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强迫症》听读书笔记(525/FD398)

爱我羊 2023年3月28日08:33:29
评论
154

《走出强迫症》听读书笔记(525/FD398)

【思维导图】

《走出强迫症》听读书笔记(525/FD398)

【演讲实录】

各位好,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叫作《走出强迫症》。咱们讲了几百本书了,从来没有讲过强迫症的话题。为什么呢?我觉得强迫症不要紧,无非就是出门总觉得自己忘带钥匙,或者关了车门以后又拉好几次,总害怕没关上,或者洗手的时候洗很多遍,怕洗不干净。我觉得这些情况对生活的影响也不大。但是后来我在做直播的时候,或者讲了一本心理学的书以后,我就发现很多人在观众留言里问,说能不能讲讲强迫症,我们家里人有强迫症的问题,我才去读了这本书。读了之后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强迫症跟我们生活的关系如此密切,而且它影响的范围非常广。

首先大家要知道,人群中患强迫症的比例是1/50,也就是2%的人都会有程度不一的强迫症的症状。强迫症的表现有大量相似的部分,大量的强迫症都有一致的地方,但是又会有些许的不同。最核心的相似点是什么呢?强迫症患者一定会有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就是你的脑海中总是会出现一些不请自来的念头,当它进入大脑以后,你很难清除它,这种不请自来的强迫念头就叫作强迫思维。而这种强迫思维会引导你一定要做一些事,让你感觉更舒服。那些能够让你感觉更舒服的行为,就被称作强迫行为。

比如你总觉得自己没关窗户,你的应对方法可以是走开。但如果你走开了,你会觉得不舒服,你的心里就觉得很难受,总觉得家里会进小偷,所以你就会反过身再把它关上。再关了一次窗户以后,你走了一段时间,觉得窗户好像没关紧,然后再回去一趟,又关了一次窗户,这就叫作强迫行为。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之间互相助长,最后严重起来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但是各种强迫症又会有一些不同,所以我们首先要谈到强迫症的分类。书里一共写了五大类,第一大类叫作宗教、道德、迷信主题的强迫症。比如这本书里边讲,犹太教有一个规定是在上厕所的时候不应该祈祷,不应该想到神,这样是对神不敬的,但有一个犹太女人养成了一个特别糟糕的习惯,她每次一上厕所就想到神,一想到神就觉得特别痛苦、特别恐怖,觉得自己怎么能够在厕所里想到神呢,然后就拼命地想清除这个行为,以至于不敢上厕所,特别痛苦。后来心理医生(这本书的作者)就告诉她:“你想想神会不会原谅你,既然神是那么伟大的先知,那他看到你犯了这样的错误,他会怎么想?”就这样,医生帮她慢慢地纠正,她才敢坦然地上厕所。因为当一个人脑海中总有这种侵入性念头的时候,他赶不走这种念头。越想赶走它,那个神的形象就越清晰。当然,如果你没有那样的宗教信仰,应该没有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人开车去参加一个会议,要走几十公里的山路。在路上,那辆车突然打滑了一下。如果是我们就会觉得没事,接着开就好了,但是当他开了几十公里,到了开会的地方以后,怎么坐着都觉得不行,决定要回去看看。于是他自己中断了会议,又开了几十公里的山路回去看。为什么呢?因为他想到,他的车会这样打一下滑,一定是因为那条路上有一摊油。如果真的有一摊油,万一这条路上经过一个骑自行车的人,那个骑自行车的人在那儿滑倒了,后面过来一辆车,把那个骑自行车的人轧死了,这就是自己的责任。所以他不能忍受自己开车过去了以后不管这件事,他一定要返回去,看看那个地方有没有发生事故。结果他到那儿去检查,发现地上没有油,只是他的车打滑了一下,才放心回去接着开会。这就是我们说的宗教、道德、迷信主题的一种强迫症。

还有一个人到一个地方看二手房,二手房里有一个拐弯的楼梯稍微有点陡,他觉得这个楼梯很危险,老人可能不小心就会滚下去,所以他没有买那个房子。但是等他回到家里以后,他觉得不行,如果他不提醒那个卖房子的人,将来有老人从上面滚下来,这就是他的责任。所以他又驱车几十公里跑回去,跟房地产中介谈,说:“你得把那楼梯改造了,如果不改造的话,万一有人滚下来怎么办?”这些人都有极强的宗教精神或道德感,以至于他们没法好好生活,他们觉得这些事都是自己的责任。

还有一种强迫症可能大家见过,有一个人只要收到别人给他的信,就一定要读七遍。为什么呢?假如不读七遍,他就觉得自己家里有人会死。他有这种迷信思想,觉得必须要读七遍。还有一个人走在路上,只要别人碰了他一下,或者在任何地方别人跟他社交,跟他打招呼的时候碰他一下,他就一定要找个机会再碰回去。他觉得“如果你碰了我,那我必须得碰回去,否则的话我就会倒霉”。更逗的是,有一个人假如今天在电视上,或者在生活中看到了一个坏人,那么他一定要想办法再去看一个好人。他觉得看一个好人才能够平衡看了那个坏人所带来的负能量。这就是典型的宗教、道德、迷信主题的强迫症。

在宗教、道德、迷信主题的强迫症里,还有一个细的分类,叫作攻击性强迫思维和冲动恐惧症,就是这种强迫性思维的力量具有非常强的攻击性,他会有一种冲动要做一些事。比如有一名女士,每次去超市里结账的时候,一定要在嘴里含一口水。谁也想象不出来为什么她嘴里要含一口水。后来那个医生就问她:“你为什么这样呢?为什么结账的时候要含一口水呢?”她说她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嘴,让自己不会张口问那个店员要一支圆珠笔。医生问:“要圆珠笔会怎么样呢?”她说:“如果店员给我一支圆珠笔,我就很有可能会在要支付出去的钞票上,写上一些糟糕的、骂人的脏话。”其实她从来都没写过,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但是她总是觉得自己有一种冲动,觉得自己会拿起一支笔在钞票上写骂人的话、诅咒别人的话,然后再交过去。她为了不让这件事发生,就总在嘴里含一口水去结账。你说神奇不神奇?

还包括有一个人,他每天都觉得自己可能在路上殴打了一个孩子。他觉得自己发疯了,在路上殴打了一个孩子,但是他又不确定。于是他怎么办呢?他晚上回到家,就开始打电话给地铁站的警察,问“今天有没有小孩在地铁站被打”,整天确认这个事,警察都熟悉他的声音了。

还有一名女士跟她老公走在路上,每隔一会儿就问她老公:“刚才那儿好像有个烟头,你看见没有,怎么不见了?”然后她走在路上,看到零零碎碎的小东西就害怕。为什么呢?她总幻想自己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藏在自己身上带走了,整天担心这个事,有这种特别奇怪的想法。这一大类都叫作宗教、道德、迷信主题。

第二种叫作污染与纯洁主题的强迫症,就是他觉得有些东西被污染了。比如洗手要洗非常多遍的这种症状,就是污染与纯洁主题的典型表现。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人,他就遇到了一个女孩,从小跟她的爸妈在图尔(法国的一个城市)长大。但是她跟她爸妈的关系非常糟糕,以至于她把所有跟图尔有关系的东西都视作污染物。她们家里不能有从图尔来的人,只要她听说这个人从图尔来的,就不敢他让进门,进了门就要大扫除,把家里全部扫一遍。甚至她听到别人说“图尔”这个词,她都要去洗澡,觉得脏,因为她跟她爸妈的关系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裂痕。这是一种污染的方式。

还有人怀疑自己会感染艾滋病和癌症。有一名女士夜里不敢出门,白天也要穿上厚底的靴子才敢出门。你根本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因为她总觉得自己踩到了针头,而且是有艾滋病病毒的针头。有一次她走过了一个区域,回到家以后,她担心自己踩到了针头,怎么办呢?她跑到那条街上,问周围的人:“你们有没有见到一个针头?我是一个糖尿病患者,我每天都要注射胰岛素,我可能把针头给丢了,你们有没有人看到?”她一定要确认这条街上的人没有见过针头。

还有人对于毒物这样的东西有强迫症。凡是别人说什么东西有毒,什么东西是个带毒的东西,他就特别害怕,连听到“毒物”这个词都不行,就会觉得恐惧、害怕。还有人是放射性恐惧,因为他曾经在有放射性的地方工作过,所以他总担心别人家里的装修有放射性,哪儿也不敢坐,怕有放射性。还有一种人是软木强迫症。大家知道用软木做的东西可太多了,不光是红酒瓶里的软木塞,你们在单位里用的留言板也会用到这种材料——尤其在西方,经常用软木做留言板。他害怕软木,导致的结果就是他没法工作,因为到处都有这样的东西。这些病都得治。这是第二大类,叫作污染与纯洁主题的强迫症。

第三类强迫症,就是精确、秩序、对称及完美主题的强迫症。就是他所有东西都讲究要一致、漂亮、叠得整整齐齐那种感觉。有一个叫贡扎格的人,他就没法工作,因为他是一个完美主义的人。完美主义到什么程度呢?他每天会用大量的时间收拾桌子,总觉得收拾不完,觉得桌子怎么收拾都不行,怎么都需要再弄一下,这就属于对于精细程度的那种过度的、没必要的要求,属于强迫症的表现。

有一个公交车司机后来失业了,没法开公交车了。为什么呢?他得了一种叫作恐惧损害的病。他拿车钥匙往车里一插,他不敢拧,怕把车钥匙拧断。然后他握着方向盘不敢转,觉得方向盘会转断。他干什么都觉得肯定要弄坏,没办法,最后失业了。失业了以后,他就去看大夫,这大夫特别逗、特别猛,你们要是遇到这么一位大夫挺好玩的。这位大夫给了他一个订书机,说:“砸我的桌子,我这桌子无所谓,砸!”这个人说:“不行,这肯定会把桌子砸坏了。”医生说:“砸,放心砸!”这个人就轻轻地砸一下。大夫拿起订书机,在桌上砸了一个坑。这人看到桌子上砸了一个坑,心里很难受。医生说:“你来砸,你负责砸。”你会发现,让他破坏了几次东西以后,他慢慢地就变得好很多了,他觉得拿着订书机使劲地砸桌子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之前他甚至不敢扳动车的钥匙,不敢转方向盘,就到这种严重的程度,这个叫作恐惧损害。

还有一个律师,每天出门都要刮45分钟胡子。有一个工程师,每次都要洗4个小时的澡。到什么程度呢?咱们一般晚上回到家就要洗澡,他晚上回到家就干脆不洗了,因为洗4个小时天就亮了,他觉得干脆等到明天早上天亮再洗吧,然后就攒到第二天早上。然后他想想,反正要洗4个小时,于是就再往后拖,就拖很长时间,反而他洗澡的频次比我们低。但是他只要洗澡就会洗4个小时,这就没法工作。因为他要么就拖着不洗澡,要么一洗就洗4个小时,他老觉得没洗干净。

还有一个人的强迫症的行为是什么呢,我相信有人会有,就是她读报纸的时候,要读报纸上的每一个字。咱们看报纸基本上就是大致看一看,大标题一看,这张报纸就看完了。但是她要从上边的头版头条开始看起,一直到底部的印刷信息、时间、第几版、多少页全部都要看清楚,她不把这张报纸每个字完整地看完就接受不了,觉得不舒服。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对于精确、秩序、对称和完美的要求。

在这一大类下边,还有一小类叫作知情渴望,这类患者一定要知道确切的信息。比如有个患者来看大夫,看完了以后她就走出门了。出门以后,她突然又转回头来问这个大夫,说:“大夫,你那个墙到底是深蓝还是灰蓝,灰度是几度?”就是她关心房间里蓝色的墙的灰度是几度。她说:“你得告诉我,你不告诉我的话,我就没法走,我觉得很难受,我必须要清楚地知道墙的灰度。”

这位女士身上还发生过什么事呢?她走在马路上突然想到了“变性人”这个词,但是她不知道变性人的确切定义是什么,她很难受,于是在大街上拉住别人就问:“你能告诉我变性人的确切定义是什么吗?”就是她一定要搞明白确切的定义。这种情况就是我们说的知情渴望。

知情渴望是一种典型的强迫症症状,你们在生活中也一定会遇到这种情况,只不过你们不严重。比如你脑子里想到了一个90年代的明星,模样都记得,但是名字叫不出来,你会不会难受半天?如果我们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查一下搜索引擎就结束了,或者想不起来就算了,过两天说不定就突然想起来了。但是强迫症患者不行,他必须要找人问清楚。像上面这个女士会问:“什么叫变形人,你能不能告诉我?”

更可怕的是,有人一定要确切地知道“我真的爱她吗”,他一定要想办法搞清楚,就问那个女的:“你觉得我真的爱你吗?你真的爱我吗?你能不能大声地说出来你爱我?”他的伴侣说:“我爱你。”好,过两天他又说:“你真的爱我吗?怎么能够证明你真的爱我呢?怎么能够证明我真的爱你呢?我现在不确定我是不是真的爱你。”他就一天到晚想要确切地搞清楚自己和伴侣是不是真爱,爱到什么程度。

还有一个人有阅读强迫症。阅读强迫症和那个读报纸一字不落的情况还不完全一样,就是他读一本书的时候,他遇到任何一个有疑问的字和词,他一定要查字典,无休无止地查字典。这是第三大类强迫症。

第四大类是大多数人都有的,叫作对于潜在危险和灾难的保护主题。就是检查个不停,家里窗户关好了没有,窗帘拉上了没有,车子锁没锁好,检查好几遍。有一个女士,她总觉得自己出门就会丢东西,发展到什么程度呢?她出门只带两张地铁票,不带钱,不带任何别的东西,就揣两张地铁票,她觉得要丢就丢这两张地铁票,其他什么都没有,这样才能出门。你想这样生活怎么过呀。后来医生怎么治疗她呢?他在她的兜里塞很多东西,甚至把她口袋里的东西都拿出来,这个口袋里的东西拿出来换到那个口袋里,那个口袋里的东西拿出来换到这个口袋里,一直给她捣乱。这人很难受,有一种不知道掉了多少东西的感觉,但最后发现其实也无所谓,甚至就算丢了东西也无所谓。人不可能不丢东西,但是她会把丢东西这件事无限地放大。这一类强迫症都叫作对于潜在危险和灾难的保护主题。

最后一类叫无法归类的强迫症,就是它不属于前四类,但是也很怪,比如脑海中有同一首歌的侵入。咱们偶尔也会在脑海中不停地想一首神曲,但是基本上不会让我们没法干活,有时候另外一首歌一介入,脑海中的神曲就被替换了。但是有这种病症的人会长年累月地就想一首歌,同一首歌一直在脑海里盘旋,这是很痛苦的,因为你没法把它赶走。

还有一种强迫症叫作持续的不快感受,就是那种心慌、难受、不舒服、觉得自己要干坏事、恐惧等不快感受会经常性地突然侵袭进来,没法驱除。

还有一种强迫症叫囤积和收集癖,这类患者什么东西都收集,理由只有一个,就是这个可能会有用。比如有的老人家会收很多瓶瓶罐罐,如洗衣液的瓶子、矿泉水的瓶子,房间里堆得满满当当的。如果他是想收废品,把它们卖了也行,但是他说:“不卖,留着,说不定哪天会有用。”家里堆了各种包装盒,跟垃圾堆似的,他就觉得这些东西可能都有用。

更奇怪的是,有个人有累积记忆的义务。比如他老婆送孩子去参加一个活动,等他们回来以后,他就要问他老婆关于孩子的各种细节:遇到了谁,穿的什么衣服,吃的什么东西,孩子说了什么、玩了什么,教练是怎么说的……最要命的是,他问完以后都要记住,他要把所有的细节全都记在脑海里。你想,一个人的大脑是有限的,但是他的大脑天天记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一件也不放过,他认为跟自己的孩子有关的所有事情都要记住,这就变成了强迫症。有的妈妈会记关于孩子的日记,事无巨细地记很多表示爱的感受,但是如果这种记录的行为让你的生活都没法继续,让你变得痛苦,那就进入了强迫症的状况。

还有一种症状叫强迫性地有仪式感,这种人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迟到的现象,虽然他根本不想迟到。比如你们约好了九点见面,她七点就起来,在浴室里开始准备,用作者的话讲叫浴室里的仪式。你不知道这个人在浴室里做什么仪式,她满脑子想的都是绝对不能迟到,但是她在浴室里一会儿要看看口红,一会儿要看看睫毛,这件衣服看起来不行要再换一件,最后拖到九点以后,拖到迟到,没法按时赴约,因为她总有很多仪式没有完成。这种症状带来的典型的结果就是强迫型迟到。

还有一个人,不知道是从小被谁训练了还是其他原因,他一边做事一边数数,做什么事嘴里都是“一二三四五六……”这么一直数下去。无论干什么,他都要数“一二三四五六……”。以上这五大类,基本上涵盖了各式各样的、轻重不一样的强迫症。

那接下来,我们要理解和认识强迫症,了解强迫症到底怎么来的。因果关系有两种,一种叫线性因果,只要找到了线性因果,解决掉那个因就没有这个果了。但是强迫症到目前为止都是非线性因果,它的病因是多重的、有概率的。你说你童年经历不好就会有强迫症,那跟你一起长大的哥哥却没有强迫症,这很正常;你说你压力大就会有强迫症,但有人压力比你还大却没有强迫症。所以,我们到现在也说不清楚强迫症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

那接下来还要搞清楚,不要混淆病因和导致发病的因素,这是两回事。什么叫病因?比如说,大肠杆菌对于拉肚子而言是病因。那么什么叫作导致发病的因素?比如这个人本来就有强迫性的倾向,结果遇到了一个重大的危机,导致强迫症发作,那个重大的危机就叫作导致发病的因素。这两个东西看起来非常像,所以我们平常很难区分。如果你把导致发病的因素当作病因来看待,那显然是错了,这是作者提醒大家的。

现在尝试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首先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第二个就是基因领域,基因领域大有可为,因为很有可能将来会找出相似的基因,使得强迫症的治疗方式变得不一样。第三个就是动物行为学,在猩猩、猴子这些群体中也会出现强迫性行为,我们人类的强迫行为有可能是从动物时期就流传下来的。还包括认知-行为模式,当我们的认知出现了问题,我们的认知出现了偏颇的、不正常的模式,如果能够找到这个不正常的模式,把这个模式解决掉,那这个人的病症就可能会变好。还包括功能神经影像学,通过脑部扫描,看看你在出现强迫行为的时候,你的大脑中到底是哪一个脑区在工作。还包括神经行为学模式,这些都在研究的过程中。

在诊断强迫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强迫症和很多病症可能会很像,假如你误诊了,用错了药,会导致强迫症变得更麻烦,而不是变得更好。

比如重度担心不是强迫症,孩子中考,你心里特别焦虑,这是正常的,这不叫强迫症,这叫重度担心。人遇到了重要的事,就是会产生重度担心,等孩子考完了中考,这个担心就没有了,所以这种不是强迫症。

执念也不是强迫症,比如你特别喜欢一个女孩,你就要跟她在一块儿,你天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她,陷入了热恋,这不算强迫症,这只是执着。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想要执着的东西,这也不是强迫症。各位注意,强迫症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侵入性的思维,一个是侵入性的行为。

癖好、坏习惯这些东西都不是强迫症,因为它不具备强迫症的重要特征。

强迫症未必出现在强迫型人格身上。我们大家都觉得,一个有强迫型人格的人才会患强迫症,其实不一定,它们并不是一块儿发生的。

强迫性的观念和谵妄性的观念是不一样的。什么叫谵妄性的观念呢?就是荒诞的观念,他觉得“有人要害朕”,走在路上总觉得有人跟踪他,这种其实不是强迫症。谵妄性观念跟强迫性观念的区别是什么呢?有谵妄性观念的人坚信这件事是真的,他是神经出了问题,坚信有人要害他,周围就是有一个人、有一个暗杀组织整天在瞄着他,他根本不怀疑这件事,他清晰地觉得那件事是事实。

而强迫症患者的痛苦在哪儿呢?有强迫症的人自己也不清楚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他觉得“我可能有病,我为啥老这样觉得,好几次都打脸,好几次都证明没有发生这样的事,但是我就会这样想,我很痛苦”,所以这两种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有谵妄性幻想的人没有这份痛苦,他的痛苦是要被追杀的痛苦,而强迫症的痛苦来自“我总怀疑自己有这样的问题”,这两个病是不一样的,治疗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

强迫观念和抑郁念头非常接近,因为在抑郁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纠缠的、强迫的念头。当一个人抑郁症发作的时候,他的脑海中经常出现很多强迫的念头、画面,总觉得自己要干一些事,这两个念头是共生的。所以当抑郁症和强迫症并发的时候,对于心理医生来讲就是最难的一件事,他要调好这个药,既能够治抑郁症,又能够缓解强迫症,这个确实需要咨询专业的医生才能解决。

拔毛症也不是强迫症。你们见过拔毛症吗?就一个人在跟你在一块儿说话的时候,突然把胡子拔掉了,或者把头发拔掉了。有的人会把头发拔得秃成一块,就是因为他在同一个地方使劲拔,一边说话一边拔,不自觉地拔毛。过去很多人以为拔毛症就是强迫症的一种,其实不是。还有人拔完了毛吃掉,就是他的习惯是拔完了毛以后,放在嘴里吃了。吃完以后会得一种病,叫作毛团并发症,那个头发没法消化,在体内会形成毛团阻塞,导致肚子疼,要做手术把那个毛团拿出来。拔毛症是另外一种病,我们待会儿会讲一个方法能够治这个拔毛症,叫相反习惯方法。但是,拔毛症不是强迫症。

还有一种叫作对躯体的变形恐惧症,也不是强迫症。有一次,有一个女孩到作者这儿来找他咨询。这个女孩说:“我有一条腿是畸形的,我不敢上街,夏天也不敢穿裙子,我到现在从来没有谈过恋爱,没有结过婚。”然后这个医生就觉得有点紧张,心想那腿得多难看,但还是说:“你既然来找我看了,那我看看这腿畸形成什么样。”那个姑娘说:“你做好心理准备,这条腿特别吓人。”然后她把裤腿拉起来一看,小腿上有一块胎记,就是小小的这么一块斑。我们正常人都不会觉得这有任何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胎记,但她觉得不行,觉得“我的腿变形了,我的腿是畸形的”。这是一种病,这种病叫作躯体变形恐惧症,患者会觉得自己的身体扭曲了,但是这个也不是强迫症。

性偏离也不是强迫症,比如恋物癖等性偏离的症状。

偷窃癖也不是强迫症。有人虽然家里很富裕,但他整天出门偷东西。他偷东西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刺激,觉得好玩、兴奋。

病态的赌博也不是强迫症,赌徒赌到最后变成病态的那种状况,也不是强迫症。

还有强迫性购物,这些病都不是强迫症,这些病很有可能是冲动控制障碍。

还包括咬甲癖,每天咬指甲,把指甲咬得豁豁牙牙,这跟强迫症是不一样的,它并不是因为外界引入了一个侵入性的思维,导致患者必须要用一些强迫行为来弥补。

还有一种症状叫强迫性骚抓。你要把这些东西跟强迫症区分开,这些症状都不是强迫症。

判断强迫症的核心宗旨什么呢?叫作强迫性怀疑。我们以上讲的五种不同类型的强迫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患者有一种极度的怀疑:我怀疑我会写下难听的话,我怀疑窗子没关上,这些观念都包含一种强迫性怀疑。

书里有一个例子,比如那个总怕踩到注射器的女士,在她的逻辑里,第一步叫作侵入的、不自主的且令人不快的身体感受,这是所有模式的第一步,你首先产生了一个不愉快的感受,比如感受到了针刺感,觉得脚底下好像被扎了一下。

第二步,产生了一个评价性的想法。在她感觉脚底被扎了一下以后,就出现了一个评价性的想法。这个想法是什么呢?“我可能被感染了,血清将会呈阳性。”她觉得自己得艾滋病了。

第三步,出现强迫行为。她产生了焦虑:“我得返回去,寻找那根扎了我的注射器。”

这是所有强迫症的标准模式,一定有一种感觉出现,有一种评价的、怀疑的想法出现,然后用一个行为来补偿、弥补,这是典型的强迫性怀疑的特征。

我们需要去熟悉那些强迫症的感觉,当患者出现了这些感觉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八成跟强迫症有关。第一个,“搞砸了”的感觉,就是这事被我搞砸了。比如一排杯子没摆整齐,会觉得搞砸了,完蛋了,今天这个会议失败了,因为我没有把杯子摆整齐;这个信我没有读七遍,只读了六遍,就觉得搞砸了,我们家肯定要出事了。这些就是这种“搞砸了”的感觉。当你的内心中出现了“完了,彻底搞砸了”这种想法的时候,就有可能有强迫症的倾向了。

第二个,叫作感觉“还不到做这个事的时候”。就像那种在浴室里的仪式感,患者就觉得还没到最适合出门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最合适的时机。有一个高尔夫球手拖延到什么程度呢?他本来是很厉害的高尔夫球手,但他后来彻底放弃了职业生涯。他每次到高尔夫球场以后,坐在车里,就想找到那种上球场的感觉。他一定要找到那种感觉,才觉得自己能赢。假如今天没有找到那种感觉,那肯定打不好。在经历了几次真的没打好以后,他就越发地相信自己的这个迷信的感觉,觉得自己一定要找到那种感觉才能下车。最后,他就在车里坐了一整天,比赛都结束了,他也不下车,就一直坐在车里,因为他感觉还不到做这件事的时候。

还有感觉“失去自动性”,或“意识不自主且令人不快”的这种感受。就是他觉得自己不得不做,觉得那个梯子肯定会有人摔下来,我必须去把它修好,要不然我就寝食不安,这也是一种感觉。

还有感觉“一切都是必须的”,感觉“一切东西都规定好的”。比如,“我得知道这面墙是哪种灰度,这是必须的,我必须得搞清楚灰度是多少”。

还有“感知变了”或“感知不对称”的感觉。就是我们在正常的状况下,感知是对称的。我们摸到这个杯子有多热,就会感知到有多热。但是当患者的感知不对称的时候,他会夸大、夸张,会觉得不得了,即使发生了一些小事,他也会无限地放大。

还有这种侵入性的感受,身处梦境一样的感觉,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分不清真实和虚幻。

这些感受就是典型的侵入性感受,侵入性感受会带来强迫性的怀疑。“要理解强迫症,应当像我们刚才做的那样,超越对于强迫症的严格定义,而去深入了解‘强迫’现象;同时也在于,努力去理解渗透到强迫观念中的怀疑。”就是我们要知道这些人都怀疑些什么,怀疑才是强迫症的根本,强迫症的本质是怀疑。

有一个人总觉得自己会伤害别人,所以他拿起任何东西的时候,都怀疑这是一把刀。比如他的家人递给他一支笔,他要问:“你确定这不是一把刀吗?”你跟他确定了不是,他才敢写字。别人给他什么,他都要问:“你确定这不是一把刀吗?”因为他总怀疑自己拿到了一把刀,这就是那种深度的怀疑。还包括我们前面说的“你真的爱我吗”这样的例子,都是有深度的怀疑。

强迫症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作完美主义的图式、不容存疑的图式。咱们的大脑不是完美的,不像计算机,计算机如果记住一个东西,那就肯定不会错,但是人的记忆是有弹性的,会添油加醋,会变化,搞不好我们的记忆就是错的。我们普通人能够和这个错误共存,就是虽然我们脑海中有点不确定的东西,但会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就过去了;但是强迫症患者不能跟这个稀里马虎的东西共存,他一定要搞清楚这是不是一把刀,或者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数了多少遍,一定要弄明白,或者要确认手上确实没有细菌了,绝对零细菌的这种感觉。这就是强迫性怀疑的本质,强迫症患者需要有一个完美主义的图式,假如没有这个完美主义的图式,他就觉得不行,不能够接受。

我们了解了强迫症,接下来我们来看怎么打败它。用什么方法呢?第一招,就是这个作者最推荐的,也是他用得最多的方法,叫作认知行为疗法。有一个工具叫作EPR,EPR是“预设了惯例化回应的情境疗法”的简称。用这种方法治疗的患者,51%都出现了显著的改善,90%的患者都减少了30%以上的强迫行为,还是比较有效的。

这里边行为疗法是根本,它适用于那些自我批评者。比如这个人总担心踩着针头,她自己也觉得自己有病,她觉得“我真不应该这样,但是我受不了啊”,这种人适合用行为疗法直接治疗,因为她自己知道自己有问题,这是一类。我们先说这一类。

那怎么做呢?就是你得知道,虽然强迫行为可以减缓不适感,但是如果你一味地放纵自己的强迫行为的话,你的病就会越来越严重。比如你说“我洗一百遍手,我会觉得舒服,让我洗吧”,你就会越洗越厉害,甚至洗到两百遍。所以强迫症患者的家人、朋友要知道,不能让患者用这种方式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你要帮他勇敢地去面对。

第一步,用表格记录自己的认知病状。你首先得建立一个清单,把自己所有的强迫行为一个一个地列出来。你要先回答一些问题:

1.强迫思维会在何种事件或情境下被激发?

2.它们是怎么样的?

3.侵入念头出现时,你会对自己说什么(评价性的想法)?

4.此时会伴随何种情绪?

5.你会做出精神或行动上的强迫行为吗?会做些什么?

6.若不做出强迫行为,在你看来会发生什么?

7.你是否尝试过不做出强迫行为?如果是,发生了什么呢?

8.你是否会回避那些迫使你直面强迫症的情景?例如哪些情景?

这就是一个表单。作为一个患者,你要想治疗自己,或者你想帮你的亲人治疗,首先就要记录他的强迫行为。

第二步,选择一个长期目标。比如那个讨厌图尔的女士,她的长期目标就是“我可以去图尔旅行”,这是第二步,叫作选择一个长期目标。

第三步,构建练习等级。这个很好玩,比如治疗那种怕脏的强迫症时:

1.从外面回来后不洗手,用指尖触摸搁物架上的某个小摆件,然后不能擦拭它。

2.从外面回来后不洗手,将搁物架上的小摆件整个握在手里,然后在不擦拭它的情况下把它放回去。

3.在不洗手的情况下触摸一个开关,然后不能擦拭它,也不能放弃使用这个开关。

4.穿着在外面穿的衣服坐在椅子上,然后不能擦拭椅子,也不能放弃使用它。

5.随意坐在任何座位上。走到哪儿都随意坐,哪儿有座位就坐。

6.穿着在外面穿着的衣服躺到叠好的床铺上,之后不可以进行任何强迫仪式。

7.在家里接待某人长达一小时,之后不能进行任何清扫。因为这类强迫症患者家里就不能来人,来了人就一定要大扫除,甚至扔东西,觉得这实在受不了。

8.邀请某人到家里吃晚餐,之后不能清洁任何地方,包括其使用过的卫生间,并且继续正常地使用它。对于很多正常人来说,这一点已经做不到了。

9.在相同条件下邀请两个人。

10.在家里招待五六个人,随后不做出任何强迫仪式。

11.在家里接待30个人,过后不可把整个家大扫除一遍。

我觉得这是矫枉过正,30个人到家里都不能打扫一遍,这是什么日子!但他就是为了治病,就是为了让你适应家里来人的情况,家里可以有细菌,可以有外来入侵的东西。这真不容易。这就是EPR疗法。

构建这个练习等级以后,第四步就开始应用EPR疗法。

第五步,使用双重束缚疗法。双重束缚疗法特别有意思。很多强迫症的患者都有迷信心理,都会有一个侵入性的念头,他觉得“我心里的想法肯定会实现”,觉得很害怕。所以,我们要利用好他这个心理。什么叫双重束缚疗法?作者要求强迫症患者用笔写下一份承诺书,这份承诺书是这样写的:“本人×××,保证坚定、严格地遵守×月×日的抗强迫练习。一旦发生我不遵守这一庄严承诺的情况,我担保我希望拉马涅尔医生,以及所有我爱的人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惨死。”这个拉马涅尔医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他说“你就这么写”,要求患者写这样的保证书。这种保证书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没那么大效果,因为他们会觉得这不可能发生,但是强迫症患者会非常认真地对待。这就叫作双重束缚疗法,就是要给患者施加压力去做这样的事。

第六步,针对精神强迫行为的EPR疗法。我们前面讲的都是行为层面的疗法,让你不要做什么事,从行为上去矫正你,这个相对容易一些。但假如是精神强迫行为,比如我看到了一个坏人,我一定要想办法看一个好人,你控制不了我,因为这是我在脑海中出现的念头,这种强迫症怎么治疗呢?作者用的办法是大声朗读法。为什么要大声朗读?心理医生认为,一个人在大声朗读的时候,他的精神是不能分神的。所以当你出现分神痛苦的时候,想那件特别纠结的事的时候,就念一大篇文章来矫正你的那个想法。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女士总觉得自己的儿子会死,所以她在生活中每天都会出现很多强迫性的行为。比如她每天一定要看到一定数量的长寿的人,她家里边攒了很多活了一百多岁的人的照片,她没事就要拿出来看一看。她觉得如果自己不看这些长寿的人,她儿子就会死,所以她很痛苦。这个医生怎么治疗她呢?医生给她写了一篇文章,每当她想到儿子可能会死的时候,就要大声地把这篇文章念出来。你听听看,这篇文章这样写的(她儿子其实没死,活得好好的):

“今天过节。我去殡仪馆给我的儿子弗朗索瓦选一口棺材。我没有选带软垫的橡木棺,而是选了一口低端些的松木棺。我不会为了他的死亡而让自己破产。我没有选择厚葬,而是选了朴素的葬礼。最让我不悦的,是菊花的价格。我让人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小花圈,配上铭文‘致弗朗索瓦,爱你的妈妈’。我知道弗朗索瓦的死亡该归咎于我不再做那么多的强迫仪式了,而这又归咎于这可恶的行为疗法和拉马涅尔那个庸医。希望他快点去死!所幸,我为弗朗索瓦的葬礼协商到了一个好价格,从殡仪馆出来时,我决定组织一个丰盛的聚餐。比起死人,当然还是该给活人多花费一些。再说了,有的地方还庆祝人们的死亡呢。那么,聚会万岁!永别了,弗朗索瓦!”

她的儿子没有死,但是她总觉得自己如果不做那些迷信的、一整套的仪式,她的儿子就会死,所以医生就告诉她每天念这篇文章。这位女士肯定念不出口,觉得这太痛苦了,接受不了自己诅咒儿子去死。但是,在她被这个医生逼着念了几次以后,她觉得谈论死亡没有那么恐怖。即使是说出“棺材”“死”这样的词,她也觉得没关系、习惯了。这就是治疗精神性强迫行为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讲另外一部分,可以用认知疗法治疗那些不认为自己有问题的强迫症患者。这些患者的大脑里有“强迫症软件”,这种“强迫症软件”导致他没有反思,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他只是觉得“那万一有可能呢,那地上万一有针头呢,这也没什么问题”。虽然他并不确定,还心存怀疑,但是他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问题。他依然有强迫症,觉得就是应该确认一下,觉得不确认一下不行。

这类患者不会配合你做前面那些事,因为前面那些治疗方法都是已经认定自己有问题的人才会去做。那这些人怎么办呢?治疗这些人的办法是,想办法改变患者处理信息的方式。书里写了强迫症的认知疗法要达到哪些目标。

第一个目标,要让侵入的念头普通化。首先你得知道,大家都会有侵入性念头,我们每个人都会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个念头。

第二个目标,不要将侵入念头归咎于自己,也不因此怀有负罪感。就是这些念头的出现是不自主的,所以没有人应该为这些念头负责。

第三个目标,识别出评价性自动思维,并且去改变它们。我们前面说过强迫症思维的第二步是评价,当你产生了一种感觉,然后产生了一个评价,你要识别出那个评价,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

第四个目标,识别并帮助打消那些中和性的念头。中和性念头,就是患者想去做一些事来中和这个糟糕的想法。

最后一个目标,更新有功能障碍的认知图式,改变它们或令它们变得温和。

举个例子,某位患者的侵入性念头是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坏人的形象,觉得 “糟糕,今天要倒霉”,他想到了一个坏人,就觉得自己要倒霉。那么评价性思维是什么呢?“如果我什么都不做,我会失去我的品格,变得像这个人一样。”所以他一定要再去看一眼孔子,看一眼圣人,这样才能够改过来。中和性念头就是,自主地在脑海里看到某个好人的形象。这三步就是他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从侵入念头、评价性思维到中和性念头,这就是病态的一个过程。

那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哪儿呢?在评价性思维,我们要不断地质疑那个评价性思维。如果你的评价性思维是“如果我不回去找地上的针头,我就要出事”,那么你就问问自己,有多少人每天在地上找针头?这条街走过多少人,有几个人死了?你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这个问题。

反思自己的评价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办法。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别人会这样做吗?别人不会的话,那就没事。这叫作偏移法,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原来我总觉得坐飞机危险,一个大铁块每天在天上飞来飞去,觉得很害怕。后来我怎么安慰自己呢?那些名气比我大得多的人,他们坐飞机的次数比我多多了。一天到晚坐飞机、一年买三百多张机票的人都有的是,人家好好的。这就是偏移法,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有一个餐馆老板很痛苦,每天回到家就觉得煤气灶没关,然后他就一定要想办法跑回去,把门打开,把煤气关了,然后再来一遍,再回去,很痛苦。后来这个医生给他治疗,怎么做呢?这个医生帮他算,说:“你开店多少天了?”老板回答:“一共几千天。”医生说:“这几千天里有没有出现过忘关煤气灶的现象?”老板回答:“没出现过。”医生说:“没出现过就好。就算你今天忘关了,有多大可能会着火?你还有自动报警系统。而且即使你没关,你的员工会关吗?”就是帮他算各式各样的可能性。算到最后的结果是,没有关火并且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只有864万分之一。医生给他算出一个很具体的数(864万分之一),然后问他:“发生概率为864万分之一的一件事,你觉得发生的可能性大吗?你这辈子中过彩票吗?”老板说:“没有,没中过。”医生说:“行,理解了吧。”就是让他理解这件事没那么恐怖。

还包括责任占比评价法。比如,由于你没有把地上的树叶捡掉,有人滑倒了,这事你要承担多大责任?虽然你说这有可能发生,但是算来算去,这件事落在你头上,你要承担多少责任?结果一算,其实跟你没关系,没人会找你的事。这就是慢慢地去调整。

还有重新定位我们的认知图式。常见的强迫症的认知图式是什么呢?“高估危险性、高估责任、完美主义、不容置疑、高估想法的重要性、控制思维的重要性”,就是他认为所有发生的一切都跟自己的想法有关,只要自己想了这样的事,或者没有做这个仪式,就会出现那样的状况。这是典型的非理性、典型的迷信,全都存在着大量的高估、大量的完美主义。所以,你得重新构造你的认知图式。

为什么我们说《思辨与立场》那本书很重要呢?就是你要经常性地质疑自己的想法:我的想法真的那么重要吗?我少走了一个台阶,就会导致今天倒霉吗?我看到一只黑猫过马路,我今天就一定会倒霉吗?其实不会。实际上我们过度地夸大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觉得自己心中所想就会对现实世界产生冲击波一样的力量,这是自欺欺人、是骗人的。所以,要质疑并改善自己的认知图式,建立一个更科学的认知图式,多学一学批判性思维、自我反思,然后慢慢地把自己调整成一个相对比较正常的状况。

接下来还有药物疗法。这部分咱们不能展开讲,因为咱们不是药物专家。药物疗法就是好好去看病,去找大夫。我们可以讲的是什么呢?第一点,不要对药物有过度的恐惧。我们很多人非常不负责任地说“是药三分毒,你看你现在精神挺好的,把药停了,来跟我打太极吧”,实际上跑步、打太极都不能随便地替代药物的治疗,一定要去咨询医生。所以,我们应该打破对药物的恐惧。

第二点,有效的剂量。医生让你吃多少量,你得吃够,如果剂量不够是治不了病的。还有我们要知道,药效是有时间周期的。药物一定是在大概几周以后,才会慢慢地出现疗效,所以你要有点耐心。

而且,药物疗法和前面讲的认知行为疗法最好配合起来,你不一定非得只选一种,这两种疗法配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很多人关心拔毛症的问题。有一个治疗方法叫相反习惯疗法,就是你在做拔毛的这个动作之前,展开一项不兼容的活动。什么叫不兼容的活动呢?就是只要你做了这件事,就没法拔毛。你要先观察自己拔毛的行为,做一个测评,看看自己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拔毛。有很多人喜欢打电话的时候拔毛,一接电话,手就不自觉地去拔头发。因为打电话容易焦虑,所以一接电话,就容易去拔头发。这个医生给的建议是什么呢?每次你接电话的时候,手里拿个哑铃。当你手里拿个哑铃,你就不会拔毛。所以,当你手里提一个重物的时候,你就会做出相反的行为。

如果你不是在接电话的情况下拔毛,而是在别的情况下想拔毛,那么当你出现拔毛冲动的时候,立刻把双手交叉,这样你就没法拔了。所以,只要你出现了那种想动手拔毛的冲动的时候,就把手交叉在一起。这个叫相反行为,就是当你做一些让你没法实施这个动作的行为时,就有控制的效果。

除此之外,要长期地学习放松,做一些放松练习,包括呼吸和肌肉放松。在你紧张的时候,你自己是没有感觉的。当你紧张的时候,你的身体一定是僵着的,你的肩是耸起来的,你会僵很长时间,而你自己不知道,最后发现怎么浑身疼呢。自己生了一天的气,也觉得浑身疼。为什么?因为你的肌肉始终是这样僵着的。你得有意识地让自己的身体放松,坐在这儿,调整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的呼吸,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还包括实施用于强化新行为的策略。比如,假如我能够坚持一个月不拔毛,我就奖励自己养一只小狗。你为了能够获得养一只小狗的权利,你就要忍住,因为你能获得奖励。如果你出现了一些进步,要及时地表扬自己、让周围的人也表扬你,说你进步了,能解决这个问题了,这就是正面的引导。

还有就是推广成果的精神训练。你可以从拔毛这一件事入手,推广到更广泛的地方,让自己的精神控制能力变得更强。

最后还有一种叫顽固型的强迫症,通过简单的吃药和行为疗法没法改变这种强迫症。怎么办呢?这就要做脑部的电刺激,当然前提是患者要自愿,他得自己同意去做这样的事,你不能强迫他去做。

最后讲一些困扰大家的问题。有父母说:“我的孩子有强迫症,我很难过,我觉得是我把他们搞成了这样。”医生说:“不用,你不用过度自责。”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强迫症的病因是什么,我们并不清楚强迫症是不是因为父母的压力或者其他压力造成的。当然你现在可以对他好一点,可以减少他的压力,但是不用自责,因为自责没用,而且未必是你的原因。

还有,我们该不该跟周围的人谈论自己有强迫症?你们觉得该不该跟周围人说自己有强迫症?该不该说“我最近听了樊老师讲的那本书,我发现我就是强迫症”?不要谈。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隐藏自己的强迫症是一种治疗行为。比如反复擦桌子这件事,你心里觉得这么做不对,所以当你看到熟人来了,你就会停下来,假装没事。虽然那张桌子让你觉得难受,但你只会盯着它不动,因为你的周围会有外界的压力,周围会有人盯着你,这就会形成一种治疗的可能性。但是假如你豁出去了,你跟别人讲“我就这样,我就有强迫症”,那就没办法了,即使身边有再多的人,你也会去擦,这种行为会导致你更加放纵。所以,不要跟别人说自己有强迫症,这是有疗效的,让周围人对你的约束形成一种压力,你就很有可能会慢慢地调整和改变。

那么强迫症会不会遗传?如果你有强迫症的话,那么你的孩子有强迫症的可能性是10%。普通人患上强迫症的概率是1/50,你的孩子患强迫症的概率会从2%上升到10%。但这也是个好消息,因为如果你有强迫症,你的孩子90%都不会有。这也是一个可以安慰自己的好消息。

还有,我们该不该配合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行为?如果家里有个人是强迫症,你能不能说“我现在知道你是强迫症,但是我爱你,你就继续吧”?不能,这就相当于给他提供“毒品”。所以,我们不能够配合患者的强迫行为。那怎么办呢?这个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假如你还想和他在一起生活的话,首先,在他做对了的时候,你要鼓励他。他今天做出了努力,没有做那么过分的事的时候,你要鼓励他、表扬他。他做错了的时候,不要说他,也不要生气,因为你知道他有这种病。所以,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你只需要关注他做对的时候,而不需要过度地关注他没做对的时候,这样会有助于帮助他改变。

我在讲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个特别深切的体会,就是很多患者很孤独,尤其是很多有严重强迫症的患者,他们是非常孤独的,他们总害怕自己疯了,当他们做那些疯狂的事的时候,又不敢跟别人讲,觉得自己可能是疯了,非常孤独地在恐惧中生活。所以,我们讲这样的一本书,就是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强迫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并不神秘,用知识来打破我们过去的无知和恐惧。

希望患者朋友不管强迫症程度如何,都不用太过紧张,有问题我们就直面它,然后一步一步地改进。如果大家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也希望大家能够把这本书推荐给他们,帮助他们早日了解自己,走出强迫症的阴影。

谢谢大家,我们下周再见。

爱我羊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