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听读书笔记(432/FD305)

爱我羊 2022年3月24日07:44:15
评论
412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听读书笔记(432/FD305)

【荐语】

本书从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无伤害、一致性、自我调整六个角度,道出了P.E.T.父母效能训练的精髓。

因为不越界,所以他人能够感受到尊重;因为不评判,所以他人愿意敞开;因为负责任,所以我们会拥有更完整的内在、更自由的自我;因为无伤害,我们会带着爱来与与他人、与世界相处;因为内外一致,所以我们感受得到彼此纯粹的初心……

如何与孩子一致性沟通?如何做到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让我们一起跟着本书,开启人际沟通的探索之旅吧!

【内容简介】

作为家庭教育领域内的标杆性人物之一,安心用十年的时间在《在远远的背后带领》一书中从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无伤害等6个角度,深入剖析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精髓,并通过日常的故事展示与孩子沟通的很好模式。

她的文字闪耀着强大的洞察力与缜密的逻辑推理,用彪悍温暖的方式揭示爱的,直戳人心。在远远的背后带领,教孩子不去伤害,也教孩子不被伤害,我们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就是孩子未来与的沟通方式。

【作者简介】

安心

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资深督导,T.E.T.教师效能训练课程中国督导,Y.E.T青少年效能训练课程中国督导。她深耕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十余年,作为国内家庭教育的标杆性人物之一,培训了近千名E.T.(效能沟通)讲师。

【阅读收获】

教孩子不去伤害,也教孩子不被伤害

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六个方式

引领我们看见孩子、发现自我

一致性沟通,不再做烦躁的父母

【精彩片段】

沟通的本质不在于论对错,而是在当下的那个片刻,谁被卡住?谁遇到问题?谁需要被帮助?谁要为此负责任?

如何做到不越界呢?在他人遭遇困扰时,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

于是在最亲密的关系里,当对方无法满足我们的期待时,就会激起我们最深的恐惧,关系越亲密,我们投射的感受越深。

溺爱不是爱,无条件养育不是放任和溺爱孩子。不去操控孩子的行为,不是说就得委屈和牺牲为人父母的需求。

我们很少审视自己的信念,活在自认为“对”的世界里。我们秉持的这些信念或价值观到底从何而来,是父母告诉我们的,是社会告诉我们的,还是由我们自己经验而来?

【思维导图】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听读书笔记(432/FD305)

【讲稿原文】

樊登:各位好,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叫作《在远远的背后带领》。有些书就是这样,一看书名你就知道它价值观正确。所以,当时我看了这个书的书名和封面,我就决定请这本书的作者来我们的演播间,然后做作者光临。欢迎您安心老师!您好!

安心:谢谢樊登老师!

樊登:安心老师从事这个家庭教育工作已经十几年的时间了哈。这本书的名字是怎么想到的?《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安心:其实樊登老师做过这么多图书。对于这个书名,你也应该有一些感觉。就是一本书,书名往往是最难的。我把内容写出来,有些时候其实蛮顺理成章的。那当时在出这本书的时候,我确实给了编辑很多的书名,都不满意。

那直到有一天我自己在想说,其实到底养育孩子应该是怎么样的一种养育的方法和方式?我去回顾了一下我自己养育我孩子的过程。以及这十几年我跟父母打交道的过程。我就发现说,但凡父母们把自己放在前面,就是很想去引领孩子等等,就会出现问题。就这个养育的过程当中父母就会焦头烂额。

然后我就去想,什么样的一种养育的姿态,反而能够令到养育这件事情轻松一些呢?比如说我们在一个场景里,我们跟孩子有一些活动。通常当父母们愿意置身其后。

樊登:观察。

安心:观察,跟随。然后去跟孩子保持这样的一种连接,它又不是断开的。就是说这种置身其后,我就觉得是一种最好的方式。那我就想那么置身其后,突然我就有一个词就冒出来,那就是我们虽然是带领,但是,是在远远的背后去带领。于是我当时就把这个书名发给我的编辑。编辑说,哎,就这个了。

樊登:确实它有一种矛盾感存在。因为我就在生活中观察很多父母走两个极端。要么就是他完全控制,他要求孩子按照他的想法做。这个很强迫。那最后的结果大家都能看得到,父母很累,孩子很累,而且不愉快。

还有一种他说,樊老师,你不用跟我讲,我已经学会了,不就是放养吗?就完全放弃了带领这件事。就是孩子的价值观他也不塑造,孩子的行为他也不管,最后孩子变得没有规矩。这就是我们说,如果你简单化地去处理父母跟孩子的关系的话,就容易走这样的极端。

但是如果能够做到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就虽然你让孩子成为了他生活的主角,他在前面走,但是实际上,我们用价值观在引领他。这就是这本书的内涵哈。

安心:是。

樊登:你所做的这个教育方式叫P.E.T。就是父母效能训练。能不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父母效能训练?

安心:嗯,那我所做的这个,这么些年我在讲的一个课程。就是这个刚才您提到的父母效能训练,那这个课程它其实是1962年的时候就有了。这个课程我们对它有一个名称,我们把它叫作全球第一父母课程。

那其实这个第一呢,并不是想标榜它是全球最好的这种亲子教育。它不是这一层的意思。那它的意思是说在时间性上面。课程的创建者叫托马斯·戈登。那托马斯·戈登,他其实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个心理学家。

那当时在1962年的时候,全球还没有说一门课程是专门为父母们设计的。但是因为他的工作就接触大量的父母孩子,所以他当时就在想说,全球所有的行业在他上岗之前,他都必须得接受一些培训。

但是偏偏这个天底下,最多人在从事的这个职业,也就是我们父母这个职业没有人去培训。所以父母们,其实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托马斯·戈登,就想出来的这样的一个想法,他说我要把心理学上的这些东西变得很简单,让父母们可以跟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沟通。

所以在1962年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一门课程,P.E.T.父母效能训练。那托马斯·戈登的一个初心,他说很多时候,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们都会备受责备,说你没有把孩子养好等等。那他提出来的一个初心就是父母不应该被责备,而是应该被培训。所以就有了这门课程。

樊登:这个社会上相互责备,好像是一种惯性,就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谁来负责,对吧?是你的问题还是他的问题,但实际上应该更多的站在说怎么办,怎么解决。

所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本书里的核心内容。我觉得如果您说是1962年的课程的话,这里边真的一定是发生了很多的迭代。因为这个概念都很新。这里边很多的工具在今天都不过时。

首先我们说第一章叫不越界,父母跟孩子之间的那个界限。比如你第一篇叫中国式界限。,这个界限到底在哪儿?应该怎么划分?

安心:那我觉得这个界限,其实在我自己学这个课程之前,我一听界限两个字,我就觉得很冰冷。就是界限是不是你是你,我是我。就是这种很有距离感的。

但是当我学了这个课程之后,我就发现说,哦,这个界限其实太好把握了。就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日常跟孩子,或者是跟他人接触,其实都有一个东西。就是我的感受。

就是当你的行为我是OK的,那个感受就是非常正向温暖的;那当你的行为已经令到我不OK了,那我的身体会是紧缩的,我的人会是退缩的。那其实就以自己的感受为准,或者是说以我自己的接纳度。那么事情如果我能够接纳的话,那么我就给到很多你的空间,很多的允许。

这一点是在亲子教育里头,非常少的一个。父母们很多时候都是不管我能不能接纳,就像您刚才说的,我要控制你,就最好你按照我来。但我们说就是这个界限就是,如果这个行为是我能够接纳的,那我要最大限度地给到你自由,让你有一种自主,自我负责的东西。那如果你确实已经干扰到我了。

樊登:谁干扰到谁?

安心:就是比如说孩子的行为。

樊登:是孩子干扰到父母,还是父母干扰到孩子?

安心:孩子。因为这个是从我的主体,从我的感受来出发。

樊登: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孩子的感受如果让我不舒服了。如果让我难受了,那我会怎么样呢?

安心:那我要负责任地去告诉孩子。但是他不是以一种评价,或者评判的方式。通常父母们可能就会说,你不应该这么做,或者是这么做是对的或是错的。

但是P.E.T(父母效能训练)让我很喜欢的一个地方,他说其实没有对和错。就是在这个情况下,这种情形下,谁受困扰了。

你比方说这个父母想要休息。然后孩子发出很大的声响。那我们传统来说,我们就会觉得这孩子不乖,他不好,他不顾及别人,是吧。但是其实在这里,真正产生的一个事情是,孩子在快乐的玩耍。

但是我不OK,我被干扰了,其实是我处在了一个问题区里头。那么我是被干扰的人,那这个时候,父母不需要去指责孩子说,你不应该这样,这就叫作越界了。

但是我怎么样不越界呢?我要告诉孩子,我想有一个安静的休息,但声音这么大呢,我没法休息。那通过这种非评判的,这种如实地去坦诚自己的(方式)。孩子就有机会去了解到说,当我这么做的时候,别人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他也会去调整他的行为。

樊登:这就叫作不去侵犯,然后也不被侵犯,是吧?那什么是被侵犯的状态呢?从父母的角度来看。

安心:从父母的角度,就比如说有些时候,比如说我经常听到父母们说,我的孩子就是会来弄一下我,踢一下我,打一下我。或者是要求我做一些就是我能力以外的。

樊登:有的孩子甚至揪妈妈的头发。

安心:太常见了。对,太常见了,就揪妈妈的头发。有些时候当我们进入父母这个角色的时候,不知不觉有些时候会把自己神化。就觉得我是你妈,我是你爸,我应该让着你点,或者我应该无私一点。那你就算有一些侵犯的行为,好好好,我忍着。

但这个往往会让孩子,他会一再地去试探。因为他不知道界限在哪儿里,我觉得其实这个对孩子的这种责任心,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

樊登:这就是为什么溺爱到最后,甚至会伤害父母的原因。

安心:溺爱其实我觉得也会伤害孩子。

樊登:对双方都伤害。因为他通过伤害父母来伤害自己。就是那个界限已经没有边了。这里边有一条叫作解除“都是因为我”的魔咒,这是什么意思?

安心:这个很好玩,这个是父母效能训练里头一个很精髓的地方。P.E.T.有一个概念叫作行为窗口。那么这个行为窗口就先区分说,现在这个事情发生了。那么受困扰的是谁?

那因为通常,刚才您也讲到。就是我们其实特别害怕,自己是错的一个。所以但凡有一个什么事情发生,我就觉得是不是我干了一点什么?是不是都是我?那这个就会令到关系很困难。那如果,本来就是孩子处在一个问题区,他有一些困扰。

你比如说这个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一些挫折了。然后回到家里来,他可能就不开心,可能耍点脾气什么的。然后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如果分不清楚是孩子需要有一些协助。父母可能就会也容易跳进这个问题去说,你干吗,你怎么回来就这样,我哪里对不起你了吗?他就会自己也就是跳进去。然后就是一桶浆糊。

但是如果说我很清晰说,有些时候他人有一些情绪也好,你孩子也好,老公也好。他其实跟我没有关系,其实他自身遭遇到了。那么这个时候我就有一些能力,从旁去做一些协助。

樊登:这也是一种界限。您说的这个状况,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甚至都很多,太多了。就是很多孩子长大了以后,他跟周围的人矛盾很多。原因是因为别人说什么他都觉得你在说我,你这是针对我。我每天要给我们的很多年轻员工做很多的工作,我说人家说的是事,人说的不是你。但他们就觉得很委屈,他们觉得我做错了事,觉得骂我。就是始终没有长大,没有把这个界限感确立清楚。

安心:对。所以我说这是一个魔咒。

樊登:应该从这么小的时候,就解决这个问题。

安心:是,我们很多这个我学员的孩子,就是特别好玩,他们就学会这一点。有些时候,当父母们有些情绪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反过来跟父母讲,妈妈,我知道现在你有情绪,它不关我事,你需要我帮助吗?孩子会跟妈妈说这些。

当父母用这样的方式,去跟孩子相处的时候,我们有好多父母跟我反馈说,太神奇了!说当我能够很清晰的时候,我的孩子也能够很清晰。

樊登:你看我们家前两天嘟嘟要找一个东西。上学需要一个证件,他一般都是自己收的。他收起来了以后,结果找不着了。后来那个他外公外婆就说,你要学会收东西,你的东西不能乱放,你怎么怎么样。然后他就委屈就哭。他就觉得他们这样说我。我放那个地方是固定的,他们给我收起来了。然后就在那儿难过地哭。您觉得这里边是谁越界了呢?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孩子没有掌握好这个不关我事的这个原则,还是外公外婆没有掌握好这个批评人的这个尺度?

安心:我觉得这就是沟通里头的一种障碍,那这个障碍就是指责,责备。就刚才我讲,明明是孩子遇到一个困扰的,对不对?那这个时候外公外婆,可能就是心里边就会产生一些焦急,焦虑。他就没办法去意识到说,这是孩子需要一些协作。现在这个嘟嘟找不到东西,有些着急了。那这里头有一个心理学上叫作......

樊登:投射。

安心:对。就是如果我能够这么清晰地,去帮你,倾听你,描述你现在的状态。嘟嘟反而有机会冷静下来。他一冷静下来,他反而知道说回想一下,我大概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

樊登:共情的这种描述就可以。

安心:但是如果说,你看你看,你平时东西叫你不要乱放。那个火一下子上来。

樊登:对,大量的家庭里面都这样说话的。都是说你看跟你说过多少次,你自己的事不好搞。就这样。

安心:对,我们把这个叫作沟通的绊脚石。

樊登:这其实是家长在这方面已经越界了。这样讲话是越界了。那孩子的那个感受有问题吗?,孩子会觉得我被欺负了,觉得这个他们老说我,都把锅甩在我头上这种。

安心:其实他还蛮正常的。

樊登:这是正常的反应。

安心:这是正常的反应。对,你比如说樊登老师,你今天这个这么一件事情烦恼了。然后旁边的人上来一通说,你都樊登老师,你不应该这样。你一听。

樊登:你凭什么?

安心:对。所以孩子的反应,我觉得还挺正常的。

樊登:所以这第一章。就是告诉我们说不要越界。就是不要因为自己过度的担心,或者是这种投射的情绪,牵扯到对方的麻烦当中去。而应该知道谁的麻烦归谁来解决。

我们要帮助孩子理清这件事,认清他的情绪。是这意思哈。

安心:其实很简单,如果是孩子遇到麻烦了,那我们就是一个协助者。那如果说我遇到麻烦了,那我就要为自己负起责任来,去很一致地去表达。然后这个表达不是说,你怎么不好了,这个表达是说此刻我发生什么了。这个是一个区分。

如果是说这个问题,是我们双方共同处的。比如说有些矛盾的冲突,好,那我们一起来解决。它界限其实也很简单。

樊登:这里边说孩子本有的一个智慧,叫自我修复,这个怎么理解呢?

安心:这个在根据我自己就是,多年的这种养育孩子,然后我也去观察其他的孩子,我就发现了,说很多孩子其实只要父母能够给到一些空间。那么他慢慢,他就会有一些自我的修复。

你比如说我的书里有写到,我妹的孩子,当他去上幼儿园的时候,他最早的有的时间回来,他就会有一些就是打一下我,或者是说用模仿老师的这些语气,来说一下我。然后我发现的时候,当我不去指责他,我甚至陪着他玩这些游戏,他慢慢慢慢地,他自己就回到一个正常的一个状态了。所以他其实都有一种自我修复的。

你比如说我的学员,前几天我有个学员遇到一种情况,就是这个带孩子的这个阿姨带了四年,然后这个阿姨要走了。然后这个妈妈就非常着急和紧张,她说怎么办?怎么办?孩子可能会不舍,但其实我们说,就是这个就很简单,就是允许他,就是让他可能有一些情绪的流动,有一些不舍。然后妈妈给到一些陪伴,这个自我修复就开始了。过段时间之后,他慢慢就接受了这个现状。他心里头也没有什么压抑的东西。

樊登:最多哭过一两次就可能没事了,甚至有的孩子都不会哭。

安心:因为他情绪流动了就好了。

樊登:所以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要给他一个空间,给他一个自我修复,自我成长的空间。但是昨天我还跟一个朋友聊天,就说因为现在很多独生子女,这个独生子女带来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父母的过度聚焦。

就是本来父母的生活中有很多事。你像我们小时候好几个孩子的话,那父母要忙工作,要照顾老大,老二,都不一样。现在就剩一个孩子以后,全家四个老人,加上两个父母,六个人对一个孩子,再加保姆全部盯着这一个孩子。这种过度的聚焦,导致孩子没有自我修复的可能。

安心:就是你想,我每一个举动,都在很多双眼睛之下。

樊登:你是不是不高兴?你有什么感觉,你需要我帮你做什么?就这孩子想自我修复都没机会。旁边人老哄着他,老去搞他,或者指责他,说他。所以你现在想想,这做一个孩子压力太大了。

安心:是,我常常跟我们学员讲,我说什么是爱?爱就是创造空间让事情得以发生。所以就是能够给到孩子一些空间感,一些隐私感,其实是有助于他自己内在很完备地、完善地去发展他的自我。

樊登:甚至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在看什么书,在玩什么游戏,在看什么电视,他都要伸手说不要做了,换那个。你完全没有让他去体会去改变的机会,去探索他的生命。

安心:我前段时间跟一个做教育很有名的一个教授去聊当下这种孩子的这种状况。因为他接触很多的中学生,他说很多的中学生,现在就是社会上出现的这种佛系、空心病。就是我不知道我要什么,什么都好。这其实是挺可怕的。所以他这个跟父母,跟孩子的互动也有关系。孩子对这个感兴趣,父母说,这个不要,不要,你要这个这个。久而久之他说,你说了算,我自己,我也不去思考。

樊登:所谓独立的选择,独立的空间,是来自于他有这个机会。我们如果剥夺了他这个机会的话,就没有独立性。

安心:对。然后反过来,有些时候,父母就会说,你看我这孩子,他都不独立,不自主,他其实前面已经被剥夺了。

樊登:所以第一件事就是首先要把界限搞清楚。你是你的事,我是我的事,我不会操太多的心。

安心:是,同时我又是当你需要的时候,我会陪伴到你。

樊登:而且要分清楚说这事不是指责。而是我有我的感受,我有我的情绪。那我也能看到你有你的感受,你有你的情绪,我们来解决问题,

安心:对相互有很多的允许和信任。

樊登:这把我们之前讲的《非暴力沟通》,什么《关键对话》全都融在这里边了。那接下来第二章讲不评判。就是第一个标题就特有意思,没有不乖这回事。这不乖的孩子太多了,您这儿竟然说没有不乖这回事。

安心:对,那通常我们会觉得说孩子,这个比如说我们说孩子撒谎也好,孩子这个行为是为了寻求关注等等。托马斯·戈登很有意思,他说不存在偏差行为。他说所有父母认为说孩子不乖,其实背后都是因为孩子有一些未被满足的需求。

然后他也说,那说孩子不乖,其实是一种标签,这里头也有一些不平等、不够尊重的地方。他说你会说一个大人不乖吗?樊登老师你不乖。

樊登:我做大人的时候就是说你不职业,你比较笨。就是骂人了基本上。但是确实很少用不乖这样的词。

安心:对,父母效能训练他是非常人本的。因为他整个是源自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他是哪怕是一个婴幼儿,他都用很平等的语言去沟通。所以他说其实没有所谓的不乖。当我有一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那我可能就会有一些行为上,会出现一些行为上,通过行为来表达。

樊登:你看我举个例子,您来帮分析一下。前两天我一个朋友,他从来不打孩子的。结果,前两天打了他孩子一顿,过来跟我讲的时候,也觉得挺痛心的。他自己也觉得很痛心。他儿子一个暑假,北京这次暑假这么长时间,漫长的暑假,一个暑假过去,一张作业都没写。就是所有的作业完全没写。

后来到学校去以后,老师说怎么一个字都没写,就把家长找来骂了一顿。他回家打了他儿子一耳光。这听起来我们也很难过,那你说这种行为也叫作不乖?

安心:他其实是,就是我们要去看一个行为的表面。就是如果单纯从行为的表面上,我们可能会说,这个孩子不乖,这个孩子怎么样。但实际上父母效能训练的养育它其实是说,我们要透过表面的行为。然后去看到底下孩子正在发生什么?那他其实如果说在这里头,他如果到最后一天,说一个字都没有交,他一定是发生了一些什么。那父母其实要去好奇的是这个部分。宝宝,今天听到老师这么说,我也觉得很惊讶,那同时我也很好奇就是为什么整个暑假,这么漫长一个暑假,你一个字都没写?

樊登:就是我就玩得很开心呗,我觉得特别好。

安心:其实他有一些需求是他要放松。

樊登:我忘了这事了。

安心:忘了这事了,对,这个其实回过头来,我们要去看到说,那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父母,那我给到孩子的关注是多少。那P.E.T.里头有强调一点就是说,如果孩子一旦出现一些我不能接纳的行为,我是要及时表达的,那他就不会累积。

所以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其实双方都有一些未尽的责任。

樊登:就说明他们整个暑假期间,压根就没关注过这事,要不然不至于一个字都不写。所以就是双方还是要着重于解决问题,探究需求,探究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没有得到满足。

安心:对,从需求的层面上。

樊登:但是不评判确实很难做到,大量的家长就喜欢评判。那怎么才能够帮助家长,做到不评判,就事论事,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安心:这个点确实是,我经常也会被父母问到。那我觉得其实就是父母,就像咱们这个樊登平台提出来的,父母要学习。因为我要意识到说,评判带来的障碍,我首先要去意识到评判带来的障碍。

因为评判往往就是让人际关系会更恶化,或者让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会更远。那么当我意识到这个的时候,那我就开始说,那我怎么去学习,用不评判的语言。那其实很简单,其实所谓的不评判。就是我不是说,我不说你不乖,你这个不够,不听话,你不听话,你懒。就不说这些标签性的语言就好了。就是描述发生了什么?

比方我刚才说的,那爸爸留意到这儿个暑假过去了,你一个字的作业都没有写,我在说的就是一种客观事实。只要能够这么描述,我就从那个评判里头出来了。所以它其实也很简单,对,那这么说了以后有什么好处呢?

你比如说我去讲一个孩子,你看你这么懒,你看你丢三落四。樊登老师,假设你是那个孩子,你听到别人这么说你,你是什么感觉?

樊登:委屈。就是我其实不总是丢三落四,今天是因为那个那个事。所以才丢了东西。

安心:对,对,那假设我把事实描述出来,说,哎,那个宝贝啊,妈妈留意到你今天去上学的时候,你忘了带数学本。昨天你是忘了带那个铅笔盒了。你听到我把你这个事实描述出来,你这个有些什么感觉?

樊登:哦,真是,还真忘了两次。

安心:它就是这个作用,你前面一种,你会跟我产生一个对抗。但是后面这种你会意识到说,还真是。我们之间其实还是挺融洽的,你也没有对抗我,我也没有对抗你。

樊登:那您有没有分析过。就是为什么大量的家长,包括爷爷奶奶就是喜欢贴标签的。你比如说我,我就见过很多人就是,说我这孩子就是没有自律性。我这孩子拿到手机就放不下来。就好多人就是喜欢给孩子下这样的定义,这个心理的原因是什么?

安心:我觉得其实这个是两方面,一个就是习惯了。就是有些时候像传家宝一样,代代相传,我做错事情或者怎么样,我的父母是这么对我的。好,我习得了这种。

然后我也变成习惯了,就慢慢我也内化了。于是我也这么对待我的孩子。所以它变成像传家宝一样,它是一种习惯,或者是说它也是一种习性,那还有一个就是如果我去说是你的错,你做得不好,那我就对了。

樊登:我就没错了。

安心:我就没错了,对对对。所以它也有这一层。

樊登:所以我有时候经常讲课的时候说,一个责怪孩子写作业写错的妈妈,其实自己还是一个8岁的小女孩。

安心:绝对是这样子。

樊登:就是她当年在这方面,可能受过挫折。所以那种伤痛投射在自己心里边,一看到这儿个现场发生,马上反映出来,这次可不怪我。所以你听那个父母们,在指责孩子的时候说的那些话,都是推卸责任的话。就是妈妈有没有跟你说过?妈妈跟你说过多少次!

安心:你说得实在太对了,确实是这样子,对。

樊登:她就是把责任摘清楚。实际上我们跟孩子在一起,我觉得像您这里边说要划清界限,然后不要评判对方。其实核心就是父母得长大,父母得是一个成年人,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相互指责,推卸责任的思路。

安心:我们现在在很多的家庭里头,就恰恰就是你说的这个点,父母他本身没有长大。然后他有很多时候。就是该很正向的、正面去表达的,他没有。然后他就去指责孩子,那甚至有些时候,有些越界把孩子该负的责任也拿走了。于是,孩子也变成一个没有什么机会去自我负责的,他也没有长大。到最后就变成一个孩子对着另外一个孩子。然后,这个孩子长大了之后,他再去对他的孩子,他也是这样。

樊登:很多家里边的状况,有一种状况就是爸爸和儿子之间的这种对抗。你明眼一看,就是两个小孩在对抗,只不过那个爸爸比较强悍,他打得过这个孩子。所以就搞得家里鸡飞狗跳,确实是没长大是特别要命的一件事。

我经常劝这些家长,我说你想想看,一个小孩子学中文,中文是全世界最难学的语言。但是没有谁家的孩子不会说中文。你都学会了,这么难学的语言,说得那么溜,为什么呢?然后到了加减乘除,反倒不会。

我们有一个员工的孩子,上一年级,写个加号,五加三,等于,不是,他是五减三等于八。就是他减号,加号分不清。然后那个家长,就特别认真地盯着那孩子说,这怎么能搞错呢?你写的什么号!这是什么号!然后那孩子头朝天,这样坐那儿,回避。孩子不跟他聊,他回避。

然后我就赶紧给他留言,还发出来的视频给我们看,我说你太认真了。就是把加号,减号弄反,这件事太可爱了,这是一个很可爱的事,很萌。没见过,你应该跟他一块儿为这件事开心。

你现在想想,一个孩子三岁前,能把中文学会的原因就是父母没有因为这件事发过飙。父母从来不会因为你说错了一句话,说:“你别学中文了”,就这样。反而孩子有些时候说的这种很萌的话,全家都高兴,觉得好玩。所以这个孩子才敢一路,什么话都敢说,最后把中文学会。

但是一到上小学,父母立刻翻脸了,加减乘除这么简单的事,父母都能翻脸。这种翻脸的,推卸责任的方法。就是使得孩子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吃力的原因。

安心:对,这件事情真的是,变成现在很多中国父母的痛处。就变成就是一辅导作业就是各种投射就出来了。然后孩子的认知就是作业就是很痛苦的,那还怎么写作业呢?

樊登:对,所以第二章很重要。就是学会不评判,问题是用来了解的,而不只是解决。就是很多父母,连解决这一步都没做到,三个层面,我觉得。第一个层面是,先分清责任。大量的父母是在分清责任这个层面上徘徊。然后才是解决问题,很多父母越界帮孩子解决问题,然后最后,是您说的这个了解。

安心:其实应该要倒过来。

樊登:就是你应该做到的是去了解,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去倾听,你看这里边最后一节是倾听,去倾听,去了解。然后让孩子感受到你跟他的共情。

安心:对,这就是在创造空间。

樊登:我们有很多所谓好的父母,能够做到我不骂你,就已经不错了。但是我伸手替你把它解决了。这就只停留在解决问题这个层面。

安心:对。然后回过头来还说孩子没本事,不自立。

樊登:这个就叫作问题是用来了解的,而不只是解决。这个第三章叫负责任,这一章一章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您能跟我们讲讲吗?为什么从这个不越界,到不评判,到负责任。

安心:那不越界和不评判。其实首先说的是孩子被困扰的时候,父母的最佳心态。就是我不是一种越界。就像你刚才说的,我不是帮你把问题解决了,这就越界了。而是一种允许,一种给到空间。

那不评判就是我要这么去做,我必须得有一个不评判的心态,我才能够做到。一旦我开始评判,我也很难去协助到你了。所以我是先讲的就是说,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

樊登:调整好父母的心态,这是前两章的作用,那负责任呢?

安心:负责任就是刚才您说的,有些情况下,其实是孩子干扰到了父母,孩子侵犯到了父母,那这个时候,父母他要有一种成人的,这样的一种姿态,我要负起责任来,去告诉我的孩子这件事情的发生,此时此刻我的感受是什么?所以他其实是一种自我负责。

那如果我变成一种指责,你这样子不对,你这样子不乖。那其实我没有站在一个自我负责的这个角度上,那我的孩子,也学不会说当他人干扰我的时候,我可以怎么样去表达。所以其实父母,有这样的一种自我负责的状态。我想说的是,当我们自己遇到困扰的时候,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心态。

樊登:就是您这儿说的,做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的父母,对,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吗?

安心:好多时候,父母其实对孩子都是在发泄情绪。你比如说,我今天这个在这件事情上不开心,那件事情上不开心。回到家我一打开门,我的孩子没写作业,哇,那个气不打一处来。

樊登:我见过这种场景特好玩。到家里边以后,跟孩子先说这么一句话,说我今天情绪不好,你别惹我,对吗?这个话我听得阴森恐怖。就是让孩子会觉得说,完了,今天晚上不敢说话了,这就是一种,不对自己情绪负责的态度。

安心:是的,是的,对。然后孩子弱小嘛。所以这个比较安全嘛。所以很多父母其实意识不到,我们为什么很多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没有什么反击能力,安全了。所以这个,对自己的情绪是自我负责,其实是很重要的。

樊登:那怎么才能自我负责呢?

安心:要意识到说就是,首先我的这样的一些情绪,其实不是因为我的孩子不写作业,不是因为我的孩子说的什么?我前面一定是有很多的累积,就首先还是意识层面的东西,就之前我们其实没有去,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之前我们都会觉得,就是因为他这样啊,那你很难做到自我负责任。

但是我首先有一个觉知的过程。我会知道说其实不写作业,它就只是一件事情。那我会有这么大的情绪,这个情绪已经不是空穴来风。它一定是我自身有很多的累积。那所以这个地方,就是我要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正好是在这个地方。

有些时候一些情绪的这个累积,它还不是近期的累积。比如说刚才你讲到的,有一些投射的这样的一个概念。它已经长年累月,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情绪了。

樊登:就是我经常提醒很多父母是说,孩子不写作业这一件事,在不同的家庭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的家里边甚至还觉得挺开心,无所谓。我还见过有的妈妈,主动要求孩子别写作业,说那作业太多了别写了,咱们玩去吧。

那为什么会在你们家,变得这么吓人,其实核心不是那件事。你看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家是不一样的,核心是你的压力太大。就是我们讲过一本书,叫《感受爱》。就其实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些爱。那为什么有的人感受不到。就是当一个人生活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的时候,他就感受不到那些美好的东西。

安心:对,没有空间,还是我没有一个空间去感受爱。

樊登:所以您在这章的建议。就是希望父母首先能够觉知自己,是在发泄情绪。你能够知道说我这是没有负责任,我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就好了。那这个会不会让很多父母会觉得,因为我现在,是站在大量的父母的角度提问,很多父母会觉得这样我太累。我本来好不容易找一个能发泄的地,你现在让我连这个也堵上了。我不能发泄,我怎么办这种?

安心:其实不是说不能发泄。就是我对于很多来到我工作坊里头的父母说,我不是要你们去变相地压抑。我也不是要你们不拒绝自己的情绪。就是反而相反的,当我意识到这个部分是属于我的,那我就学习我怎么样去表达出来。

就是有两个不同的地方,发泄情绪和表达感受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发泄情绪指的是行为上的,语言上的骂,或者行为上,甚至会打孩子,这种是属于一种发泄型的。

但你比如说,你今天回到家,看到孩子都七八点了,作业还没写。你这个时候你去表达感受,我是很鼓励,很赞成的。

比如说,八点了,妈妈留意到你今天作业还没写。她这个就是一个我自己心里边,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妈妈有一些开始有些担忧了,我去跟你表达感受。而不是说你怎么还不写作业,这都什么时候了,这是一种发泄。所以它其实是两个不同的状态。

樊登:其实如果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去表达,你很快就能够走出来。甚至能够感受到,周围的人对你的善意。这才是真正的休息,才是真正的,找到了人际关系的支持。

但是好多人,就觉得说只有让我大喊大叫出来。我似乎要伤害周围的人,我才能够减少自身的伤害。实际上是让这个伤害,在空间里边不断地回荡,最后你会收获到更多的伤害。

安心:对,我通常就会访问父母,我说当你去哄孩子,或者是去打孩子的时候,我说你喜欢那样的自己吗?他们一般都会告诉我,其实不喜欢的。

我说当你能够稍微心平气和一些,去真正地把你当下的感受,去跟孩子做一个表达呢?他说我比较喜欢那样的自己。

樊登:您知道这里边有个恶性循环,恶性循环就在于她越发脾气,越不喜欢自己,她心境越糟糕,越破罐子破摔。最后说反正你们都不喜欢我,我就更凶,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一个不学习的、不改变的一个人的恶性循环。

但是,如果她愿意努力做出这一步改变,说我今天开始不发脾气了,我把发脾气改成跟别人沟通。

安心:对,就是要表达自己。

樊登:再说我观察到的事,然后她才能够爱上自己,她才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看到自己的微笑,觉得自己笑起来很漂亮,然后自信心提升,下一步再做这件事就更容易。

所以人生,其实人生永远都处在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之间。就看你的选择。就是你的选择,你选择要努力地去做,还是放任自己按照老方法去碰壁。

安心:对,这是一个意愿,一个选择而已。

樊登:这里边有一个标题我很感兴趣。就是,能自我负责就能自律,这是说孩子是吧?

安心:对的,对。因为这个对我来说,它就是一个正向比例的关系。就是当父母给到更多的空间,让孩子从小学会对自己的事情去负责任。那一个负责任的孩子,他肯定是自律的。

当他有越多的自我负责任的地方,他的自律就会越多。所以父母效能训练,我们也把它叫作用父母效能训练的方式养育,就是唤醒孩子的自律。

樊登:您陪孩子写作业吗?在家里。

安心:我不陪。

樊登:是多大就不陪?

安心:从他上小学开始,我就不陪。

樊登:真好,咱们俩一样。我是我儿子上幼儿园,他们老师让做那种作业什么的,都是他自己做。就交那种最烂的手工交上去,我们也不管。然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没有人跟他写作业。

安心:对,我们家也是这样。

樊登:结果他反倒学得很好。就是他自己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会有自律性。

安心:我女儿,我总是有些时候说,我说我不是王婆卖瓜,我女儿非常优秀。我没有操心过她的学习,但她的学习成绩很好。

樊登:咱俩这样说话特别招人恨。就是我每次跟家长们,说这个话的时候,大家就会说,为什么你们都是别人家的孩子,那种感觉。我说我认识不止我一家,不止安心老师一家,我认识很多家非常优秀的孩子。

我说的非常优秀,不是学习成绩好,而是全方位优秀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共同的特点,就是懂得放手。不是不关注,懂得放手,懂得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反而这些父母自己的生活也过得很精彩。

安心:这个太重要了。

樊登:然后孩子们就变得很棒。因为他自己会有自己的节奏,安排自己的时间。很多父母听我讲这个,以为我们是在炫耀,以为我们是在瞎说。

安心:其实真不是。

樊登:其实还真不是。就是我见过很多很操心的父母,整天盯着孩子,陪着孩子写作业。孩子跟他们的关系普遍不好。就是因为空间就这么大,你给它全占完了,你让孩子往哪儿占。所以最后孩子就会觉得,跟你在一块儿压迫感很强,逼迫然后吵架。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们要讲这么多次呢?就大量的家庭是完全无感的,对这个东西。

安心:嗯,其实是反反复复,其实就是在讲就是放手,让孩子有空间,自我负责。

樊登:这点我要请教您。因为我总是在看书上的一些东西,您是有一个训练营。就是您一般怎么能够改变父母对于管控孩子的执着。就是他不盯着他就不放心。他晚上一定要盯着孩子写作业,这您有什么窍门吗?有什么方法能够让他一下子放松一点?

安心:其实我没什么窍门的。但是父母们会有一个窍门。就是什么呢?就是通常当父母觉得苦受够了,他就OK了。所以我通常就会问他们,你这么管,你这么尽心尽力,这么抓住,你现在状况怎么样?不行,我说对呀,那你都已经重复了很多年都不行了,你还要继续重复吗?你的苦吃够了没?

樊登:好问题,我有时候还会问这些父母,我说你爸妈当年是这么对你的吗?他说也是。我说有用吗?他说好像没什么用。就是你爸妈这样对你也没用,然后你现在来一个加强版的,对你的孩子,更没用。

安心:对,现在真的是加强版,就像你说的,六双眼睛盯着一个。

樊登:好多父母是对自己的失败,有一个错误的归因。什么叫错误的归因,他说我就是因为,当年没听我爸妈的话。他错误地归因为,他没有听他爸妈的话。爸妈让我考大学,没考好,让我写作业,我没好好写。

实际上这个归因太简单了,实际上是你爸妈当年的教育方法就错了。你作为一个孩子你本身没错,你可以长得很好。他们的方法错了才导致你变成了这个样子。然后你现在竟然反思说,我当年如果听话就好了。于是用加强版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错得更离谱。

安心:人其实这样的,都有一种自责的倾向。自责和责备他人,其实是一个铜板的两面。当我们越会自责的时候,我们也越会责备他人,责怪别人。

樊登:这个太重要了。

安心:所以就是他说我错了,我不对。所以这个反过来的另一面,就总想去说别人错了,别人不对。

樊登:所以另外一个铜板的两面。就是我接纳我自己,同时我也接纳别人。

安心:对,我有更多的自我接纳,我就能够给到别人更多的接纳。

樊登:你就知道我为什么在生活中,对别人的要求那么少了。就是我对自己特接纳,我觉得怎么都行,无所谓。你看他们录像,要搞这个搞那个什么,哪个景要调一下,我说可以可以,行了没事,是吧。

樊登:就是当我对自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的时候,我对其他人就放松了很多。

安心:对。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就当你对其他人是放松的,他们反而会越做越好。

樊登:就他们会要求自己,他们会管好自己这样。就是他的空间就有了。

安心:对,他的自主性,他的这种独立性,负责性。

樊登:你看你再往前延伸一步,你到工作上看,一个到处指责的老板,就会发现员工有做不完的错事。

安心:唯唯诺诺嘛,担心害怕做错。

樊登:因为员工的行为就是看,别让老板看见,哪个地方有问题。他的眼睛只会想到老板怎么看。他自己根本看不到东西了。所以这是一模一样,您刚说这个硬币的一体两面,这个太重要了。喜欢责怪别人,然后就不断地自责,两头跑。分别两面硬币,你选哪个?

安心:人和人的相处,就是有这种放松的氛围特别重要。

樊登:太好了,这是第三章,要教我们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让孩子也能够学会为他的事情负责,从而他才会有自律性。然后第四章叫无伤害。这个当然是所有的家庭,都追求的东西了。就是怎么说才能无伤害?

安心:是,无伤害的第一个。就是说我要收回这种标签性的、攻击性的语言。那我刚才说前面两章是针对孩子处在一个困扰里头,我们可以怎么做。那基本上第三、第四章就是父母处在一个困扰里的时候,我们怎么做。刚才我们提到的就是这种负责任,他是一种心态上具备的负责任。

第二个无伤害,其实就是语言上行为上,我怎么去做到无伤害。比如说我不去给他贴很多的标签。贴标签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会朝着你这个标签的方向去发展。有一种心理上的暗示,自我应验。所以这种无伤害,就是我把这种说你笨啦,你不好。

樊登:这个有一个心理学的词,叫投射式认同。就是孩子会相信父母说的话,最后长成父母说的那个样子。

安心:对,自我应验。长成父母说的。

樊登:您这一点跟我的价值观又是一样,叫零惩罚,零奖赏的养育观。这个惩罚和奖赏,是爸爸妈妈最喜欢用的东西,一个是威胁,一个是交换。您这说零惩罚,领奖赏,这不要贴小红花,不要奖励自行车,要啥自行车!那拿什么东西,来促使孩子的行为发生改变呢?

安心:这里头有一个很好的,很好玩的一个点。就是所有的这种惩罚和奖赏,它其实都是父母使用自身的这种权威来操作的。那这对孩子来说,他就变成是如果我有一个行为是因为惩罚或者因为奖赏而发生,它就是一种外部的动力。

那其实我们父母,都不希望说孩子所有的行为,是源自于外部要我怎么样。我们希望孩子其实是有一种内在动力,一种内驱力,一种自律。

樊登:您说的这个并不是父母们的共识,大量的父母,压根没有意识到这儿一点。他没有意识到说一个孩子的,这个动力来自内部和外部,有什么区别。他只看说你考了多少分,你第几。

那天我在候机室,听到一个妈妈坐到我背后打电话,说你这次考得怎么样,那个语气。然后她儿子说语文全班第一,声音特别大,我能听见她儿子说话。然后他妈妈说语文全班第一,总分呢?总分。然后那孩子又在那儿说。

后来说全班第一,全年级第几啊,你知道你们一班的第一名,多少分吗?我告诉你,你知道你们全年级的排名吗?最后说207名,你知道吗?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就是一路都是讽刺,挖苦和打击。就是那个孩子好不容易找了一个优点,他的语文考到了全班第一。

但是孩子妈妈找出一大堆的数据证明你那算什么?你根本不行,你全年级(排名不够好)。我就觉得我如果是那个孩子在对面,我就想撂电话。但那个孩子一直陪着笑脸,在那儿边哄他妈妈开心。真可怜。

安心:也是挺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说什么是痛苦,痛苦就是来源于比较。其实这个妈妈也很痛苦的。所以她就会用这样的一种语言,有点去攻击孩子,就因为他有太多比较了。我都这个分数了,我还不满意。我还得再跟班级跟学校比。

樊登:昨天晚上我老婆跟我说,说北京的一所中学,人家竟然有一个群,是全年级前二十名的家长群。就是全年级考试前二十名的家长,有资格进这个群。进到这儿个群里边以后,如果这次考试,好多次考试,只要你的孩子退出了前二十名,不用别人说话,自动退群。然后所有的家长,在里边压力大到什么程度,你知道吗?就是家长每天的生活的目的就是不要从这个群里面退出来。后来那个我们有朋友在那儿里边,说我女儿很争气。自从进去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出过群。就是孩子的成绩,成了妈妈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指标。太扭曲了,人太可怕了。这就是您说的痛苦的来源就是比较,但实际上,你看咱们这话头从哪儿起的。就是你所重视的,这个前多少名,前多少名,这都是外在的诱惑。这个孩子如果没有一个内在的动力,他想要成为一个居里夫人,他可能考完了大学,这成绩他就不管了。

安心:我就有一个朋友跟我讲说,他读书的过程当中他父母很想他学钢琴。他说好,你要我学,是吧,他就学,考了个钢琴八级。好,我考过了八级了,从此以后再不碰钢琴。

樊登:不弹了,太可惜了。就是有人专门研究过说,为什么那么多,去了海外留学的高材生,都是北大清华,很有名的学校,跑到海外留学,最后变成家庭主妇。她本来是学霸,很厉害的。但是一到那儿,她的目标就是找个稳定的生活,然后可以不读书了。我终于摆脱了求学、读书这样的东西,就变成这样。

安心:对,这里头有一个叫作过度使用意志力。就当我的内在没有那种内驱的时候,我要基于外在,对我的奖赏或者惩罚,我要不断地激励我自己,不断地要把那股劲提起来,就他会过度地消耗他的意志力。等到这儿些外部的东西刺激,不再成为这个动力的时候,他就懈怠下来了。很多人都会出现。

樊登:很有道理。所以我你看我儿子学习的时候,有时候他考的一些比较难的试,他也参加过那种考试,选拔性的考试,有时候考不上,觉得这题太可怕了,都读不懂。这种状况,他也会产生那种焦虑感,说我要不要去学这个东西。我说不用,我说你学校里面教那些东西,都学那么好了,你考一百分了,够了。你那个已经是,正常水平的一百分了。你参加那个考试比较变态而已。所以要保护他,能够很从容地学习。

安心:对,这个很重要。

樊登:而不是在这么小小的年纪,身体都没有发育的时候,就一天到晚搞,干到十一点半、十二点。

安心:对,他过度使用,过度消耗,他就会到就像你刚才讲的,到某个时期他就动不了了。他想动,他也动不了。

樊登:人生是长跑。很多家长就把孩子看成,高三以前有价值。因为你能给我争面子,让我在群里边待着。高三以后,你爱干吗干吗,那是你的事,跟我没关系了。就是要给这个蓄电池充电,不是提早把电放光了。

安心:对对对,因为他的人生是长远的,越来越好的。

樊登:所以无伤害,这一章的核心就是我们要知道说,拿什么东西来替代伤害。我看您这书里边写的核心是尊重。我们用尊重来替代伤害,在尊重的氛围之下,孩子一样可以按照你引领的方向去走。

安心:当然了,反而其实就是可能会发展得更好。因为他会知道这个,我真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人有这个动力,有一些真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个动力。就我刚才说的现在很多孩子佛系,空心病。就是因为他缺少一个我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个东西不清晰。

樊登:你知道,我一般跟家长说这个话的时候,他们怎么反应吗?他们说可是我的孩子就是不知道想要什么?他整天没想法。

安心:我也经常听到这儿。

樊登:所以我只能给他想法。那这怎么解释呢?

安心:他其实颠倒了因果,他是把因果颠倒了,其实是先有因,再有果。他现在拿这个果来说事,但没有看到前面的因,就一直颠倒因果而已。

樊登:太好了,这几章我觉得父母们认真看一看,把每一章认真读一下,一定能够收获很大。对。然后第五章叫一致性。这一点上次王小骞老师,来我们这儿讲她的那个书的时候也提到一致性。我不知道,你们两个是不是同一个意思。您给大家解释一下,您的一致性是什么意思。

安心:这个一致性,在我这里就是做真实的父母。那当孩子的这个行为,是我能够接纳的,那我也不用去假装我不接纳。有些父母觉得说我夸他两句,或者是我肯定了他,他是不是就飞了,或者就怎么样了。不,当孩子有些行为是你真心喜悦的,你一定要及时地去表达你的这种感受。因为他其实也是一种爱的传递。那当孩子有些行为,我不接纳的时候,那我也要一致地去表达。

樊登:这是不对的。

安心:这是我不能接受的,孩子有一个机会去学习到。因为人是这样的,我不单单有自我,我还要跟他人相处,跟整个环境去相处。所以孩子其实是需要去学习到,我怎样其实是不伤害环境,不伤害他人,甚至不伤害自己。所以这个就是父母其实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我能够很真实地做我自己,这个孩子就能够学到,怎么样去跟人相处。

樊登:那为什么很多父母不愿意真实地做自己,表达自己?

安心:这里头有一个东西。就是有些时候真实地表达自己,是会触碰到自己的一些脆弱面的。那人都是需要刚强,坚强,特别我们被灌输,对不对,要坚强,要坚强。很多时候就是坚强的外壳底下,其实是有一个脆弱的自我,那这个部分就不敢去展现。因为我们觉得有一些教条的东西,觉得展现这个部分是不好的。

樊登:比如说呢?

安心:比如说这个因为有些时候,我也做老师的培训。那有一次,前不久我去学校里头。就是提到讲到这儿个一致性,那有一个老师就跟我讲,他学了这些沟通的方法方式之后,有一个变化,就是他愿意去,袒露自己真实的感受。他说原来学生考不好,拿着试卷回到教室里就一通责骂。你看你们怎么考的,我辛苦了一个学期,你们考出这样的成绩。他说通常孩子们安静一秒。好,之后就又开始各自说话,回到那种无序的状态。他说那因为学了这个沟通的方法,他有一次,他看到孩子们的这个考试成绩,他其实心里边很伤感。就是那些脆弱的感觉,很伤感。于是他拿到那个试卷之后,他回到教室之后,他跟孩子们说,老师看到这儿样的成绩,其实心里蛮难过的。他这一下,那个教室里所有的孩子,都安静下来了,对。就是那一刻,真实,真实,活生生。

樊登:我就想起来那个电影,《中国合伙人》里边,黄晓明演的那个英语老师在北大上课。然后底下的学生都在聊天,说话,睡觉一大堆。后来黄晓明突然之间爆发,说你们可不可以不要上课睡觉!你们如果不愿意听你可以走。

真的有学生走了,那一刻他突然回归真实。他开始在讲自己学习的心态,其实我过去是个失败者,学生马上就被吸引过来,其实孩子也好,学生也好,他渴望跟真实的人交流。他不希望跟一个面孔交流。

所以好多家长跟孩子玩三十六计,这是特别要不得的事。因为我见过很多家长,喜欢跟孩子玩激将法。

安心:说反话,激将法。

樊登:就故意地激将,就是说你难听的话,希望能够激发你什么东西,这个其实是非常糟糕的手法。

安心:因为很多贬损性的东西,会在这里头。

樊登:对,他根本不知道说表面上,看起来这个孩子的行为,可能发生了一些改变,你看他憋着一股劲好好学习了,但是他内心已经完全失去动力了。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打脸,是为了让父母打脸。说你说我不行,我现在给你打脸了,我考了前几名了。他根本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太好了,这个就是您这个一致性的表达,和王小骞老师讲的还不完全一样。她说的一致性表达的时候,比如说你这个出门要多穿点衣服,你想表达的是你应该多穿点衣服,暖和点。但是很多父母,就说的是怎么不冻死你。就是你明明是爱心。但是说出来的也是难听的话。

安心:对,做真实的人。

樊登:就是你要说就说出来,爱也要说出来,你不高兴你要说出来。但是不是贴标签的方式。其实是把非暴力沟通和养育很好的结合,非暴力沟通就是探求需求,这两个课可以很好的结合的。

安心:对,因为非暴力沟通也是很人本主义的东西。

樊登:您这边还提了个问题,说养育的初心到底是爱还是恐惧。

安心:就你刚才举的,你举的也有一些例子,也是父母就是让孩子恐惧。然后你的行为符合我的要求了,那我就觉得我成功了。但实际上,这种是一种外部的一种驱力,他其实没法细水长流,没法长远。

樊登:我要提醒很多父母的,就是你怎么识别,自己是恐惧出发点做事,所有的愤怒都来自于恐惧,所有的愤怒。就是人对于自己毫不害怕的事,根本不会恐惧。但是如果你只要觉得这事搞不定,这个人怎么这么烦。你要能搞定他,你肯定不生气。

安心:焦虑、担忧、害怕。

樊登:恐惧就来了,恐惧一来,愤怒就来了。所以当那个妈妈说,干吗不冻死你的时候是恐惧,她是觉得你要生了病,我多大麻烦。你要生了病我多难过,我心里边受不了。

那如果是爱的角度,我是因为爱你,我体会到的更多的是爱。那说话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样,愤怒的情绪没有了。

安心:对,你讲的这个点太对了,我常常跟父母们讲,我说其实养育孩子很简单,你就看你说这番话,做这个事,你是出于爱,那错不了。但是如果你说这番话,做这些事,你底下满满的都是恐惧,那就难保了。

樊登:但是很多父母,他会说还不都是为了你好,当他说还不都是为了你好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好像是因为爱,嗯,其实那个不是。

但是希望大家能够记住,我们今天讲的说只要你愤怒,一定是恐惧。就是你说孩子加号减号搞不清楚,这事你都发那么大脾气,为啥?你明知道发脾气无助于他学得好,但你要发脾气,其实核心不就是担心说,这样下去怎么办?万一是个傻子怎么办?

安心:对,底下还是担心。

樊登:万一将来考试,什么都考不上怎么办?他全是担心。所以我有时候到极致,我就会问这些家长,我说你孩子真的成绩非常非常差,全中国倒数第一,你就不管他了?你就让他流落街头了,他跟你没关系了?

只要他身体好,你都觉得挺好的。就是孩子一生病你就感受到了,你要是孩子一生病,发烧一住院,父母就不考虑成绩的事了。就觉得说只要身体能好,让我干啥都行。那种感觉就来了。因为有了一个让你更怕的东西。

安心:对。所以还是恐惧驱动。

樊登:但是人不能被恐惧这样去驱动。你如果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孩子成绩不好,你照样可以爱他。

安心:我们太骨子里头太有一些就是生存忧患了,我常说我们其实都不是在生活,我们是在生存,求生存。

但是我经常,跟我来上课的父母们去分享。我说,我们这一代人,或许还挣扎在生存的一些边缘。但是我们的孩子,值得去好好的生活。他们值得去,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特长,他们的特质,值得被尊重,然后去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樊登:安心老师讲的这个,对大量的家庭真的太重要了。所以我们APP现在有一个功能。就是你可以把我们的书,转发给那些非会员,每个月你有十五本送书的机会送给非会员。就是核心是你觉得哪个家庭的妈妈,爸爸,需要听这个课程,你就转给他。

安心:有些时候是举手之劳。

樊登:对,这是我们做这个事的发心。就是希望更多的中国家庭,能够活得轻松一点,幸福一点,不要那么焦虑。那么痛苦,你明明都不在生存的层面,但是你非得用生存的心态来解决问题。

安心:所以咱们这个发心也是出于爱。

樊登:好,最后一章叫《自我调整》,为什么把这个作为最后一章?

安心:这个跟我在跟父母们去打交道的多年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说,我们去教给父母们,说一些养育的心态,一些沟通的技巧。那父母们觉得很好用,特别是刚刚初学的那几个月,太好用了。很多人跟我讲安心老师太神奇了。我这么说我的孩子就这样(表现),我这么做我的孩子这样(表现)。

但是慢慢慢慢地,有一些人又会回去。我就去观察他们,发现是什么呢?其实是认知层面的东西太牢固了。我们往往就比如说,我有一个愤怒,我有一个情绪,其实我们要去看到他的整个这个发生的过程是一个行为发生,对不对,一个行为发生。然后我针对这个行为,我就有我的解读,这些解读,其实是跟我的信念系统有关。

然后这个解读就,如果我解读为这个好,符合我,好,我的感受就很好。如果我的解读,解读为这个事情不好,它不符合我里边的认知,好,我的感受就不好了。所以那我们怎么样,从根源去解决呢?

就是我要从我的感受倒回去,我要去看到这儿里头,我的整个认知系统是怎么样,我的信念体系是什么?然后我们去认识这个信念的体系,它其实就是在做一个自我调整。有些时候信念的东西一改过来了,所有的东西,它就像那个多米诺骨牌。

樊登:全改了。

安心:全改了。所以很重要。

樊登:但是信念最难改。就是我们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英文有一个词叫force of habit,就是习惯的力量,惯性的力量。那怎么才能够,把这个核心的信念给改掉呢?

安心:它确实不容易。所以我们说这个随身心灵成长,其实就是不断地在自己的习性上下功夫,所以他没法一朝一夕。那在我的这个书里头,我其实给到了父母们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叫作转念。

樊登:一转念。

安心:一念之转。对,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所以他有些时候就是一个念头。那我就要去针对这个念头去做功夫。下功夫,去做功课。

比如说就用我这里头的就是一个转念的工具,那我觉得说我的孩子,应该去上这个补习班。我就开始,对自己这个信念去下功夫,这是真的吗?当你这么问的时候,那个空间就开始出来了。我能百分之百确定,这对我的孩子是最好的吗?

通常一个人足够坦诚的话,那个答案一定是其实我不知道。我硬要我的孩子去吹个长笛,那可能我的孩子喜欢的就是其它的乐器,对不对。然后如果,我要是执着于说,我的孩子必须得这样。我们自己就非常紧张。

樊登:弹钢琴、拉小提琴。

安心:紧张了,对。

樊登:音乐这么美好的事,天天打人,变成了家里边暴力的来源。

安心:对。所以就是有这样的。就书里头提供的这样的一些工具之后。父母们就会像从一个套娃那里头,把自己解套出来。然后发现,哇,当我这个念头放下,整个天地都宽了。

樊登:其实是觉知,对,这一念觉知。比尔·波特写了一本书叫《一念桃花源》,书名叫《一念桃花源》。那个书的序是我写的,我觉得这书名起得就很有意思。生活中娑婆世界觉得很糟糕,很多麻烦事。念头一转,对,其实都是桃花源。

安心:对,我们说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樊登:史蒂芬·柯维讲过一个概念,他说有时候看待事物的角度就是可以一瞬间变化的。他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有一次在地铁上,看到一个爸爸带着三个小孩。那三个小孩就特别闹腾,打扰到别人的空间,尖叫,跑,弄。然后那个爸爸面无表情根本不管,就坐在那儿这样待着。所以全车厢的人都觉得好没有教养,这家人。

后来史蒂芬·柯维就走过去,就跟那个爸爸讲说,你要管一下你的孩子,你不要这样。那个爸爸愣了一下,说对不起,对不起,说孩子们刚刚失去他的妈妈,我们可能也没有习惯,抱歉。你看,就是这一瞬间,所有的人突然之间转念,觉得我们怎么这么自私。

安心:一念之间。

樊登:就是一念,其实我们在生活当中很多的烦恼,大量的痛苦就是来自于我们已经预设了,这个人是不负责任的,这个孩子是不负责任,这个孩子不懂事。但其实如果,你能够稍微转一下念头。

安心:天地宽。

樊登:那这有什么训练的办法吗?就是训练这种转念的力量。

安心:有的。就是像我在书里头提到的,早期的时候,你一定是要通过书写的方式。就比如说我这个地方,我对孩子非常不接纳,孩子的这个行为让我非常痛苦。我一定要去找到说,真正让我痛苦的是什么?

比如说我这里头举到一个例子,一个妈妈她很痛苦的就是有了孩子我就不自由。她有这样的一个东西。所以她看到孩子,自然而然就很烦了。

樊登:很多妈妈都有这想法。

安心:有了孩子我就不自由了。

樊登:都是你耗费了我的时间。

安心:对,那我就要去看了,真的是这样吗?所以她就写下来,有了孩子我就不自由。她就一步一步去走,她突然写着写着,这个过程就是自己成为自己老师,自己的工作的过程。然后因为这个工具,有一个叫作反转,有了孩子让我不自由。反转过来就是我让我自己不自由。她就突然发现说,还确实真的是这样,不要怪我的孩子,很多事情其实是我让我自己陷入在角色里也好,我自己安排了很多事情也好,其实不光孩子,是我让我自己不自由。

转到这儿里她就开始能放下了,那再进一步是什么呢?她又写,我让我的孩子不自由,她就更有感觉了。她说我确实生活当中,对我孩子很多限制。那么通过这么去书写,里头有步骤的,跟着这个步骤写,那个妈妈后面她就突然觉得好放松。

樊登:这就是心理学应该有的样子,心理学就是应该用这样的工具、步骤来帮助大家解脱,开心。

安心:就非常落地。

樊登:人的心是一个弹性空间最大的地方。

安心:对,心的功能就是扩展。

樊登:我们平时说心眼小,心眼小到连针尖都这个穿不过去,这是心眼小的人小到这儿个样子。说心胸宽广,宽广到宇宙都能够,宇宙苍生都能够放在心里边。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讲,你的这个心量的大小是可以调节的,可以学习的。能够做自我的老师,能够做自我的观察者。

安心:心量越来越大。

樊登:你的心量就会开放。我觉得今天咱们讲的这本书,核心的内容都在这儿,基本上。如果这里边的任何一句,就比如说不要贴标签,比如说你能够划定好界限,比如说你能够用尊重,用爱来替代我们过去的控制和恐惧,可能全家都会变得不一样。

安心:肯定。

樊登:所以对于很多所谓有悟性,自我觉知力强的家长来讲,听我们讲这段书其实就够了。有的人甚至可以完全改变自己今后的育儿方式。

安心:是有这样的事情。

樊登:但是还有很多家长会觉得说,我想再学得多一点,我想再学得细一点。所以我们就邀请了安心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父母效能训练的训练营。这是在我们樊登读书的APP上有这个,您是可以带着他们把这个课程系统地走下来的。

安心:对,咱们这个课一个是非常系统,另外一个它其实是一个视频课和音频课。然后这个课里头,还有社群,还带大家一起聊天。还有很多真实的案例在里头。

樊登:多少课时?

安心:25节课。

樊登:一共25节课,那个体量就很大了,每节课一个小时还是半个小时?

安心:没有,每节课也就15分钟。

樊登:就是短一点,对,15分钟。但是给你很多练习的空间。

安心:很多练习,对。

樊登:25节课。对,太好了,我很期待。当然我们不是说所有的家长都要去学这个东西,真的没有必要,家长有很多自己的事要干。就是如果您觉得听完我们讲这个书,听了我们讲其它很多育儿的书,已经解决了,已经好很多了,没关系。但如果你想在这方面成为一个专家,您希望自己能够深造,甚至您可以跟安心老师一起来帮助其他的人,这个甚至能成为一个职业的机会。那这时候你可以考虑去了解一下这个亲子训练营,P.E.T.的亲子训练营到底是怎么回事。

安心:我们把它叫作《教孩子学会社交和情绪管理》,这是我们的课程的名字。

樊登:这个课程的名字叫作《教孩子学会社交和情绪管理》,太好了。最后如果让您用一句话送给我们的家长们。因为我知道很多教育方式,都有最核心的那一句话。假如您用一句话来总结您的这本书的话,你会选择哪句话?

安心:如果说只是一句话的话,我会觉得身为父母,活出自己,然后成为真实的人,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祝福。

樊登:太棒了。所以我没选错这本书,我就是看了这本书的书名,我就觉得我们的价值观是一致的。我整天劝大量的父母,说过好你自己的日子。

你看我周日卖书的时候,就好多人说有没有高二学生看的书?有没有初三学生看的书?我说高二和初三的学生什么书都能看了,那个基本上不用推荐了。你要问问有没有你能看的书,你得自己看书才行。所以我们希望所有听过我们讲这堂课的家长们,都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己过得精彩。

安心:这是最重要的。

樊登:自己过得精彩,孩子才能够轻松愉快,有自我觉知力的成长。

安心:而且他有一个榜样,他知道生命绽放成这样是可能的。

樊登: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听你的话,其实核心就是他不想成为你的样子。所以你的生活如果让孩子觉得挺好的,他就更愿意相信你说的话的说服力。谢谢安心老师!

安心:也谢谢樊登老师,谢谢大家!

樊登:谢谢大家,谢谢,我们下周再见。

【补充内容】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听读书笔记(432/FD305)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听读书笔记(432/FD305)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听读书笔记(432/FD305)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听读书笔记(432/FD305)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听读书笔记(432/FD305)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听读书笔记(432/FD305)

父母效能训练

定义

父母效能训练P.E.T.(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的创始人是美国执业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他于1962 年创立和推出了此套实用的父母训练课程。其主要核心概念和基本技巧为通过清楚地界定问题、积极倾听、一致表达、“我信息”、“第三法”等方法,培养孩子自主成长力,父母也获得了自我的心灵成长。此课程最初因亲子关系设定,后发展适用于更广泛的人际关系。

影响

1970 年,托马斯·戈登博士推出《父母效能训练手册》(P.E.T.)一书,引入其新家教理念。本书以33种语言在全球出版,英文版销量达500多万册。40多个国家数百万家长学习了此培训课程。因为对人际关系作出的贡献,戈登于1997、1998、1999年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并被美国心理协会属于“终身成就奖”。

示例:第三法

在面对冲突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如果听从一人的可能会有输家。所有可以使用“第三法”,即彼此尊重、没有输家的方法。第三法包含6步:

1.发现和定义冲突,界定双方需求

2.头脑风暴产生各种解决方案

3.评估备选解决方案

4.选择并决定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5.执行决定

6.对效果进行追踪评估

自我调整的小工具

定义

转念,是拜伦·凯蒂在《一念之转》一书中介绍的可操作的工具——转念作业(The work)。手写下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困扰我们的事情,化暗为明,之后通过四个问句进行反躬自问,最后反向思考,从而感知到事实,自身非理性信念,重获心灵的自由。

反躬自问

反躬自问(inquire)或审查(investigate),就是让一个想法或故事接受“四个问句”和“反向思考”的考验。

四个问句为:

1.这是真的吗?

2.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

3.当你持有这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4.没有这个想法时,你会时怎样的人呢?

反向思考的例子为:

原本是“我不喜欢A,因为他不听我话”;

反转后“我不喜欢我自己,因为我不听A说话”;

又或是“我不喜欢我自己,因为我不听自己说的话”。

六道问题

我们时常会又一些“我应该”、“我必须”、“我不该”、“他们不该”、“我很生气”等声音出现在内心。“批评邻人的转念作业单”(Judge Your Neighborhood Worksheet)的六道问题可以协助你写下痛苦的故事和心里批判的声音,在宣泄的同时,获得练习转念的极佳素材。

六道问题为:

1.谁让你感到生气、伤心或失望,为什么?他有哪些地方是让你不喜欢的?

2.你要他如何改变?你期待他怎样表现?

3.他应该(或不应该)想、做、成为或感觉什么?你想给他怎样的忠告?

4.你需要他怎样做,你才会快乐?

5.此刻,他在你心中是怎样的人?请详细描述。

6.你再也不想跟这个人经历什么事情?

备注:此文参考《一念之转》、《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爱我羊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