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听读书笔记(433/FD306)

爱我羊 2022年3月26日10:23:11
评论
409

《贫穷的本质》听读书笔记(433/FD306)

【荐语】

本书为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作品,作者抽丝剥茧,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等方面,剖析了贫穷的根源,给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与此同时,书中关于“贫穷陷阱”背后思维逻辑的剖析,让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扶贫工作者,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你知道吗?截止2009年,全球饥饿人口达10亿人,为历史最高水平。经过科学调查,作者在贫困人群中发现了一些特别的现象:为什么他们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

【内容简介】

重新理解贫穷,探究穷人之所以贫穷的根源。

《金融时报》-高盛2011年度最佳商业图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索洛、阿马蒂亚·森、《魔鬼经济学》作者史蒂芬·列维特,

《经济学人》《福布斯》《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卫报》《快公司》等推荐。

【作者简介】

[印度] 阿比吉特·班纳吉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获2009年度印孚瑟斯(Infosys)奖等多个奖项,曾任世界银行等多家组织机构荣誉顾问。

[法] 埃斯特·迪弗洛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经济学人》杂志“八大杰出经济学家”之一,《外交政策》杂志“百位最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

【阅读收获】

深入剖析贫穷的本质

了解当今世界贫困人口的发展难题

用经济学思维跳出“贫穷陷阱”

【精彩片段】

贫穷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

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我们眼中的穷人世界,常常是一片失去机遇的土地。

我们真正的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

【思维导图】

《贫穷的本质》听读书笔记(433/FD306)

【思维导图另】

《贫穷的本质》听读书笔记(433/FD306)

【演讲文稿】

几年前我觉得自己特别穷,所以就想搞明白,我到底为什么这么穷。看到有一本书,名字写得特别好,叫作《贫穷的本质》,我就买回来读了一下。结果读完了以后发现,这本书讲的人比我更穷。它所研究的对象,都是每天收入在0.99美元以下的这种家庭,所以我就把这本书放在了一边。

结果在2019年,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竟然因为这本书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我就赶紧把这本书翻出来,再读一遍。我发现,真的是以前我的视野太窄了。我以前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边只想着我自己,我怎么能够富裕、怎么能够脱贫。但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有更多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需要我们去了解,怎么样让在最底层的这些贫穷的人口然后摆脱贫困的这个问题。所以这两位经济学家得到诺贝尔奖以后,这本书的影响力也得到大幅的提升,而这本书里面给出的很多洞察和见解,都是我们平常感受不到的。我们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贫穷的本质。

我们每一个人在说到贫穷的时候,都会知道有一个词,叫“贫穷的陷阱”。什么叫“贫穷陷阱”呢?就是说,有些穷人,是生活在这条曲线之下的。这是横轴,这是纵轴,这是现在的收入,这是未来的收入,这是一个十字象限。然后如果这个人生活在这个区域的话,他现在的收入永远都会不断地减少,未来的收入永远超不过现在的收入,所以就会导致他始终徘徊在贫穷的陷阱当中。而如果我们在扶贫的时候,能够想办法帮助他到这条线以上,那么他未来的收入,就可能大于现在的收入,他才会逐渐地变好,因此我们把这部分区域的人叫作贫穷的陷阱。

香港曾经有一个富豪,他就觉得,穷人应该创业。所以他认为,我如果是一个穷人的话,我就一定能够从底层爬起来。他还找人做了一个纪录片,跟着他去底层生活,给自己规定了特别严格的要求,绝不能动信用卡,绝不能动家里的钱,然后自己就是白手起家,反正我有力气,我就去干活,然后那个摄制组就跟着他拍,看他能不能够白手起家。

搞了几个月下来,这个人崩溃了,这个人说,完全没有机会。就是我每个月挣那几千块钱,在香港那个地方挣那几千块钱,靠体力挣的这个钱,根本没法养活我再去什么投资,或者再去进修,或者干吗,每天被繁重的压力,已经压到快要崩溃,这种状态就是我们说的贫穷的陷阱的感觉。所以过去很多援助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给他们资助一些钱,资助一些东西,想办法让他们跳出这个贫穷的陷阱就好了,如果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也就好了。

但是这两位作者在15年的研究当中,去到了全世界几乎所有贫穷的这些地区和国家,就发现很多问题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甚至包括有没有这个贫穷的陷阱都不一定。我读完之后的感觉是说,在有些地区,有些情况之下,有些文化环境之中,是贫穷陷阱的问题,但是更多的时候,不是贫穷陷阱的问题。就是他完全有这个能力,他是在这条线之上的,但是他依然无法脱贫。

就比如说发蚊帐这么一件事。我们都知道,在非洲,只要有蚊帐,你就能够减少得疟疾。一个小孩只要小时候不得疟疾,长大了以后的收入水平就会比得过疟疾的小孩高很多。因为身体条件会变得不一样。所以很多人就去非洲发蚊帐,给当地的人发了很多免费的蚊帐。因为一个蚊帐才几美元,就发,一个这样4美元的蚊帐,能够用5年的时间。

他们认为,我这样发下去了以后,不就解决了吗?结果发完了以后,发现很多非洲当地的人,把那个蚊帐改成了婚纱,就是自己把它改改当衣服这么穿。他没觉得这个东西做蚊帐很重要,他觉得穿衣服很重要。然后还有的人,自从领过这第一次以后,就算是有便宜的蚊帐放在门口卖,他也不买。原因是他觉得,反正这都是免费来的。所以如果我们免费发给他,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他今后反倒再也不购买了。

那有人就想办法,那我打折卖,行不行。就是我给他一些补贴,四美元的成本,我卖给他两美元,这种效果好不好。甚至还有经济学家尝试,我就全价卖,全价卖完了以后给他一个奖励,我给他送一点米,送一点粮这样的东西。你看就这么一个发蚊帐这样的小事,就算我们去做慈善事业,我们会觉得慈善事业,不就是送人东西吗?没有那么简单,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事。就是你必须得能够了解到人们的行为需求,了解到人们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甚至还有一些受援助的人的特点是,免费发给的东西,他无所谓。他觉得这东西反正免费发来的,所以没有什么价值,就扔在一边,就不用。因为他没有投入自己的成本,他没有重视这件事情。所以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就是,给我们深入地研究了各式各样的状况。

我们首先来面对贫困人口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吃饭的问题。

当我们想到贫困,我们就想到饥饿。全世界到2009年的时候,大概有10亿人挨饿,10亿人依然吃不饱饭,然后大家的收入大概就是在1美元上下浮动。这里边有一个案例,他找了一个叫作帕克的这个人,在印尼的一个人,这个人有13个孩子。你知道,咱们讲过《事实》那本书,我们就知道,一个人生孩子的多和少,是取决于经济条件。经济条件越差的人生的孩子越多,经济条件越好的人生的孩子越少。原因就是因为,生孩子、养孩子本来是一个很麻烦的事。

但是为什么要生那么多的孩子呢?这是一个经济的投资,他不知道哪个孩子将来能给自己养老,所以他需要生养很多的孩子。而且尤其是在农业社会当中,你的家里边没有足够多的男性,你在村里边说话就不算数。所以这个人很穷,有13个孩子,他每天的工作收入,大概是2美金一天。

但是他一年工作不到半年,就是找这种临时工的工作没有那么容易,这是非常可怜的一家人,叫作帕克。然后他们就去调查帕克家里边的食物结构,就去看他在吃什么东西,够不够吃等等。结果很奇怪地就发现,帕克家里边其实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没有吃的,只要有钱就一定赶紧去买大米。

你知道如果一家人没有钱的话,你像我妈妈跟我讲,她童年的时候遭受饥饿,那吃什么糖,就不可能有糖。就是有钱就一定去买能够换最多粮食的东西,能够换最多热量的东西。最好是带着麸皮的那种粗粮,因为带着麸皮的粗粮可以去换成面粉,还能够再换麸皮,麸皮也可以吃,这才是真正饥饿的人口要去做的选择。

但是他们发现,像这样的一个贫穷的家庭,家里边有茶,有糖,有这样的东西。他所有的钱并不是用来买那个最高热量的东西,而反过来买了很多享受性的食品,甚至很多贫困人口家庭里边会有垃圾食品。就是这个东西肯定没有什么营养,也不能提供太多的热量,不能吃饱,但是让你快乐,让你吃了以后高兴。

这里边有一个统计数字。就是对于18个国家的穷人进行了调查以后发现,食品占整个家庭支出的收入,是36%到79%,就不像我们想象的百分之八九十这样,然后城市人口大概是53%到74%,很多人选择了口味好,然后价钱高的食品。

英国有一段时间工人都没有钱,但是英国人已经学会了喝下午茶,然后加上糖。对于一个穷人来讲,喝茶加糖几乎不顶饿,这是一个很痛苦的事。但是很多英国的穷苦的工人,宁肯选择拿仅有的一点钱,去买糖和茶,而不去买面,为什么呢?就是它能带来安慰,它能让你快速地满足,能让你开心,能让你觉得自己活得幸福。所以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饥饿。

这个书中作者讲,印度人现在大部分都能吃得饱。就是几乎没有我们过去想象的饿死特别多的人,饿死人的这种情况。在现在的这个世界上来讲,我们说它几乎都是来自于人为的政策和错误,而不是来自于产量。人类现在粮食的产量已经足够全世界的人口吃了,你知道欧洲人口,欧洲的人减肥的花费,就够所有的非洲人吃饱饭。所以我们的产出和我们的消费是足够的,只是因为流通的问题,因为政策的问题,才会导致个别的区域爆发严重的饥饿。而印度人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印度人吃得越来越少。

真正的饥饿是什么呢?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很多,尤其欧洲历史上,有很多叫杀死女巫的故事。就是有一段时间突然爆发,说这个村里边有一个人是女巫,然后大家把她烧死了。然后为了鉴定这个人是不是女巫,就把她扔在河里边,如果她能够漂起来,就证明她是女巫,然后就拉上来烧死,如果她漂不起来,沉下去淹死了,就证明她是个人,但是已经淹死了。就是凡是被定性为女巫的人,基本上就没有生存的可能性。

后来这个作者就研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杀死女巫的状况呢?所有杀死女巫的状况,都和饥饿的大爆发有关。就是一旦这个村出现了粮食的短缺,这个村里的那些老年的女性,就会被人们发现突然变成女巫,然后烧死。这是非常残酷的状况,这才是真正的饥饿。就是大家觉得实在没饭吃了,必须得清除掉一些人口的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所以现在并不是这个问题。

甚至有一次,他到帕克家里边去访问,聊了半天,结果出门的时候一扭头,发现他们家怎么有个电视,还有手机。然后就问你这么穷,你说你这么没有钱,甚至你自己都说你吃不饱饭,你怎么会有电视呢?帕克说了一句话,特别发人深省。他说,电视和手机比吃的还重要。就是他们宁肯花钱去买电视,也不愿意说我把这个钱攒下来,或者干吗去,改变命运。其实核心就是你得理解,在那种绝望的生活之下,电视是能带来安慰的,电视和手机这些东西,是能够带来安慰的,所以卡路里并不是解决饥饿问题的核心关键点。

而反过来什么东西是真正带来贫穷陷阱的东西呢?是童年的营养不良。如果孕妇能够吃碘胶囊,这个孩子长大了以后,比其他孩子,比没有吃碘胶囊的孩子,平均要高7.5%的成绩,这是很明显的一个差距。然后还有补铁的食品,比如说鱼酱。一罐鱼酱如果你买下来吃下来,就吃一年这样的补铁鱼酱,7美元。7美元一年的补铁鱼酱呢,可以让这家人每年增加46美元的收入,那这其实是一个很大幅的收入,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贫穷的陷阱。

就是很多家庭的妇女、爸爸妈妈,并不知道她们在孕期,或者孩子刚刚出生、童年的这个时候的这些补充、这些消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导致很多孩子,我们说所谓的,叫作输在了起跑线上。这个是真正地输在了起跑线上,因为营养都解决不了,会得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不了解。因为他看不到,它不是当下能够获得的安慰。电视机是当下能够获得的安慰,手机是当下能够获得的安慰。但是你让我吃一个药片,管什么用,不知道,所以导致这个东西的普及变得越来越痛苦。

那为什么穷人不愿意买,第一个就是感受不到,第二个就是他们逐渐地缺少了延迟满足的能力。延迟满足是一种能力。你知道你要每天下班的时候,你要控制自己走过卖泡芙,卖什么蛋糕的那个店,很难的,糖炒栗子都给你吸引过去。原因就是你在晚上的时候,你已经没劲了,你的抵抗力已经下降了。这时候你闻到任何香味,看到任何好吃的,尤其是跟糖分有关的东西,你就会停下来买。

穷人是一样的,穷人他长期受到这么大的压力,然后生活那么痛苦,所以当他看到电视能够带来喜悦的时候,他一定会去买电视。而反过来,这些能够长期带来收益的东西,这需要延迟满足感,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然后这个作者还发现,食品的问题还会出现在哪儿呢?就是当一个地方的人要结婚,要丧葬,要随份子,要娶媳妇的时候。越是贫穷的地区,越重视节日和礼仪。甚至夸张到什么程度,印度这件事每年逼死很多人,很多印度的女孩在这个时候自杀。就是因为印度是嫁女儿,要花很多的钱,如果你不花这么多的钱,你的女儿根本嫁不出去。然后大家必须得约定,约定俗成你必须得花。为什么呢?因为你们家的儿子结婚的时候,还要靠对方给你那么多彩礼。那假如你不给,你说我现在打破了,我跟他们不一样。那好,那整个社会的这条链条彻底要扭转,所以大量的印度家庭是陷在这里边的。

非洲也一样,我们来看这里边有一组描述:“大量记录显示,发展中国家的穷人会花很多钱来置办婚礼、嫁妆、洗礼等等,这很可能是怕丢面子的结果。……由于艾滋病毒的泛滥,很多年轻人还没来得及为自己积攒葬礼的费用,便要撒手人寰了,而他们的家人迫于传统仍要大操大办。对于刚刚失去一个未来劳动力的家庭来说,可能需要为葬礼花费3400兰特(购买力平价约825美元),或者该家庭40%的年收入。在举行这样一场葬礼之后,这个家庭显然没有多少可用的积蓄了,更多的家庭成员则会抱怨‘吃不饱饭’。”

就是大量的吃不饱饭的状况,是发生在这些地方。就是大家要拿很多的钱勒紧裤腰带去争面子,现在这个状况。因为随着中国的扶贫工作越做越好,然后中国城镇化的节奏越来越高,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球也是领先的,所以在逐渐地减少。但是在很多其他的地区,还是这个样子。

作者就说:“我们眼中的穷人世界,常常是一片失去机遇的土地。我们会好奇,为什么他们不把买那些东西的钱攒下来,将钱投入到真正能使他们过得更好的地方?然而,穷人会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遇,怀疑其生活产生任何根本改变的可能性。他们的行为常常反映出这样一种想法,即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要花很长的时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只关注当前,尽可能把日子过得愉快,在必要的场合参加庆祝活动。”

这个我觉得,大家用悲悯的心情来看待,你都能够理解。就是如果你经历过这种痛苦的、压力巨大的生活,你都能够理解。

但是作者在这里陈述的是一个事实。就是你需要他们做出长期的投资,拿出钱然后等待未来的一个结果,他们很容易不相信,他们会觉得你们都是骗人,忽悠我的人太多。所以这是我们说食物的这一章,并不是真的卡路里出了问题。

第二个就是大家会想到的健康。每年大概有900万儿童活不到5岁,死亡。这其实,其中有1/5的人是死于痢疾。你知道,痢疾这个病并没有那么难治。但问题是,只需要我们花0.18美元,你想,多么小的一个数字,花0.18美元买那个叫净化水的消毒剂,把这个净化水的消毒剂,只要泡到这个家庭喝的那个水缸里边,这个水就是安全的,就是可以喝的。

但是大量的家庭不会去买这个消毒剂,很多家庭喝的都是污染的水,然后很多医生和护士非常沮丧的地方在哪儿呢?就是当那些贫穷的家庭抱着孩子,非洲的那些家庭抱着孩子来医院看病的时候,护士说给你发一点糖的补剂、盐的补剂,回去冲着喝就好了,这些妈妈们就再也不来了。她们觉得说,你没给我治病,你根本就不管我。而实际上有效的就是这个东西,就是不花钱的东西,你给他发糖盐的补剂,回去喝一喝就行了。他们更相信的是抗生素和手术。就是必须打吊瓶,你得扎上针,打上吊瓶,或者你做手术什么的,他才觉得这个医生是在认真地对待他们。所以大家对于疾病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的疟疾,就是蚊子传播的那个疾病,疟疾的人数能够下降的话,你知道没有得过疟疾的人和得过疟疾的人之间相比,他们的收入差距在50%以上。疟疾会给这个人的童年造成大量的影响,这里边就提到蚊帐的问题。就是只要你买一架蚊帐,4美元,那么你得疟疾的概率就会下降30%,这是非常划算的一个投入。

但是普及这件事情非常困难,那类似糖盐补剂,类似蚊帐这样的东西有很多,包括什么呢?我们说母乳喂养,如果你能够让一个孩子母乳喂养到6个月,这个孩子的身体会好很多,这个又不花钱,你只要坚持就好了,但是很难做。然后包括疫苗,包括维生素B,包括补铁这些东西,都是价格低、产出高的东西。但是因为它中间存在着大量的知识,就是你首先要普及的是这个知识。不普及知识,就没法让他们接受这件事情。

还有家用卫生间。就是在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全世界有42%的家庭没有家用卫生间。你到今天去老北京的城中心看,你会发现很多胡同里面依然是有公共卫生间,然后大家每天早上得拿那个马桶出来倒。但实际上这种公共卫生间,包括印度那种,连公共卫生间都没有,都需要在野地里边去上厕所。有一个电影叫《厕所英雄》,就是讲印度的这个厕所问题。这些人,包括男性、女性,都需要到野地里边去上厕所,这个是传染疾病、蚊虫肆虐、苍蝇特别重要的一个来源,但是它的解决需要很长的时间。

然后作者就发现,你去问这些贫困人口说,你们是不是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几乎所有人都会说,我们非常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

但是这些表达自己非常关心健康问题的人,却不用我们前面说的那些简单的方法。他们更愿意去寻找昂贵的药方,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一旦一生病,他们会更多地去找,在印度叫作孟加拉医生,就是在印度人看来是受过医学教育的人。

但是这个作者去问了很多这些大夫,好多都是假的。就是很多人你问他说,你是怎么当上医生的?他说,我高中毕业没找着工作,我觉得当医生还不错。就这样,他就当医生了。然后弄一个诊所,然后就开始给人打针,给人吃药,好多人的办法就是发抗生素,就是打针,然后打吊瓶等等。公共医院的缺失和公共医院的服务质量的差,导致大量的贫困人口不相信公共医疗。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感谢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国家。

然后这里边还有一个叫作心理沉没成本的问题。就是穷人们觉得,免费的东西没有用。就你要给我免费的,免费吃糖丸,免费什么打针,免费接种疫苗什么的,抗拒,觉得这东西没用,他对于政府的这种极度地不信任。

为什么他们喜欢打那个抗生素什么的,调查下来的心理结果是因为大家认为,希望很重要。就是我生了病我需要有希望,这个希望就来自于,有人给我打了药,有人在我体内注射了这个东西。很难接受这种提前的支付,因为疫苗是属于提前的支付。

这里边作者就探讨说,我们到底是应该努力地引导他们去理解这些事情,还是应该拿出一些家长式的作风,把这些东西当作一个默认的选项。这个作者认为,在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上,拿出家长作风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什么叫家长作风?你们记不记得,你的孩子没有打够疫苗,就不能上学,这就叫家长作风。就你到了点,你必须得有一个卡,你得来这儿划一下,你得吃掉这个糖丸,社区的大夫给你划一笔,就过去了。所以这是我们国家从解放以后到今天,一步一步逐渐建立起来的,我们从小就开始重视疫苗这件事情。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中国的政府,做得是相当正确的。就是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这些东西成为必要的选项。就你不做完这些事情,你的孩子没法上学,就导致我们的孩子的起点,健康的起点至少是高的。

我讲这一段的时候,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些贫困的人口为什么这么愚昧,为什么这么不懂得这些信息。你看我们都了解这个,对吗?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明智。这个作者在这儿写了一段我觉得特别感动的话。

他说:“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的确,我们并不贫穷,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因为我们的认识比我们想象中要小得多。”

你千万不要以为,你了解糖丸的原理,你了解疫苗的原理。他说:“我们的真正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我们住在有自来水的房子里,不用想着每天早晨往水里加消毒剂。下水道自行运转,我们甚至不知道是怎样运转的。我们大都相信医生会尽力为我们服务,公立医院会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让孩子接种疫苗。即使我们出于某种原因没给孩子接种疫苗,他们可能也会安然无恙,因为其他所有人都接种过了。如果我们去健身房,我们的保险公司会奖励我们,因为他们担心没有奖励我们会不去。而且,或许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无须担心是否有下一顿饭吃。换句话说,我们几乎用不着自己有限的自控及决断能力,而穷人则需要不断运用这种能力。”

所以我们不能够用那种优越感的心情来读这本书。我们始终要站在那个角度说,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帮到一些人做些什么事。所以这是我们说第二个,叫作健康陷阱。其实普及知识,然后用预防的方法,是更有效地把他们从健康陷阱当中带出来的方法。

第三个就是上学问题。就是大家觉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扶贫的对策,这里边有两派观点,第一派观点,作者叫作供应达人,第二派叫作需求达人。

供应达人说什么呢?说你要普及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盖足够多的学校,你的供给要足够多,供给足够多了,这些孩子们就来上学,然后就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呢,供应达人做出来这个举措以后,有的地区就使用供应达人的观点,就建了大量的学校。后来有很多人去暗访这些学校,密探去看,看了以后就发现,大量的公立学校教师的缺席状况非常严重。尤其是像印度这样的地方,印度的公立学校教师的缺席率是1/5,然后经常请假,经常就给学生就放假,所以你会发现教学质量极差。

差到什么程度呢?这个作者说,就是这个孩子如果不上学的话,可能比他上学学得还多一点。参加印度的一个大的测试,有70万的儿童参加了这个测试。

“7到14岁年龄组中接近35%的孩子读不出一个简单的段落(一年级水平),而几乎60%的孩子读不出一个简单的故事(二年级水平)。只有30%的孩子会做二年级的数学题(基本除法)。这些数字令人十分震惊——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小男孩和小女孩们在自家的摊位或商店里帮忙,总是在没有纸笔的情况下做一些更复杂的计算。难道学校让孩子们变得不会学习了?”

咱们看过印度的电影,就是选学区房的那个电影。你就会发现,根本不敢让孩子上公立学校。他们觉得,上公立学校这孩子就完了,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塞到私立学校里边去。调查的结果就是,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真的太差。这个是供应达人的做法,就是你做这么糟糕的供应没有用。

然后需求达人的观点是什么呢?说孩子受不受教育,其实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受教育有没有用,这个叫需求达人。就是如果你能够让这个地方的家长感受到,孩子受教育有用,他一定会让孩子去受教育。

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欧美国家在印度建了很多离岸的呼叫中心。就是那种,你打一个必胜客的订餐电话,他是直接接到印度去。因为英语国家,印度人的英语是可以的,便宜,它的价格相当于大概美国的1/10都不到。然后当这个离岸的呼叫中心开设了以后,就发现女童的入学率大幅上升,就是因为离岸呼叫中心大量的是女性。过去女孩子不让上学,但是现在发现女孩子能够做这份工作,所以上学人多了。所以让家长觉得上学值,这才是需求达人的想法。这两边可能都需要下功夫。

然后还有很多地方尝试,叫作有条件的现金转移。就是你的孩子如果能够读到六年级,我给你奖励5美元、10美元,如果你的孩子能够读到初中,我给你奖励多少钱,读到高中给你奖励多少钱,用这样的方法来引导家长送孩子上学。

但是依然有很多家长选择不让孩子上学,因为他会算这个账。这里边有一个数字,我们大家平常肯定不知道这个数字。因为对于咱们来讲,九年义务制教育,你至少得读到初中毕业。

每一年的小学教育会使一个孩子增收6%。就是这个孩子是小学毕业,和没上过小学,他们的收入差距只有6%。每一年的初中教育增收12%,上过初中的和没上过的差12%。而每一年的高中教育则会增收20%。就是如果你上过高中,那你和那些没上过高中的差20%。每一年的小学教育对于女孩几乎没有价值,仅为其增收0.4%,但每一年的中学教育可以为其增收17%。

所以对于很多家庭来讲他们的教育方式是什么呢?叫作孤注一掷式。

你比如说我这里有五六个孩子,我没法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学一步一步地熬过去。所以大量的家长到最后,他非常理性地选择,就是其中有三个不上,两个上,然后两个上到中学熬不住了,选一个成绩好的接着上。所以最后这一家能够出现一个高中毕业,或者能够出现一个能上大学的,能够找到一份公务员工作,这个家庭的教育就算成功,他们家很有可能因此就脱贫了,这是很多贫困地区的人口的选择。

所以让他们觉得值,这个教育既要自上而下地进行公立学校的教育体系,也要自下而上地允许私立学校的举办。所以贫困地区要想改变上学问题,我觉得这个真是政府有很大的责任,政府有很大的事要去做,要给老师和孩子都构成信心,让老师跟孩子有信心,才能够突破教育的陷阱。真正教育的陷阱在于信心,在于对于教育的看法,就是你能不能够一直做到初中、高中以后。

现在目前最缺的就是合格的老师。现在看来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叫救助性老师。就比如说从城里边选一些大学生,然后这些大学生寒暑假愿意去支教,或者有的人就愿意留在那儿,教上一年两年。作者说,这种老师非常管用。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支教这件事情,支教给当地带来的这种变化,给当地的孩子带来的那种内心的点燃。因为你知道信心很重要,他终于知道说教育是有用的。你看,我看这个大哥哥,看这个大姐姐,我觉得教育是很好的,这个信心能够帮助他们度过不愿意教育的那个,叫作教育的陷阱。这里边,设立奖学金,还包括使用计算机。就是在目前我们看来,人工智能将很有可能能够减少教育的差距。

这里边作者有一个希望,他说对于教育这件事情,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他说:“要想建立一个能够向每个孩子提供机会的学校体系,首要的一步或许就是,认识到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其现有的学生,而不是他们可能想要的学生。”

所以这句话我希望送给所有做教育的人,有教无类,这是关于上学和教育问题。所以在这儿可以呼吁大家,如果有时间,有空闲,我们可以联系一些这种乡村学校,我们去支教,去做做老师,实际上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扶贫是完全可以做成双赢的一个过程。因为交流,信息的交流,从一个你熟悉的环境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去体验一下这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然后给双方都带来促进。所以支教这件事情是可以做的。

接下来我们说生育问题。大家想到,穷人就是生很多的孩子。有人甚至认为,他们生很多的孩子,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避孕的措施。然后这个作者去调查,调查的结果是,避孕渠道根本和生育率无关。就是他们早就知道怎么避孕,甚至没有避孕措施的地方他也有避孕的自己的手段。不愿意生的,他就是不愿意生,愿意生的,就能够生。所以他说,避孕的手段和措施,跟这个东西关系不大。

然后有人说,小规模家庭好。因为小规模的这种家庭,孩子有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然后家庭规模太大,孩子受教育机会就会减少。这个作者讲,他们观察到的是,差别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大。

就是有很多家庭的孩子规模很大,但是因为家长有教育的理念,他依然会让这些孩子们上学。那你说这里边,这个家庭的总收入是有限的。支出,如果孩子多的话,就一定会变多。那这个钱哪儿来的呢?并不是家庭收入增加了,而是他们发现所有,多子女的家庭的母亲的待遇都下降。

就是妈妈们为了能够让这些孩子们获得公平的生活,能够去上小学,能够上初中,妈妈们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营养条件大幅下降。所以全世界的母亲是一样,就是她们会做出更大的牺牲。这两个作者调研极度贫困家庭的时候就发现,这些家庭里边作为支柱的妈妈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这些贫困地区的人会生那么多孩子,核心是养儿防老,养儿防老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你比如说凡是出产茶叶的地方,女婴的生存比率就高,为什么呢?因为女孩子采茶。凡是生产粮食的地方,更愿意要男孩子,因为男孩子干活多。就是这些东西是一个经济选择。就是大家的头脑当中有这样的经济,他不知道未来谁能够养活我,谁才是真正给我养老送终的那个人。

所以这个作者说他有些建议,他说:“因此,最有效的人口政策或许就是,让人们觉得没必要生很多的孩子(特别是儿子)。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例如医疗保险或者养老金)或金融业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受益于退休金,这会导致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或许还会减少歧视女性的现象。”所以很多人想明白这件事以后,他就用经济的手段来解决养老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说最大的一块,叫作穷人的风险。就是穷人所面临的风险,要比这些中产阶级要大得多。金融危机的时候,这个作者讲特别有意思,他说金融危机的时候,你会发现受伤最重的是中产阶级。因为货币的通货膨胀,什么乱七八糟的,穷人手里本来就没钱。所以货币再怎么通货膨胀,跟他无关,他的劳动力只要涨价,他就通货膨胀就通货膨胀。所以看起来金融危机,什么通货膨胀,对于穷人的影响都很小。

但实际上,所有的穷人每天都生活在金融危机当中,只是波动性对他们的影响不大。波动性影响的是中产阶级,影响的是那些手里有钱的人。但是对于穷人来讲,他每天都生活在高度的风险之中。

这里边有一个案例。有一家人已经快脱贫了,在印尼,他们家是做针织衫的,自己在家里边有一个小工厂,小作坊的工厂,生产针织衫。生产完了针织衫以后,然后就开始卖。这个其实是一个有很高收入的一个利润率很高的行业。然后就赚钱,眼看就要脱贫了。这时候他的一个朋友找他进了一批货,给了他2000万印尼盾的一张支票。结果这两口子拿着2000万印尼盾的支票跑去兑换的时候,发现空头支票。2000万印尼盾,大概相当于3750美元。这一下子他们家就立刻打回原形,陷入贫困当中,因为那边还有很多货款需要支付。

他们去找警察,警察说那你先交200万印尼盾,因为我们要替你办案,你得给我钱。他们为了能够要回2000万,他们给了警察200万,给完了以后,他们就开始追那个人,也没追回来。然后最后这家人把那个厂子也卖掉了,也完全破产,就彻底回归到赤贫当中。这就是我们说,一点点风险,其实也就3000多美元的收入的差别,就能够导致一个即将脱离贫困的家庭打回原形。

那为什么穷人应对风险的能力很差呢?这里边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当穷人发现风险发生的时候,他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增加工作量。就是比如说,我在工地上打工,然后现在发现这个工地不雇我这种工人,那我的办法就是我到处求职,我想尽一切办法去做更多的工作,所以供给会不断地增加。就是当这个社会上的需求减少的时候,供给会突然大幅增加。因为大家心慌,大家就会努力地再去做更多的工作,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就是,他们应对风险的方式,是导致供给增加的方式,供给增加的方式会导致价格更低。第二个原因就是,所有的穷人都是兼职的,都是做很多份工作的。那些种地的农民,都会兼职做别的工作,做个泥瓦工,出去干个什么。所以当一个人同时兼了多样化的工作的时候,他很难成为专家,他在任何一个领域当中都是小工,都是只能做手艺的那个人,他没法成为一个专家,所以他的价格很难上涨。

再加上他们不断地迁居,从这儿跑到那儿,从那儿跑到这儿,他的人脉也不会固定下来,所以这是他们风险变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过去在很多农村地区发生了这种重大疾病,发生这些问题的时候,婚丧嫁娶这样的风险事件出现的时候,大部分采用的就是叫作互助的方式。你看朱元璋在明朝的时候当了皇帝,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建立了互助制度。每个村子里边发生什么事,谁家都要给钱,皇帝亲自规定的,每家随份子多少钱。所以他们说,中国人随份子的这个习惯,从明朝正式开始的。

我们很多地方是靠随份子来解决危机的。你们家要搞一个婚礼,搞一个葬礼,这需要花很多钱,可能把你们家的经济就击垮了。所以咱们全村一人凑一点,你这事就过去了。但你要知道,在所有贫困地区有一个通则,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有一个通则,就是重大疾病发生的时候,没有人帮忙。

就是你说你们家是临时结个婚,或者是出了个事,有个车祸,大家都愿意凑钱,帮你解决问题,因为大家能够看到这事可以过去。但一旦你们家这人查出胃癌了,所有的人,好一点的可能过来给你一点钱再也不来了,然后差一点的干脆就不来了,大家心照不宣。就是在印度,在非洲,在撒哈拉沙漠的村子里边都一样。就是一旦这个家庭出现了长期的重疾,大家心照不宣地也不去找别人问,也不用互助了,然后你们也不要来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事谁也救不了。这就是穷人的这种风险变大的原因。

你说他为什么不买保险呢?第一,穷人不相信保险公司。他觉得这玩意儿不靠谱,而且有那么多故事,骗人的那种故事,只要听几个这种保险公司骗人耍赖的故事,他就不买了,本来那个钱就不多。第二,保险公司也不敢保。保险公司保这么多,风险这么大,额度那么低,对于他们来讲管理难度极大。

所以保险公司在这件事上是不愿意插手太多的,这个只能是靠政府的社会保险,就是我们整个社会建立这样的保险体系。现在我们中国的农村已经建立了这种大病统筹、互助,我觉得我们真的是比印度和非洲人幸福太多了。

然后还包括打工的风险。就是由于他是打短工,所以经常会面临失业的这种状况。一旦面临失业的状况,就会几个月没有收入。大家看过《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孙少安他们俩一开始在城市里边就是打短工。就是每天能够干一个活,挣两块钱,挣三块钱能够活下去,这些失业率是很高的。

那说农民种地呢?农产品价格的风险对于农民来讲是最大的。就是农民是不掌握市场的,农民是把这个东西卖给二道贩子,这个二道贩子掌控着中间所有的这个信息。所以如果农民丰收了,压价,然后如果农民欠收,焦急,收得这么少。中间的这个人起到了一个价格调控作用,而他价格调控的所有方向都是偏向于自己的,他都是想尽办法让自己赚足够多的钱。所以无论是丰收还是欠收,你会发现受伤的都是最底层的农民。

在这一点上我们现在能够看到最有希望的方法,是物联网。就是假如我们能够让果园,城里的IT人士能够让果园,能够让农田、蔬菜的数据全部上传,那我们就会拥有一个相对公允的价格,然后城里人这些大的卖场可以直接和农民来采购,这时候农民的话语权才能够提高。但是在信息不平等的情况之下,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的风险几乎都是被农民承担,农民是这里边最难以博弈的人。

然后包括为什么容易惹祸啊,容易打架或者容易喝了酒干吗。我们前面讲了,这个作者说,他们跟很多心理学家求教过这件事,皮质醇的作用是很大的。因为长期的贫穷会带来极大的压力。压力带来什么呢?压力带来我们头脑当中分泌足够多的皮质醇,而皮质醇这个东西就是压力激素。

皮质醇会直接损害人的认知及决策能力,由压力释放的皮质醇会影响大脑的部分区域,比如前额皮质、类扁桃体、海马区,这些都是认知功能的重要区域。特别是前额皮质,该区域对于抑制冲击响应很重要。就是遇到一件事他容易爆发,他容易愤怒,他容易跟人打架,就是喜欢喝酒,借酒浇愁。就是家庭生活条件越糟糕,他越容易有这样的不良嗜好。这种不良嗜好导致脾气变得很暴躁,结果易惹祸,一惹祸陷入到陷阱当中,然后风险逐渐地变大,这些东西都是每天穷人所面临的大量的风险。

那这些东西要解决,要降低,我能够想到的,可能教育是很重要的,那未来可能科技是很重要的,然后政府的保险是很重要。政府对于穷人的长期的这种支持和帮助,然后降低他们皮质醇的含量,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然后接下来还有,那你既然这么难,为什么不搞小额贷款呢?就是给穷人提供一些小额贷款。大家知道尤努斯,他认为穷人都是天生的企业家。说我只要给他们几十美元,他就能够脱贫。他举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个孟加拉的一个小孩,无业,在那儿游荡,给他20美元,拿20美元干吗呢?可以买一个鞋箱,买一个擦鞋的箱子,买点鞋油,他就可以在大街上给人擦皮鞋了。一旦可以擦皮鞋,他就有一份工作了,然后收入开始增加,他就不需要再做这样的事了。这是尤努斯当年做小额贷款公司P2P,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和原因。

这里边有一个案例需要让大家了解一下,什么叫残酷的现实。

“在印度的陈耐市,如果水果贩早上从批发商那里进了1000卢比(购买力平价51美元)的蔬菜,那么她晚上平均需偿还批发商1046.9卢比。支付的利息为每天4.69%。要想搞清个中原因,我们可以先来计算一下:如果你今天借了100卢比(购买力平价5美元),那么你明天就要偿还104.69卢比,如果你延迟一天还款,那么后天就要偿还109.6卢比。如果借款30天,你就欠了近400卢比;而如果借款长达一年,应还款就高达1,842,459,409卢比(购买力平价9350万美元)。”

也就是说,你只需要贷款5美元,一年不还,你要还1亿美元,这就是那些摊贩每天所面临的借贷的环境。就是你越穷,你借贷的利息就越高。

我们过去在中国小额贷那时候很疯狂的时候,我们经常听说这个年息40%,那个年息50%,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做什么生意能挣这么多钱呢?但是有大量的小企业主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就是去借这个钱,借完后他期待着下个月能够赶紧还上,然后这个导致了大量的金融的风险。

所以后来就有一个叫蕾迪的女士,一个印度的女士,她有点钱。她就发现,这是个很好的生意,而且这个生意还能够帮到很多人。所以她就降低这个利息的要求,她说我根本不需要那么高的利息。所以蕾迪的这个做法跟尤努斯是一模一样,就是发展小额信贷,她觉得小额信贷就能够帮到这些人。你不需要借那种高利贷,借那么高的钱,然后用这样的发心去做这样的事。到2010年7月份的时候,蕾迪已经发展了420万户贷款对象,然后贷出去了420亿卢比,你看这生意做得很大。

为什么穷人贷款利息那么高,这里边有一个叫乘数效应。乘数效应是什么呢?这些穷人有可能还不上款,因为我担心有人还不上款,所以我就需要增加监督的人手,就监督的成本就变得越高。然后监督的成本越高,导致利息越高,导致不还款的可能性越大,然后不还款的比例越高,我就只能再增加利息,乘数效应就不断地增加,所以才会导致这些高利贷最后高到那么高。

你知道穷人往往最后会找一个,有个名词,在经济学上有个名词,叫作最后贷款人。各位知道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最后贷款人是什么人吗?在意大利就是黑手党,他是最后贷款人。黑手党的办法是,你向我借钱没问题,不用抵押,钱借给你,然后约好了什么时候还,然后你要不还,黑手党有他的办法,这是最后贷款人。然后在印度,在中亚地区,最有名的最后贷款人叫喀布尔人。这些喀布尔人每天身上带一个袋子,然后在集市里边走来走去,挨家挨户地串门,看起来是卖他们的手工艺品,实际上是问要不要贷款。所以这个是我们说,小额贷款的困难。

咱们再说回那个蕾迪女士,你猜后来怎么样了呢?就是有一天,突然因为,当她发展到了420亿卢比以后,是大量的钱在外边散布的。突然有人发出新闻,在网上各种地方发,说蕾迪跑路了,蕾迪已经躲到美国去了,完啦,这样。然后当这个新闻出来了以后,大量的转发,就是你控制不住。然后蕾迪就赶紧站出来说,我没跑,我在这儿,然后四处演讲,就跟别人讲说你放心不会走。

但是你知道那些借她钱的人都希望这个新闻是真的,因为借了钱的人趁机就不还款了。所以借钱的人找到了这么一个理由,一看,她要跑路,我不还了。因为反正别人也不还了,那我也不还了。然后最后导致你只要崩盘,你只要被抓或者你只要倒闭,那你就不会问我要钱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一旦真的跟风不还,那她就真的出现了危机,她就还不上了,她的钱就转不动了。然后这时候,她的选择要么就被警察抓,要么就宣布破产。

除了贷款之外,还有一条路就是,穷人应该储蓄。就是我们觉得,你既然可以买电视,你把它存起来。然后这个作者就发现,在非洲很多村子里边,这些人都是存砖。就是有了钱就买几块砖,放在那儿,盖那个半截的房子。整个一条路开过去,到处都是半截的房子。这个案例我们在《事实》那本书里边讲过。就是大城市里来的人觉得很奇怪,烂尾楼,这个村里这么多烂尾楼,盖一半。不是烂尾楼,那是人(家)的银行存款。

这个作者说,为什么他们会把钱变成砖放在那儿呢?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钱根本存不下来。一旦你给这个家里边很多现金,放在那儿,需求太多了。你说小女儿想买双球鞋,你买不买,那么心心念念地想穿一双球鞋,你不给她。儿子衣服都已经破成那样了,你给不给他买。家里边过节想吃只鸡,行不行。就是太多的地方需要花钱了,所以大量的农民不存钱。他们的办法就是存砖,存化肥。就是你要等到我需要买化肥的时候拿出钱来,对不起,等不到那时候,钱存不住。所以有钱就买点化肥,放在那儿,这些硬通货既能够抵御通货膨胀,还能够把资金固定下来,这是他们的储蓄方式。

而银行不愿意给这些人服务,就是因为他们服务的存款额极低。人工是一样的,人工处理一个账户,处理一个有钱的账户,处理一个没钱的账户是一样的,他需要这么多的人工,但是你存这么点钱。所以银行就提高了他们的服务费,导致大量的这些人不去银行存钱。

很多不发达地区的农村是靠轮转基金来做的。什么叫轮转基金呢?大家都把钱凑在一起,有一个人看着,然后当他需要钱的时候,他就找那个轮转基金。他说我存过多少罐,你现在给我多少,拿出来啪一砸,然后再把那个钱拿出来用。就是用这样原始的方法,能够想尽办法地留住一些钱。

这个作者帮他们算了一笔账。就是如果他每天能够少喝两杯茶,持续三天,也就是六杯茶,假如他能够少喝六杯茶,他就能够减少还款的那个利息,然后就一步一步地形成正向现金流。总之算出来的结果是,只要少喝六杯茶,他就可以远离高利贷。

但是做不到。就是大量的这些小贩,每天那两杯茶省不下来,这是他们必要的支出。就好像我们在网上看那个笑话,说你看你这一包烟多少钱,你这一包烟50(元),然后你一天抽两包100块,你这一个月这就是3000块。假如你这一年把这烟戒了,你看你这一辆车就有了,这多好算的一个账。然后这个人就问他说,你抽烟吗?他说没抽。那你的车呢?也没有。就是抽烟这个行为他停不下来,就跟这个小贩他喝茶停不下来,是一样。而那个人为什么没有车呢?我们前面讲过的,钱存不住,钱到手里边了就出去的地实在是太多。

但实际上如果你理智一点的话,你是可以做得到的。那些所谓真正从底层脱贫的人,其实就是开源节流,他有超强的自控力,他有钱,他知道存下来,他知道拿它买生产资料,他知道用它来生利息,知道用它来想尽办法,帮助自己摆脱贫困。

但是贫穷和自我控制之间,是有着这样的生理关系的。就是当你的生理上受到了极大的压迫,你的皮质醇水平比别人高很多的时候,你的自我控制能力就是要低很多。你想想晚上下班的那个地铁里边你就明白了,只要飘着香味的地方一定排队。就是这样,这就是自我控制的问题。

最后一个板块就是创业的问题。尤努斯说,穷人应该创业。这个作者讲,这个印度作者说,他小时候他的叔叔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在证券交易所里面上班,然后他想跟他叔叔学经商。他叔叔就把他带来,说你来,你跟我来,我让你看看什么叫经商,把他带到证券交易所门口。

他以为是要去看证券交易所,结果不是,就站那儿看三个妇女。这三个妇女拿着很多沙子,当地有海,从海里边拿出沙子来,把那些沙子铺在公路上,然后汽车开过去,汽车不断地开,碾压,然后排气,这样,把那个沙子烘干了。就是她把一些湿的海沙,拿到马路中间,让那个汽车压过之后烘干,烘干以后把那些干的海沙铲起来,放在袋子里边拿走。

然后这个作者说,这是干吗呢?她为什么在这儿搞沙子,这是干吗?他的叔叔告诉他说,这就是经商。你看,一个人不需要任何本钱,一个人就可以经商。原因是在当地有很多富裕家庭要用那个细腻的、干净的白色的沙子洗碗。擦洗碗,擦洗什么东西,他用那个东西擦,一擦就很光亮很漂亮,这个东西是要买的。所以这些穷人家的妇女去海边把那个湿沙子拿来,利用大城市里的热浪,利用那个汽车把它烘干,就这么一个工作。所以他从小跟尤努斯一样,他心中也有一个想法,他说,穷人太会赚钱了,就这样的招都能想得出来,白手起家。

但是你会发现,再深入一步去观察的时候,你就能够发现,穷人创造奇迹只在开始这一下。也就说拿海沙烘焙的这个妇女,你让她搞一个海沙加工厂,她是搞不出来的。然后她做着做着永远就徘徊在这件事上,就是撒海沙在这个地方。

所以对于很多的创业的穷人来讲,他们并不是天生的企业家,他们创业只是在最初,我们说那个曲线这样上来的那一刻,能够感受到收入从1美元可能变到100美元,这是有可能的。但是到了100美元以后,一旦遇到经营不善,他就回到1美元。因为要经营一家真正的企业,和开一个小摊,烘干一些海沙来养家糊口,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很多这些底层的人经商,搞一个小卖部,搞个什么,你会发现他经营的种类越来越少,他舍不得投入。他有了钱以后,有大量的这些经过创业赚了一点钱的穷人,最后选择做什么呢?这一点很多人没法想,他们赚了这个钱以后,拿这个钱去给自己的家人买一份工作。就是想尽办法拿这个钱去找路子,让自己家的孩子去哪个地方上班,用这个方法回归到一个工薪阶层,这样的话也是一个脱贫的方向。但是他不愿意拿这个钱再投入进去,把这个生意做大。

就是能够真正把这个生意从小不断,从无到有越做越大的状况,是个极少数,非常难以发生的。这个书中用到的几个案例,由小做大真的是从无到有,用的全是中国的案例。就是中国的一个农村的妇女,或者中国一个在城里边打工的一个年轻人,真的是抓住这样的机遇越做越大。中国人是真的很会创业的我觉得,当然不能一概而论。

就是对于穷人来讲,要想真的学会创业,要想真的能够把一个事业,从糊口做成一个公司,做大,这个是有着一个极大的门槛的,这个是需要学习的。所以像我们讲《低风险创业》,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有更多的人学会低风险创业,不要花那么多的钱,不要把身家性命都放在里边。最后他们很多人很理性的是,买一份工作算了。

最后一章这本书里边讲到,政府能够起到一些什么作用。他说:“在所有极度贫困的地方,伴生性的就是政府的腐败和玩忽职守。”就是一旦政府,像印度的那些医生不去上班,这些教师不到岗也不管,然后疫苗打不了也不管这种状况,这就是政府不管、不作为、不做事。所以政府的腐败和玩忽职守,会导致贫穷的加剧。

在这儿我们得说一下中国的实践。我有同学原来在西安的海关工作,然后最近这几年我就发现,他整天就在农村待着。他是扶贫工作,叫对口扶贫工作。这种对口扶贫工作干了几年以后,我就发现他变得越来越开心了。就是他并没有用那种说被要求的,我必须来做这个事,我真倒霉,我去干这个事。他跟那些农村的大爷大妈打成一片以后,他找到了地气,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他帮助那些农村的人致富,帮助那些人脱贫,然后他感受到很开心。就是你会发现,真正到了农村一线,到了扶贫工作一线去做这些事的人,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焦虑和痛苦,反过来他的心胸开阔了,他会觉得很开心,因为助人本身就为快乐之本。所以中国的扶贫经验在全世界我觉得都是值得借鉴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有余力,我们有一些能力,有一些技能,有一些财富,我们可以去做这样的事情。我不认为这是奉献,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做好事,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你获得更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因为这个会让你快乐,往往给你带来的要比给他带来的还要多。当然如果你在去之前,能够把这本书了解一下,你就会知道什么东西对于贫困的人口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我们说,了解真正的那个贫穷的陷阱在哪里,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走出这个贫穷的陷阱。希望全世界的贫困人口都能够脱贫,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

爱我羊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