一个峪我都知道。所以,我去山里面两三天,然后回西安洗澡、洗衣服,吃好一点的东西,然后再跑到里面去。

樊登:

那冬天怎么生活呢?我觉得那里边最难熬的是冬天吧?

比尔·波特:

对,所以他们很多人去终南山,受不了冬天,所以很快就下来了。但是,冬天是最好的修行时间,4月份到10月份左右,他们还有为生活必需品操劳,但是冬天他们都是打坐,每天可能打坐8个小时。当然,不是全部时间都打坐,他们打坐2个小时,吃一点东西,然后再打坐2个小时。他们每个茅篷都需要一个炕,天气那么冷,他们就把那个炕弄热一点。他们在炕上吃饭、睡觉 、打坐,基本生活起居都是在炕上的。

樊登:华山顶上也有隐士吗?

比尔·波特:

没有,华山没有。以前当然有,但是我当初找到的隐士已经下来了。后来我在山脚碰到他们,他们告诉我,因为华山变成一个游览地区,他们没办法在那里修行了。

樊登:

在山上遇到的这些隐士,您觉得,他们有什么共通之处吗?

比尔·波特:

差不多都很快乐,每次我爬山到一个茅篷,他们一看到我就会笑。因为他们可能是中国最穷的人,可是他们也是最美丽、最快乐的人,因为他们已经把很多东西放下了,他们什么都不管。

樊登:

完全不思考钱的问题吗?就是采点野菜去卖一下?

比尔·波特:

如果确实没有东西吃,过了几天,可能就会有人过来帮忙。山里面的隐士都会相互帮忙。他们都有一些认识的人,可能每个月会来一次,带一些米或是面粉。

樊登:

您采访过很多人,一般来讲,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突然做出决定要到山里去住?

比尔·波特:

他们觉得,如果一个人要修行到不一样的程度,就要一个人住在山里面。如果你不住在山里面,别人问你学什么东西,你会说老师教你的东西,你的话就是老师的话。如果你住在山里面,你的话变成你自己的话。你下山以后,别人会听得出来,他们知道你的话就是你的话,从你自己的经验而来。

樊登:

比如说您见过的这些人,他们会些什么呢?您有印象的,他们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

比尔·波特:快乐。怎么样变快乐……

樊登:

那会不会有人,比如,像我想象的那样,觉得生活的负担太重,压力好大、好烦,不想在这个城里边待,所以去山上住着,可能是因为看了你的书,受到了影响就跑去住,他没有经过前面的训练,有这种人吗?您知道中国唐代的时候,有一个说法叫终南捷径,有没有人是出于这种心态,躲在那个山里边沽名钓誉的?

比尔·波特:

三四千年以前的时候,中国最喜欢的就是一个老实的人。在唐代的时候,有的人不可以做官,考不上,就去盖个茅篷,然后那个皇帝不知道,以为我是比较好的人,所以请我下来。

樊登:

那您没有想过,在里边多住一些时间,比如说您也住上一年半载的,有这个冲动吗?

比尔·波特:

没有。我已经住过了。在台湾佛庙里,我住了差不多10年,我喜欢这样的修行环境,可是我受不了山里面的的辛苦。我觉得,真的太辛苦。我很钦佩他们,可是我是不一样的人。

樊登:

您最受不了的是什么呢,是没有洗澡的机会吗?

比尔·波特:

我喜欢洗热水。我住在台湾的佛庙里,我们一个礼拜有一次热水,就一天,每个人有一个桶子的热水。所以我不需要一个浴缸,我也可以习惯,但是,山里边真的是太苦了。反正我有太太,有两个孩子,有家。

樊登:您还不能够做到放下?

比尔·波特:

其实我可以,我两个孩子都三十几岁,我太太也比较讨厌我。

樊登:

您这样在中国一跑就要跑很长时间的,像您做那个《黄河之旅》,要从黄河的入海口一直走到头,这个对您的家庭来讲也是一个挑战吧?

比尔·波特:

是,可是我的婚姻状况不一样,因为我要和台湾女人结婚,她的父母亲有三个女儿,我要结婚的对象是最小的,她的工作是一个金饭碗,所以他们七年来一直不同意。最后,他们说,好,你可以结婚,可是你们只有周末可以在一起,星期一到星期六她要养我们。我也觉得,她那么孝顺,我很钦佩她。

樊登:中国没有这个风俗。

比尔·波特:

我知道,我岳母也知道,所以其实我的优点是,一个中国男生受不了这样的条件,可是我觉得很好,星期一到星期五,我一个人可以修行、可以看书、打坐,星期六我太太来了,很好,两天在一块儿,然后,星期天晚上走了。所以,到现在我们常常不在一块儿也没关系。我们习惯了,所以我们比较不一样。

樊登:

我觉得,您特别有写作的天分,虽然您说您不是一个专业的作家,但是《空谷幽兰》这本书第一句话就抓住了人。您第一句话写的是,孤独总是对我产生吸引力,真的吗?您从小就喜欢孤独,就喜欢一个人?

比尔·波特:

对。因为我家里的情况不好,比方说,我还是记得,在我们的客厅有一个沙发,我小时候常常在那个沙发的后面玩一玩,不让我的父母亲知道我在哪里,因为他们常常吵架。我父亲会打我母亲,他是个酒鬼,常常喝醉,所以我觉得孤独对我来讲是比较好的,我习惯了。

樊登:

后来您和您的父亲算是和解了吗?尽管他去世的时候,你也没回到美国。你们俩的内心和解了没有?

比尔·波特:

其实,我也是一个小孩子,我很爱我父亲,虽然他做了很多不好的事,可是我还是一个孩子,我爱我的父母亲,我也觉得我父母亲缺点很多,可是还是爱他们。

可是我住在庙里面的时候,有一天,那个老和尚说,刚刚有个电话说,你父亲死了。然后,一个礼拜以后,我觉得,我真的应该做点好事,所以,过几个礼拜我离开那个庙,就在台湾的一个山上14年,在一个农夫住的地方,然后我开始翻译寒山的诗,然后写《空谷幽兰》这样的书。

樊登:

中国文化在您的内心当中产生了哪些影响,您觉得,影响最大的方面是哪儿?

比尔·波特:

诗。我在外国的时候,不知道诗是什么东西,我们说诗就是poetry。可是中国的诗是很特别的,汉代的郑玄注解《诗经》,他说诗是什么意思,他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所以,中国的诗的特点是从心出来的,必须靠心。在国外,我们没有这个思想,没有把诗跟心连起来,有的人以为诗是用头脑作的,可是中国的诗就是从心出来的。我们为什么喜欢李白、杜甫,因为我们念他们的诗,我们看人的心,我们知道人的心。

樊登:

您经常给大家唱诗是吗,就是把诗歌用曲调唱出来,叫作吟诗?

比尔·波特:

对,我在台湾的时候,我的书法老师庄严,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管理书法跟画的人,他在台湾是很有名的书法老师,每星期六我都会去他家。

然后有一天,我问他,我听说中国人不是念诗,他们是吟诗,唱的。可是,我看这个诗没有什么音调,我说,怎么唱,怎么吟?他说,等一下,然后他去另外一个房间,回来后,他把一瓶酒放在桌子上说,这个样子吟。所以,他意思是,你需要把心打开,酒可以帮助你。当然,不一定需要酒,可是他觉得,最好听的就是你不管声音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喝酒,你会听取那个声音,如果你喝酒你不会管你唱得好的或者不好的。

如果没有碰到他,我不愿意唱,因为我不会唱诗,我不会唱音乐。可是喝一点酒,看中国的诗歌,那么美丽的。

樊登:

您会不会短短的一首,让大家听一下吟诗的状态,只要找到那个状态就好。我觉得,这首就很好,《寻王维不遇》里边这首。

比尔·波特: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很可惜我没有喝酒,如果喝酒的话,那个更漂亮。这样子随便,唱得不好,可是如果你这个样子,你会觉得你跟诗人的关系比较密切,你会感觉到他的心。因为中国的诗,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心,那个音乐其实不重要,你摸到那个心比音乐重要。

樊登:

您让我一下子明白,为什么古人吟诗了,那个声音、曲调跟词不一样,它不是按照规格来的。我们经常问,比如说,我们看《李白》那个话剧,然后李白在那儿吟诗,大家就喜欢问:准吗,古代有曲子吗?谁谱的呢?我们老想追求准不准。其实不需要,其实只需要追求,他借由这首诗,找到了李白当时写这首诗的感觉,两个人的心连在了一块儿就行了。

比尔·波特:

我是一个翻译家,就是必须找到那个人的心,如果找不到他的心就没有办法翻译好。

樊登:

所以,只翻译表面上的语言和找到那个诗带来的内心的感觉,这是不同的翻译层次。所以因为这件事,你在中国到处旅行。

比尔·波特:

有这个机会,很幸福,因为中国的历史那么长,文化那么丰富,所以我觉得很幸福。我还是记得,第一次去李白的坟墓,在马鞍山的那个当涂县,这是在1991年的时候,我跟两个外国朋友去这个地方。然后,突然我们坐在那个墓的前面,突然有一个游览队来了,大概20多个日本人,他们排队在那个墓的前面,然后突然他们唱李白的诗,用唐代的音调。这个让我很感动!

樊登:你还记得是哪首诗吗?

比尔·波特:

我写在书里面,可是我忘记了,《江南之旅》里面有这个故事。

樊登:

您为什么那么喜欢韦应物呢,因为在中国,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韦应物,为什么您特别喜欢他呢?野渡无人舟自横,那就是他的诗。

比尔·波特:

对,因为我喜欢那个人,他是皇帝身边的带刀侍卫,然后那个时候他做了很多比较乱七八糟的事情。可是,安史之乱的时候,他跑到一个庙里面,认识了一个女人,然后结婚了。然后,安史之乱结束了,他改变了所有的生活,他变成一个很好的人。所以我很喜欢这个人物。

樊登:

这是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所以,您的生活基本上就是一个在路上的状态,也可以这样子说,您更像是一个中国人,更像是一个中国的行脚僧。

比尔·波特:

对。我这一辈子都有这个闲,我喜欢在家里,过一个很朴素的、简单的生活,晚上喝一点酒,朋友来我也很高兴,可是我不会去外面交朋友。

樊登:

那现在有没有计划,下一个旅游的路线?

比尔·波特:

有一个计划,可是不知道会不会成功,这个计划来自于《穆天子传》。周代的时候,有一个周穆王,他去阿富汗(Afghanistan)找西王母,他留下一本书叫《穆天子传》。他把走什么路的路线全都写下来了。可是,我已经75岁,我觉得我走的路,可能已经差不多了。

樊登:

您现在有点走不动的感觉了吗?

比尔·波特:

已经开始了,我觉得今年开始,以前我都不管,什么事我都愿意做。今年75岁就有一点开始走不动了。真的,大家都要老了,也包括我。

樊登:

中国还有什么地方,是您特别想去的,但是一直还没去过的地方。

比尔·波特:东北。

樊登:

东北您一直没去过,如果您现在再旅行的话,您愿意带着其他人一起吗?多带一些。

比尔·波特:

对。有时候我带一些朋友,带一个团去寺庙或者去找文化方面的一些东西。明天我要跟一个中国朋友,我们要去邯郸,还有另外一些地方研究商代的一些地方。我很喜欢在中国旅游,看以前人住的地方,还有他们的坟墓,多了解他们的情况。

樊登:

您可能没想到,您影响了很多人对于生活的看法。好多人向您学的不光是文化,他们学的是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就觉得能够一个人走在路上,然后沉浸在生活里边,去体会。尤其是您在旅途上,遇到很多挫折的时候,您依然内心是非常开心的。

比尔·波特:

这是最好的。所以有人问我,你还要不要去中国旅游,以前去中国旅游是个冒险。现在没有什么冒险,那个宾馆太舒服,有热水,而且是24个小时有热水,还有高铁,那个车子不再是破的。

樊登:

我记得您去五台山的时候,您还记得去五台山吗,车子底下的那个路都露在脚底下,冷风钻进来的那种感觉。

比尔·波特:

对作家来说,这是最好的,如果路很顺,那要写什么东西呢?

樊登:

我再向您求证一件事,就是您在书里边写到,您有一天在美国的公园里边,突然遇到一个流浪汉跟您讲了猴人的故事,那是真的吗?

比尔·波特:

真的。现在还有人这样子住在树里面,其实他们是人,可是住在树上。在美国,我有个邻居从菲律宾来的,他太太也从菲律宾来,他说,真的,他小的时候也听说在菲律宾还有那样的地方。

樊登:

我总觉得您的书里边充满了隐喻,就是比喻的这些东西,像猴人就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可能是我们的一段归宿、一段缘分,然后,包括您和您父亲的这种关系等等。

咱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咱们不能无休止地谈下去,在最后,我觉得您能不能,给中国的观众一些建议。在您的角度看来,一个中国人想要获得中国文化当中最有滋养的内容或者最起码应该了解的部分,您推荐他们读哪些书?

比尔·波特:

我不会告诉他们读特别的书,因为中国文化是那么深,一定可以碰到一个东西,可以给你一个很好的帮助,在读中国文化上面的一些东西。可是,每个人会选择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的口味肯定跟别人的口味不一样。

樊登:

如果读诗的话呢,您推荐他们读谁的诗会比较好?

比尔·波特:

我很喜欢韦应物、柳宗元,我最近把柳宗元的诗翻成英文,秋天要在美国出版。

樊登:

我能够在您身上感觉到,您所学的这些禅、佛、诗对您性格的影响,因为您活得就很淡然。您想的就是自己想写什么,愿意写什么,然后觉得哪个人跟您产生了共鸣。特别令人钦佩!

比尔·波特:

谢谢。但是如果没有中国文化,那我不知道这一辈子会做什么。可是,一碰到中国文化,然后去台湾住了20年,我开始研究这些东西,我觉得,太好了,觉得很丰富,跟一个小孩子在糖果店里面一样。

樊登:

中国文化应该就是您父亲说的您要做的那一件好事吧?

比尔·波特:对。所以我终于找到一个好事。

樊登:谢谢,谢谢您,谢谢大家。

爱我羊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